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是一个什么神仙?

已有 5376 次阅读 2011-7-12 11:1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愚公移山, 夸蛾氏, 巨蚁神

 

下面是我和王克家同学合作撰写的一篇短文,讲一讲《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是一个什么神仙。

 

《列子·汤问》篇中“愚公移山”的寓言在中国是人尽皆知的。故事讲述愚公为了搬走挡在家门口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率领全家人挖山不止,天帝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派了两个神仙把这两座山搬走了。这两个神仙,据《列子》说,是“夸蛾氏二子”。

故事中的“夸蛾氏”当然是一位大力神,但除了《列子》以外,没有其他文献记载这位神仙的情况,所以对于其具体身份,一般人并不十分清楚。

近年来有学者指出,所谓“夸蛾氏”的“原形”就是大蚂蚁,“夸蛾氏”可以称为“巨蚁神”。

 “蚂蚁”的“蚁”繁体作“蟻”。现代汉语通常用于“飞蛾”一词中的“蛾”字是“蟻”的本字,“蟻”是后起字。《说文解字》:“蛾……从虫我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蛾”字下说:“蛾是正字,蟻是或体”。

“蟻”字《说文解字》未见收录,但显然它是从“義”得声。《说文解字》说:“義,己之威义也,从我从羊”。段玉裁《注》云:“威义出于己,故从我也”。 杨伯峻先生所撰《列子集释》指出,“《释文》云:夸蛾氏一本作夸氏。”此处所说《释文》是指唐人殷敬顺纂,宋人陈景元补遗的《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可见在唐宋时期流传的《列子》某一版本中,“夸蛾氏”就写作“夸蟻氏”。

 “蛾”“蟻”相通,在古代文献中还可以找到其他例证。《楚辞•天问》:“蜂蛾微命,力何固”,王逸《楚辞章句》注云:“言蜂蛾有若(此字系左虫右若)毒之虫,受天命,负力坚固,屈原以喻蛮夷自相毒若,(同前加虫字旁)固其常也。独当忧秦吴耳。一作蜂蟻”。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云:“蛾,古蟻字”。

《墨子·备蛾傅》篇:“子墨子曰:‘子问蛾傅之守邪?’”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注解说:“蛾傅即蟻傅”。按:“蟻傅”亦作“蟻附,是古代战争中攻打城池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战法,形容战争中攻城一方的士兵借助云梯之类爬城时,如同蚂蚁一样蜂拥而上。《孙子兵法·谋攻》篇: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蟻附”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攻城时攻击方的士卒攀附之状。“傅”与“附”在表示“附着”之意时,可通用。“蛾傅”应读为“蟻附(yǐ fù)”。由此可见,“夸蛾”亦即“夸蟻”。

 “夸蛾氏”中的“夸”,在古代汉语中有“大”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夸,奢也”。《广雅疏证·释诂》:“夸,大也”。著名的神话传说《夸父逐日》中的主人公名为“夸父”,意味着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

“夸”字表示“大”的这一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还有所保留。例如,“夸大”一词为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夸”与“大”意义相近。此外,在古代,“夸”隐含有“美”的意义。因为在古人的审美观念中,身材高大壮健是体态美的重要特征之一。《诗经·卫风·硕人》中“硕人其颀”、“硕人敖敖”都是形容女主人公庄姜身材高大的赞美之词。屈原《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长顑颔亦何伤?”一句,王逸注云:“姱,大。”洪兴祖《补注》曰:“信姱,言实好也,与信芳、信美同意。” “姱”字从“夸”字得声兼得义。由此可见,“夸蛾氏”中“夸”字在描述对象形貌时隐含着赞美之意。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蚂蚁虽然体形细小,但是其负载能力相对其他物种较强。《愚公移山》中帝命“夸蛾氏”负二山的情节显然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而产生。

综上所述,所谓“夸蛾”即“夸蟻”,也就是“巨大的蚂蚁”,《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即夸蟻氏kuā   shì)应名之为“巨蚁神”。

顺带说一下,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古人称蚂蚁为“玄驹”,含有蚂蚁是黑色之意。如此,“夸蛾氏”应当是面目黎黑,身材高大的英俊男子形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原本应该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在它们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多有散佚, “夸蛾氏”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未见有其他记载,也不见于当代学人所归纳的中国神话人物谱系中, “夸蛾氏”的形象的正确描述有助于人们理解《愚公移山》中的相应情节,对于完善我国古代神话人物的谱系也有所益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464066.html

上一篇:风烟滚滚唱英雄
下一篇:电影演员赵静和她的父亲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3 鲍得海 王铮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