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一所建校仅8年就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高校 精选

已有 6132 次阅读 2023-12-22 08:17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所建校仅8年就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高校

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前身之一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从1952年组建成立到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见图1,仅仅经过了8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说是中国高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和有深刻历史烙印的特殊个例。

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组建时的家底是非常薄弱的,与近一二十年在一些发达城市中新组建高校的投入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据《中南矿冶学院院志(1952-1982)》记载: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国家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的地质矿冶系(科)合并,于1952111日在长沙正式成立中南矿冶学院。

在土地和校舍方面,《中南矿冶学院志》P10-11清楚写着:校区由位于长沙左家垅和杜家塘时属“湖南人民革命大学”的两处地方共174亩土地和12742平米校舍、以及当年清华中学的左家垅76.69亩校区土地和全部校舍构成。这些地方加起来的校区面积共250.69亩,建筑面积估计也就是2万平米左右(详见图2。【这里备注一下:据《湖南通史图志(第5卷)》P1411页记载,“湖南人民革命大学”由中共湖南省创办和19511月正式命名的,校区就在之后成立的中南矿冶学院校区内(详见图3;当年的清华中学的由来历史也很有趣,网上可以找到一些介绍,这里不予说明,清华中学校区也在之后成立的中南矿冶学院校区内(详见图4

在人员方面,《中南矿冶学院志》P14清楚写着:“截止1952年底,全院教职工在册人数共405人,其中行政人员90人,教师163人(教授27人、副教授7人、讲师15人、助教114人),教辅人员22人,其他人员130人。”(详见图5

众所周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当年经济困难、科技落后、工程建设装备很差的年代,由上述介绍的那点校区基础,经过8年的建设,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实际情况的确也如此(见图6。那为何当年中南矿冶学院能够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呢?当年的具体过程和原因个人不方便去详细考证,下面的这些原因分析仅凭个人的一些了解和积累的知识推测而得。

1)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其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使命之一是发展工业,而矿冶行业是工业的基础和核心支柱。而发展矿冶需要培养一大批矿冶人才,当年北京钢铁学院和东北工学院等主要侧重黑色金属行业,而中南矿冶学院侧重有色金属矿冶,具有行业特色,中南矿冶学院当年迎合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填补了国家这方面高校的空白。

2)当年全国高校的硬件设施都比较差,即使是历史较为悠久的高校,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也未必很好,校区也都不是很大。组建中南矿冶学院的那些高校及其地质矿冶科系师资都是当年相关领域的精英,用现在的话来说即所谓“群英汇集,强强联合”,尽管人数不多,但这批人在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时代不同,那年全国重点高校的评选肯定没有像现在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和程序,那年可能只要教育部领导加上一批高校的领导等,一起开几个会商量就可以拍板定案。

4)据说当年的中南矿冶学院的领导很厉害,非常关注全国高校的发展动态和紧跟形势,与上面的关系很好,公关能力很强,关键机会能把握得住,也是促成了中南矿冶学院被列入全国重点高校的主观原因。

中南矿冶学院于1960年被列入全国重点高校,的确为后来学校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如为进入全国首批博士点学科、全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校名的更改、211工程列入等都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中南矿冶学院的诞生是当时时代背景的必然产物和当年国家正确决策的结果。当然,中南矿冶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的现状,更离不开几代中南人竭尽全力的巨大付出,才有了如此巨变。

    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成为中南大学,又有点像重演了当年强强联合加速发展的景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14867.html

上一篇:收到李杰等主编的《科学计量学手册》赠书后随笔
下一篇:用2023年12个月中拍的12组照片迎接2024年到来并祝福网友!
收藏 IP: 110.52.211.*| 热度|

14 李学宽 郑永军 郑强 许培扬 王安良 项剑 崔锦华 周忠浩 史晓雷 李升伟 王成玉 孙颉 汪育才 chaoligrou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