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水能梯级开发行为的流域影响

已有 8862 次阅读 2014-5-29 08:33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出版社, 生态, 大坝, 水能, 梯级开发

水能梯级开发是我国水能利用的最主要开发形式水能梯级开发是指在河流或河段上布置一系列阶梯式水利枢纽的开发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河流落差和渠化河道最大限度地开发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梯级开发在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原有河流生态完整性形成破坏成为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如何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水能梯级开发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水资源特征

自然流域的水资源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循环性相对规律性状态不均一性及动态平衡性特征以水为依托与纽带形成了流域丰富多彩且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由于水能梯级开发行为在自然生态系统的镶嵌过程导致流域水资源特征也发生改变

图  水能梯级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

1在流域空间尺度上导致自然水体连续性阻隔其自然的相对规律性及动态平衡性被破坏而在流域时间尺度上打破了天然河道的丰期枯期分界水资源状态的不均一性丧失在年际年内流量过程上均呈均匀化特征

水能梯级开发对流域水文的影响过程

2在流域尺度上由于水量分配格局的变化不仅相应的水流流速水深发生改变而且水域面积的改变影响蒸发下渗作用引起水资源循环性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局地气候

梯级开发行为通过对水资源特征的改变作用进而影响流域水生陆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在空间尺度上将影响整个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平衡性在时间尺度上将影响流域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

水环境特征

水能梯级开发行为的水环境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水温水质泥沙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所述

1水温由于梯级水库的形成梯级电站运行后完全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温年变化过程春季夏季电站下泄水温低于天然水温秋季冬季电站下泄水温高于天然水温并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同时受梯级水库的影响河道年内升温过程不同于天然河道水温年变幅缩小与天然水温相比电站下泄水温年变化过程更趋于均化并且越往下游梯级电站均化过程越明显表现出梯级电站的空间累积效应

水能梯级开发对水温的影响过程

2水质对于水质而言由于下泄量被梯级电站反复利用开发及库体的形成水体滞留时间增加水体流速减缓增加了无机物的沉淀磷等有机物的滞留时间加长水中浮游生物滞留时间增加因此各梯级电站建成后水体多出现富营养化特征并且梯级电站的形成导致水体自净距离减小进一步导致水质恶化

水能梯级开发对水质的影响过程

3泥沙对于泥沙来说由于梯级坝的形成上游流域内流失的泥沙冲入水库内淤积大量泥沙淤积影响水库调节能力水库投运后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挟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致使河床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沿程冲刷引起边滩变化对下游堤防和岸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水温水质泥沙等要素均是水环境系统稳定的重要生境因子也是梯级水库影响的最重大的生境因子例如低水温影响坝下游一定距离内鱼类的产卵推迟产卵期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而水质及泥沙含量的变化也将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从时空尺度上改变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生态特征

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流域生态系统中河流子系统和河岸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栖息地过滤与屏障通道源汇等水能梯级开发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干扰与驱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在空间上可使自然河道的弯曲程度岸滩湿地等发生变化同时也影响河道纵横断面形态如纵横断面形状比降河宽水深等相关生境要素形成生境的破碎化及质量改变

水能梯级开发对水生态的影响过程

2水能梯级开发还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物质悬浮物生源要素等输送通量产生重要影响导致其生态特征发生根本性改变打破原有生态系统平衡状态

总体而言水能梯级开发对流域水生态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征其本质是造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削弱河道范围内横向连通性和纵向连通性流域生态体现出生境破碎化斑块化特征引发种群数量物种数量栖息地等的变化进而使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本文摘编自李绍才、孙海龙、龙凤著《水能梯级开发生态影响评价》一书,题目为编者所加。另有我国最主要的水能开发形式:水能梯级开发》《水能梯级开发模式文摘在科学出版社微信发布,敬请关注:

一起阅读科学!

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798571.html

上一篇:杨卫:让NSFC真正成为科研工作者的“FRIEND”
下一篇:《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出版量子信息专题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2 蒋迅 董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