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三遇校园刺猬

已有 2251 次阅读 2020-5-8 00:0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image.png

      

      

         昨天晚上接到刊物编辑的电话,核对文章中任半塘先生《唐戏弄》的一处引文,核对完毕回家已近11点了。走到屋山头,咦!有一只刺猬在草丛里逛悠。我盯住它,打电话给小女儿,告诉她这个信息。她马上跑下来,替我和刺猬合影,还给刺猬录像。我把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里,收获了52个点赞和不少留言。创下历史之最。江苏大学文学院的李金坤教授看到后,作诗一首,图文并茂地发在了他的朋友圈(见附图)和中国屈原研究群里。虽说诗近打油,但感情是真挚的。金坤教授一向对我美意有加。他私信给我说作诗之由:“当下有风骨之学者稀矣,故兄素为弟敬之,虽联系少,而铭心深焉。”金坤说的一定是心里的话,因为十多年来,我们只见过两三次面,平日连电话、微信都罕有通问。他知道我忙,我知道他是老实人,没什么事,相互知重,不一定常在一起絮叨。

       湖南工商大学的陈书良教授看到金坤教授的诗,也在群里和诗一首:“短檠学士摧颓颜,剌猬惊逢乱草间。惭子虬针能自保,卷舒进退我大难。(姚教授逢剌猬图识)”书良教授因出身问题,文革前未能上大学,他长期自学,功底深厚,(武汉大学前辈、著名学者刘永济教授是他的伯外祖父),在1978年以同等学历的身份考入武汉大学,成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师从吴林伯先生(和网络上的知名学者易中天一届,是易的师兄)。书良教授也抬举我,常常美誉有加,我很敬重他。看到大家都感兴趣,我知趣地向大家诉说了事情原委:

       “今天晚上去办公室核对校样上所引文献,十点半左右回到楼下,忽见草坪上有一只刺猬。我马上打电话让小女儿下来看看。她迅速下来了。与这只刺猬的邂逅,给我们父女都带来了很大快乐。她兴奋得很,给刺猬拍了特写,及刺猬和我的合影。回到家里,她甚至高兴地说由此而感到人生的完满。这是不是有点儿太夸张了?我在校园里见到过三次刺猬。第一次大约是非典的时候。我把它带回家养了两天,想让孩子观察。尽管我竭力喂它好吃的,可是它显得不快活。于是我把它放回当初发现的树丛间。女儿说,她上小学时还就此写过一篇作文。待她找到了,我想写一篇短文纪念一下。”

       这里顺带把上面所说,我与校园刺猬的另外两次邂逅谈一下。第一次见在校园里见到刺猬的地点,也是在我们家属宿舍的楼下,时间是下午,带回家两天又把它放回了原来的地方。小女儿说,她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此写过一篇日记体的小文章。这次没找出来,但她记得我搞了不少枣给刺猬吃。因为记得很清楚,文中写道“爸爸把刺猬放到枣上”,老师以为她写错了字,改为“爸爸把刺猬放在了草上”。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野生动物的保护不是抓了再放生,而是不要打扰它们的生活。

      大约2007年或2008年左右,我在去学校南食堂的路上,又看到一只刺猬穿过小马路,从6号楼(现已拆除)下的灌木丛里往电视学院的机房后面去,我赶快跑到它的身边护着。这时正是同学们去吃晚饭的时候,一男一女两个同学过来,男同学要去逮刺猬,我没时间跟他讲大道理,情急之中说:我先发现的,我现在是它的主人。同学看我是老师,没说什么,眼巴巴地看着刺猬消失在灌木丛中。

     第二天,我在系里提到此事,有同事说,刺猬是白先儿(仙儿?)别惹它。这次发现刺猬,我也告诉了邻居们。社科学院的老院长高老师在群里呼应我说:“学生也没回来,院子里很空旷,小动物也出来溜达了,最近好几个人说看到刺猬,我刚到学校工作时(按:高老师是70年代到学校来工作的)院子里刺猬很多。前几天我们看到了一只黄鼠狼。看见小动物,证明姚教授好运。祝天天好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232109.html

上一篇:出土文献——我与《文艺研究》的学术因缘
下一篇:鸟的家
收藏 IP: 222.31.127.*| 热度|

6 郑永军 刁承泰 冯大诚 武夷山 刘炜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