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书生亦血性:抗战中的河南大学师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五 精选

已有 4708 次阅读 2015-8-29 23:4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2015825日《光明日报》第十版与第十一版(合在一起拼版)刊登“抗战时期主要大学迁移图,介绍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以及河南大学等十七所大学在抗战时期颠沛流离、艰难奋战的迁徙历程。该版还以《河南大学:书生亦血性》为题,报道了河南大学师生与敌寇的斗争及牺牲。

       据校史记载,全面抗战爆发不久,河南省政府决定河南大学外迁。1937年底,开始搬迁,师生们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流亡生活。学校先后转至信阳的鸡公山、镇平县(我的家乡),19395月,河南大学校本部及医、农、文、理等院迁至嵩县县城及潭头镇坚持办学,19445月,日寇占据嵩县。15日,日本骑兵袭击潭头,转移中的师生6人被日军射杀,20余人被俘。医学院学生李先识、李先觉姐妹与先识的丈夫化学系刘祖望不甘受辱,共投入一井自尽。文学院学生孔繁韬和一位女生痛斥日寇暴行,日寇把他俩用铁丝串在一起,刺杀后投进秋林村西的一口两丈多深的井中。助教授商绍汤、吴鹏和法律系学生朱绍先、辛万灵与敌博斗,壮烈牺牲。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教授等被俘师生罚作苦工,王先生不堪忍受,跳下山崖,身负重伤,被附近乡亲救起,一个多月后辗转到达学校新迁地址紫荆关。

   在校史的记载中,最为引起我关注的是医学院院长张静吾教授一家的遭遇。张静吾教授被日军俘虏,乘敌不备,跳入深沟,侥幸脱身。夫人吴芝惠在杨坡岭被害于日军的刺刀下。侄儿张宏仲被日军刺伤颈部,食管穿破,不能进食。张教授将化学实验室的橡皮管头磨光,代作胃管,以使宏仲得以稍进流食,保住了性命。

      我关注张静吾教授,不但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家危难关头表现不凡,而全家遭遇令人扼腕。还因为我们曾是街坊,他的儿子张宏石与我两度同学(开封市北门大街小学附属幼稚园与郑州四中)。我和他家的其他人也有相熟者。我两岁时,随母亲到开封居住,三岁搬家到游梁祠前街(现在好像叫游梁祠东街了)。三岁多时,考进开封市北门大街小学附属幼稚园,同学中有张宏石、邓全生等河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的孩子(两年后,中班时,朱宪人同学也转学到我们学校)。张宏石小名叫石头,不太爱说话,同班一年后,他跳级到中班(我上了两年小班),因为他比我大一岁,是1948年生人。石头家住游梁祠后街(西街)中间,正对着游梁祠中街(这三条街成工字形)对门是一家德国人,我在博文《会买东西的大狼狗——儿时记忆 之一》中,曾记述过这家人的生活片断。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7edda0100n9vg.html

     石头家我去过几次,一个挺大的院子,大门楼子朝东,主建筑是一个带半地下室的中西结合的单层建筑,有一个带出厦的、有四五级台阶的小门厅。栏杆外是几丛“晚饭花”和其他几种普通但漂亮的植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雨之后,他们家的地下室进了水,用一个电动抽水机咚咚地往外抽水。半道街的孩子都跑去看这个新鲜玩意儿,他们家的人也不烦。我从网上搜到石头家旧居的照片,说是成文物了。听说这个院子带房子后来被政府有关部门用一万多块钱买走了。

   张静吾教授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后“改正”,享年98岁。顺便说一下,石头虽然出身右派家庭,但身材高,篮球打得好,文革中被某部队特招为体育兵,后来转业到郑州煤矿机械厂工作。石头有两个妹妹,比我小一些。记得一个叫红锦,另一个忘记名字了。两个小不点儿在她们家门前蹒跚的可爱样子,还有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常到在郑州十四中当老师的老同学曹福林宿舍玩儿,他的同事兼室友周靖予(后来曾任郑州市教育学院院长、郑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和我也成了朋友,说起来,靖予竟然是石头的妹夫。这世界真不大。


张静吾故居位于龙亭区游梁祠西街7号,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认定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现存正房平面形制为矩形,其底层设有地下室,西面一间上面设有小阁楼,其雕刻精美、做法考究、建筑风格独特,现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那一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价值。(本博按:上面是网上资料,完全没我儿时的精神了,成了大杂院的风格)


附:【张静吾教授简介】(请注意他参与抗战的事迹)1918年毕业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班),即今天的河南大学。1919年东渡日本求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反对中国驻日公使的活动,并与日警斗争。后因不愿受日人歧视,愤然归国,入上海同济医工专科学校学习。192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临床课程。1925年毕业。翌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冬回国,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到北平德国医院工作。1931年到河北医学院任内科教授。1934年夏,张静吾受聘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兼内科教授。1936年他去南京访问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主管人,申请到15万元,建筑了可容100余病人的病房楼一栋,使医学院初具规模。

1937年,张静吾到上海同济大学任内科教授。“八一三” 上海事变爆发后,受命在上海筹办一所临时伤兵医院,收容重伤员100余人。9月上海危急,他率医护100余人到苏州胥口镇,以同济大学名义承办军政部第五重伤医院,一个月内收治伤兵600余人。随着战争形势发展,医院又先后撤至江西吉安、广西、昆明等地。因开课无望,遂去贵州安顺军医学校。

1943年受豫人吁请,张静吾再次任教河南大学医学院。此时河大已迁至嵩县,张静吾整理图书,添置器材,使医疗和教学工作得以发展。次年5月,日军西犯洛阳,医学院由县城紧急迁往潭头校部。日本投降后,张静吾随校迁返开封。1946年春正式复课和开诊。次年,辞去医学院院长职务而以医学院教授兼任河南省卫生处长。1948年随校迁至苏州。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前夕,他拒绝亲友邀其赴台的要求,于1949年夏随校返回开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916958.html

上一篇:乐府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下一篇:《论持久战》的发表时间——抗战胜利70周日年纪念之六
收藏 IP: 111.200.18.*| 热度|

11 蔡小宁 尤明庆 田云川 高建国 白图格吉扎布 姚伯元 张晓良 汤茂林 zousu2010 wqhwqh333 gaoshannank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