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给儿童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祝您儿童节快乐:)

已有 3012 次阅读 2014-5-30 08:10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教育, 家庭, 六一, 儿童节, 胆大与胆小

胆大与胆小: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父母少些控制,多些商量和引导

在自由游戏情境中发现了一种亲子互动类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在拼图游戏情境中也发现了父母控制—儿童顺从这种亲子互动类型,这两种亲子互动类型表明,当母亲或者父母对孩子控制过多,经常干涉孩子的活动,命令孩子,甚至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就会让孩子表现得比较顺从,而本研究还发现,顺从的孩子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时更容易表现出胆小、退缩、紧张、恐惧等行为抑制性特征, 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表现得比较被动、退缩和拘谨,不敢主动接近和结交朋友。这种的孩子缺乏自主性,在竞争环境中也缺乏自信。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先天就表现出胆小等行为抑制性的孩子,如果母亲对孩子过分保护,苛刻要求,孩子的焦虑水平就会比较高。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Baumrind)提出,积极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四个方面:控制、要求、教导和关爱。其中控制是指父母对孩子的管束和控制;要求是指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对孩子的行为提出的期望;教导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关爱是指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关心和爱护,在家人团聚时,与孩子共享快乐;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赞赏,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和安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控制、要求、教导和关爱要恰当地进行搭配,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行为抑制性儿童的父母,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更胆小、退缩。应该多鼓励孩子独立,对孩子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和期望,但不要过分干涉和控制孩子的行动,应该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不要命令和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要求和意见,多引导孩子,让孩子理解父母提出的要求。当父母与孩子存在争执和分歧时,多跟孩子交流和商量,应给与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会让孩子得到尊重和肯定,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因为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比较敏感,父母在孩子取得进步和成绩时,应多给与表扬和赞赏,而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给与鼓励和安慰,而不是讽刺挖苦和严厉批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也要给与孩子切实的帮助,这样就可以增强行为抑制性孩子的自信心,在取得成功时更有前进的动力,遇到困难时也不会失去信心,而是更加努力。

另外,行为抑制性的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比较被动、退缩,这可能会阻碍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会使他们感到孤独,而这种缺乏朋友的孤独感到青春期会让孩子更为痛苦。以往有研究者(侯静,2009)发现,对于我国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他人是同龄的朋友,到了青少年期,同龄朋友之间可以分享和交流各种信息和兴趣爱好,朋友之间的倾述和倾听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行为抑制性的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多带孩子到一些公共场合与同伴玩耍,鼓励孩子主动加入到同伴的游戏群体,锻炼孩子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能力。

父母应给孩子更多温暖和关爱,给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的场所,父母平时在教育孩子、与孩子互动中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都会对孩子的行为和个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深入到儿童的家庭环境中,观察儿童与父母在日常生活游戏情境中的交往状况,从而考察父母对孩子的行对以及父母的关系孩子行为抑制性这种个性发展的影响。以往研究对母亲对孩子的发展的影响探讨得比较多本研究发现,而本研究同时考察父亲和母亲的行为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越亲密,父母越恩爱,父亲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发展出行为非抑制性倾向,也就是说,这样父母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胆大、主动、放松等行为非抑制性的特点。以往也有研究发现,当孩子有消极的情绪时,父母之间的冲突会使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胆小、退缩、敏感等行为抑制性的特征(Pauli-PottBeckmann, 2007)。并且,还有研究发现,当孩子的行为抑制性比较强时,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方式不一致时,孩子就会表现更高水平的焦虑。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为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借鉴。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出现分歧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和冲突,父母之间的恩爱和温暖一方面会让儿童更放松、生活得愉快,另一方面父母之间的关系越亲密,让孩子感受到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时,会敢于主动接近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更放松更胆大,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也更自信,更主动地表现自己。

其次,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态度和要求要保持一致,不能一个严一个松,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对于胆小、敏感、退缩的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来说,更要温和地提出要求,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立场要保持一致,这样就不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不会感到焦虑,就会更放松、更主动、更自信。

第三,父亲作为孩子的另一个重要他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父亲通常在外打拼事业,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工作很忙碌,但父亲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本研究发现,父亲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如果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也就是说,经常用喜爱的目光注视孩子,对孩子微笑或大笑,拥抱和抚慰孩子,对孩子好的表现拍手表示赞赏等,就会让孩子发展出主动、自信、胆大等行为非抑制性行为。因而,中国的父亲应该改变对待孩子过于严厉的态度,也要改变在孩子面前情感内敛、含蓄的表现,多夸奖和赞赏孩子,多拥抱孩子,父亲这样行为更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教师应该对行为抑制性的儿童多鼓励、多关爱

行为抑制性作为一种个性特征,也是早期表现出的气质特征,主要的表现是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所表现出的脸红、胆小、退缩、拘谨、被动、紧张等特征,以往国内外研究者对儿童的行为抑制性与其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发现,儿童在2岁时的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在7岁时学习问题越少,学习成绩越好。这与曹睿昕等(2011)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还发现,儿童在4岁时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在学校里的攻击行为越少,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越强,任务定向能力也较强,也就是说,做事情会比较专注。这些结果表明,我国的行为抑制性儿童在学校适应方面是比较积极的。然而,本研究也发现了我国行为抑制性儿童的社会适应的消极方面:儿童4岁时越胆小、退缩,7岁时的抑郁问题也越多;女孩7岁时的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在与同伴交往时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7岁时的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表现得越退缩。丁小利等(2013)的研究也发现,儿童2岁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其焦虑、抑郁的问题越明显,曹睿昕等(2011)的研究表明,男孩2岁时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11岁时在学校里更容易受欺辱,更经常表现出害羞焦虑。以往的这些研究结果为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首先,行为抑制性的儿童通常比较敏感、胆怯,自尊心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问题,因此,老师对待胆小、敏感的行为抑制性儿童的态度要温和,当他们成绩不理想,或者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不要过于严厉的批评,以免伤害到这些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学习成绩通常较好,做事比较专注,对于这些优点,教师要多赞赏和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把一些班干部的工作交给他们,锻炼他们与其他同学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社会交往的技能。

第三,行为抑制性儿童在与同学交往时比较被动,缺乏恰当的社会交往技能,因而可能会缺少朋友,这会让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感到孤独,而这种孤独感到了青少年期尤其强烈。教师可以让班级里比较外向、活跃的同学主动与胆小、退缩的行为抑制性儿童交往,主动邀请这些同学加入游戏和交流的群体,跟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成为朋友,这样就会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适应得更好,生活得更愉快开心。

相关博文延伸阅读《胆大与胆小:儿童的行为抑制性》

(本文摘选自侯静《胆大与胆小: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儿童行为抑制性研究》,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起阅读科学!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798856.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出版量子信息专题
下一篇:一种能提高风电场中风力机发电效率的新方法 | 《中国科学》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1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