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梦 |《科学通报》人物专访

已有 10135 次阅读 2015-5-19 14:09 |个人分类:《科学通报》|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袁隆平, 专访

 

2014, 对于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丰收之年: 他们研发的超级水稻四期最高亩产突破1000公斤, 打破了之前的纪录。

在谈到科研方向的选择时,袁隆平强调:“对我来说,研究杂交水稻的方向是对的,尽管在这条路上挫折与困难重重,但方向对了,终会成功。”

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杂交水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他的名字;也给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85岁的他仍然亲自下田,“稻田让我感觉很踏实, 不断挖掘杂交水稻的潜能是推动我和团队研究的动力。”他笑着说,“我们有90%的把握在3年内将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到16/公顷。” 

 

与杂交稻结缘


记者20世纪60年代您为什么最终选择杂交水稻作为研究方向?

袁隆平:最初我研究的是红薯,但慢慢发现水稻才是中国尤其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且政府也很支持水稻研究,三年饥荒困难时期粮食比金子还珍贵,所以我转为研究水稻。1961年在选种过程中发现一株独特的稻株,我非常兴奋, 以为自己选到了一个好品种。可是来年的植株没有一株像前一代那样。当时我非常沮丧,坐在田埂上,看着那些水稻发呆。突然一个想法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如果是纯种,它的后代不会出现分离,只有杂交种才会出现分离,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呀!后来我证明了水稻杂交种有优势、产量高,于是坚定了信心,研究杂交水稻。

记者:杂种优势理论在当时被科学家所接受并认同吗?

袁隆平:当时很多专家认为水稻根本就不可能杂交产生杂种优势,但没有动摇我。1964~1973年,我们一直在尝试采取“三系法”的技术路线,培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育成三系杂交水稻,以达到在生产中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目的。

1970年我们在海南的野生稻中发现了野生雄性不育株,命名为“野败”,这个发现奠定了之后的“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基础。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比普通常规水稻提高了20%

记者:您研究杂交水稻的时期中国正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在这一时期您是如何继续进行研究的?

袁隆平:我觉得要感谢当时华国锋同志的支持,他一贯很重视农业,主张加大农业研究力度。那时候我们的试验转移到了海南和广西,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被打扰。

从“三系”到“两系

记者:20世纪80年代您又提出用“两系法”杂交水稻来替代“三系法”,这种研究思路转换的原因是什么?

袁隆平:虽然三系杂交水稻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但还远远不够。而且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三系杂交水稻的产量开始徘徊,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更为高效的育种方法,两系法就是我们想到的最有潜力的育种方法。1995年我们获得两系法杂交水稻选育的成功,1996开始了超级稻的育种研究。中国超级稻的育成使我国水稻研究和产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记者:两系杂交水稻是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袁隆平: 两系法也有自身缺陷,例如2009年我们在江苏盐城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就失败了。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提高超级稻对区域和温度的适应性。另外植株形态和杂种优势利用对提高产量有重要影响。

记者: 对于超级稻来说, 产量的上限值是多少?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袁隆平:超级稻的亩产量还有增长的空间。如果我们可以将在湖南种植的超级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到2.5%,亩产就可以达到1500公斤。就像建房子, 需要各种条件都具备才行, 良种、良法、良田等条件配套才能实现超高产。

 


梦想仍待实现

记者: 您除了提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也提出了杂交育种的远期发展目标。

袁隆平: 我们育种战略是从三系到两系, 再到一系。今后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使用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来实现杂交水稻的超高产。“一系法杂交水稻”是一个远景, 目前进展很小。

记者: 据了解, 您的团队也在尝试将玉米的C4基因转入水稻的基因组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基因工程,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引起很大的争议,您怎样看?

袁隆平:我们目前已经锁定了4个基因中的3个,而且已经把它们转入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但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传统的育种技术还有潜力可挖,但分子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的重要方面。未来的一系法育种肯定要涉及转基因技术。我理解有些人对于转基因作物的担心,但在我国,与转基因相关的法律与规定非常严格。我认为研究应该积极,推广应用应该谨慎。

记者:您怎样评价中国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发展?

袁隆平:目前中国有约一半的人口从事农业,说明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很低。当更多人从农业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国才能真正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未来的农业应该具备5个特点: 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良种化、艺术化。

记者: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还面临哪些困难?

袁隆平:使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我的梦想。目前世界上有22亿亩水稻,如果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能够达到一半,那就能多养活4~5亿人。我期待国家能够在杂交水稻走向世界问题上更加开放,并鼓励国内龙头种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本文摘编自《科学通报》2015年第15期由记者王玲采写的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梦”一文,英文原文“Yuan Longping: hybrid rice is on the way to fulfilling its potential”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 2015年第6期。】



 

《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关注请加:scichina1950  中国科学杂志社   或扫描二维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891278.html

上一篇:会聚观:一场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正在发生
下一篇:北平研究院的“会员”与中央研究院“院士”
收藏 IP: 219.238.6.*| 热度|

1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