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跨年读书——《文心雕龙》与《诗品》

已有 5551 次阅读 2021-1-1 13:1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今天是2021年元旦,凌晨一点零一分,我在聊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团队微信群里发了两条信息,内容如下:

     “2021年读了会儿《文心雕龙.原道》,沒读完。各位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去年最后一天又重读了《诗品》,读了一大半。有味!与各位分享!”

     上午,汪博士在微信群里呼应:“姚老师跨年读书”。我回复:“准备以跨年读书为题写一篇博客。”汪博士的话实获我心。今早起来,我真的是想到以此为题写点东西。

      新年凌晨读书,是因为新的一年到来,不想马上睡觉。选择读《文心雕龙·原道》读,则是有原因的。

       读《文心雕龙》有些年头了。本科时,读过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中的选篇,有《风骨》《情采》等,都背诵下来了。约有十篇左右,没有通读全书。记不清是快毕业的时候,还是读研究生,购得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注释》一书,后陆续又购得范文澜先生及其他诸家注本,虽未熟读全书,但开头的八篇,即”文之枢纽“五篇,再加上《明诗》《乐府》《诠赋》等,又都熟读了(《正纬》不能成诵,除外)。我的体会,经典必须熟读,不能只粗略地翻一翻。若干年来,我发表了若干有关“乐府”的文章,自认有不少前人所未道者。2009年在《文艺研究》发表的《招魂赋体文学说》,是我的楚辞研究代表作之一,这些文章的构思,与熟读《文心雕龙》的《辨骚》《乐府》诸篇不无关系。2004年到2009年,我在河南大学任特聘教授期间,曾指导研究生郑丽娟同学撰写有关《诗经》“二南”研究的学位论文。期间,指导她写过一篇《宗经》与《诗经》的文章。因为临近毕业,这篇文章不十分成熟,但对一个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来说,我以为是正路。这篇硕士学位颇有新意,与之相关。

       现在说为什么跨年阅读选择《原道》这篇。前两年,我们家里的对《文心雕龙》来了兴趣,每天早晚哼哼《原道》篇,引得我也跟着温习了一遍。她读得真是比较投入。这从一件事上可以看得出来。前年她开了一个公号,名为《鸟迹代绳》。内行一看就知道,这是出自《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典故。《原道》说:”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暤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这个公号名字,我以为起得特别好。"鸟迹代绳"一语,典出《易·系辞》和《说文序》。《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文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文心雕龙》以此说文字的来源与典籍的生成。(顺便说一下,从这个典故的使用,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真的是吃到肚子里去了)我们家里的虽是古典文学出身,但十多年来主要是教对外汉语教学,故关注文字学。公号取名与她的业务相关,又雅致有趣,真是不错!可惜这个公号只发了几篇文章,就停下来了。

     前面所说,我在家里跟着重读《原道》,当然不仅是凑热闹,而是出于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高度的思索。2004年,我曾在《哲学研究》第四期上与郑永扣教授合作发表《论上海楚简<民之父母>的“五至”说》一文。这篇文章的结尾指出:《礼记·孔子闲居》(按:上海楚简《民之父母》系其别本)中的“五至”所示理论模式,既强调“物”即客观世界的本原性,又主张“生德于中”(《性自命出》语),强调主体遵循礼的内在自觉。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早期完备形态,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战国中期以前先秦哲学相关领域的面貌,在中国哲学史和文论史上都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

      现在 回到《原道》篇,它虽然主要櫽括前人之言,但对“文”的阐释以此入手,其理论自觉与为文高度令人叹服。所以近来我准备细细地读一遍。既要细读,本文开篇所言,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重读一篇不长的文章而未能完篇,就可以理解了。(待续)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265238.html

上一篇:读《江西诗派研究》与青年学者的讨论
下一篇:跨年读书——《诗品》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9 郑永军 王安良 尤明庆 周忠浩 刘全慧 段含明 刘炜 陆仲绩 冯大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