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青藏高原气候动力降尺度——从1/4度到公里尺度
热度 1 科学出版社 2022-12-13 17:00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表的一篇综述论文中, 高艳红 教授团队回顾了青藏高原地区从1/4度到公里尺度的动力降尺度的起源和发展。他们认为, 完善陆面模式和地表特征的精细刻画是提高青藏高原动力降尺度性能的有效途径。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形陡峭、自然环境恶劣。常规观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4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中国天眼FAST揭示了银河系星际介质前所未见的细节
科学出版社 2022-12-10 18:20
近日,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揭示了银河系星际介质前所未见的细节。他们在搜寻银河系内脉冲星的过程中,同步记录了星际介质的谱线数据,揭示出银河系中性氢气体的精致结构和电离气体的弥漫特征。他们还测量大量暗弱脉冲星的法拉第效应,显现出银河系内大范围的磁场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27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
科学出版社 2022-12-9 15:39
土壤-植被-水文耦合机制不仅是土壤学、生态水文学、地球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 李小雁 教授团队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与梳理,综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土壤、植被、水文的耦合过程与作用机制,总结了不同尺度过程间的联系,阐述了现有尺度转换方法与建模方法,并对未来研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7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降温无需耗能——辐射降温,“双碳”新机遇 | NSR综述
科学出版社 2022-12-8 19:00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给人类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降温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消耗大量能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 是否可能不消耗能源而实现降温?在近期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NationalS ...
个人分类: 国家科学评论|26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河南“21•7”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归因:对流组织的影响
热度 1 科学出版社 2022-12-2 12:23
北京大学 聂绩 助理教授研究组利用高分辨率的云解析模式模拟,并采用基于准地转单柱模拟框架的故事线归因方法,探究了河南“21•7”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归因。结果显示, 全球变暖可能显著加强了该事件中区域尺度和台站尺度的极端降水 。同时,由垂直风切变组织起来的对流造成的极端降水,在区域和台站尺度上都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225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从沙漠到香格里拉 | Science Bulletin
科学出版社 2022-11-24 19:32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丁林 院士领导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在 Science Bulletin 2022年第21期发表了题为“ A distinctive Eocene Asian Monsoon and modern biodiversity resulted from the rise of eastern Tibet ”的研究成果, 揭密了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重建了藏东50~34 Ma从低海拔(0.6 ...
个人分类: 《科学通报》|15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黄建平院士:未来陆地生态系统将向大气输送更多的氧气
科学出版社 2022-11-23 16:17
近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发表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博士生 丁磊 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在 黄建平 院士的指导下研究了现代氧循环过程, 发现未来陆地生态系统将向大气输送更多的氧气。 为了探究陆地生态系统产氧对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人员构建了一套长期的陆地产氧数据集。结果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11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7500年前水稻种植的微体化石证据
科学出版社 2022-11-23 16:02
农业起源与传播及其背后的气候环境因素一直以来是考古学、地质学和环境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科学问题。在中国独特的南稻北粟二元农业格局中,和黄河流域(粟作农业)和长江流域(稻作农业)相比,东南沿海地区并非传统的农业起源中心,但却是农业向台湾地区、东南亚岛屿传播的中转站和跳板。这一传播过程与史前南岛语族人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15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