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读《送东阳马生序》

已有 3595 次阅读 2012-6-25 16:2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史记, 文章, 名著, 东阳

    端午听小女儿伊嘉诵读《送东阳马生序》,女儿说,哎,这篇课文好像爸爸的口气,真受不了。我上中学时,没这篇课文。听到女儿的话,有所思,下载这篇文章重读,有些感想。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并非上乘。与《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名著相比,逊色不少。如开头几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左传》或省改为:

 

   余幼嗜学,家贫无书,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寒,砚冰,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虽然如此,不失为励志名篇。

    女儿说文章与我的口气相似,是说我常向她讲述自己的求学过程。今天中午李文慧与师姐、师妹聚餐话别,请我作陪。我提到此事,说,宋濂所言无冻馁之患、居广厦而业不精者,不是今天某些研究生的写照吗?(原文为: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等菜时,我还向同学们讲了几个小故事。一是我没上过高中,1978年高考时数学却考了60多分的好分数(当时高考科目数学文理不分,用一张卷,我们郑州大学数学系的专业分数限是数学50分)。原因是,除自学外,我在文革“教育回潮”期间蹭过一家工厂职工夜校的数学课。所用的课本是文革前中专的《高等数学》。那本书编得简明扼要,我们学到解析几何(没有坐标旋转部分),后来风声紧,课停了,但已得其要,这是我自学路上的一个加油站。

    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厂(郑州国棉六厂)在郑州大西郊,那所夜校(似乎是郑州高压电器厂)在郑州大东郊。我下班赶往夜校,回厂已差不多半夜了,每日上课要往返数十里。我还讲了一个不肯读书的故事。我到某高校参加学术活动,陪同的硕士研究生中有一人说想考我的博士生。我得知他是学管理出身,要他每天读一本杂剧,背诵一支曲子作为基础。他回答说办不到。我说,这是最低标准了,不过看你舅舅面上(我的朋友、那次学术活动的主持人)再打个二五折,每天读一折,但要细读。他听后仍面有难色。我不禁默然。后知其毕业当了公务员,得其所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585710.html

上一篇:《诗经三颂与先秦礼文化的演变》原版自序
下一篇:广场舞者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