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读吴征镒院士自序有感(一封写给先生的邮件) 精选

已有 6282 次阅读 2022-7-18 21:55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jpeg

读吴征镒院士自序有感(一封写给先生的邮件)

今天在寻找一个文件时,在计算机里发现了一封2005年写给恩师吴征镒先生邮件。2004年代表先生学术思想的专著《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图1)即将付梓,我请先生写一个自序。我拿到先生自序,读后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受到了较大的教育,于是情不自禁地给先生写了这封邮件。这封邮件或许能够帮助年轻学者理解吴征镒院士的思想,我将其公之于众。先生之自序付于文章之后,有兴趣的可在上述专著中阅读。

 

尊敬的先生:

首先祝您新春快乐!

读了先生的自序,我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教育。自序其实是先生您学术生涯的回顾与总结。先生生于乱世,却献身科学,矢志不渝。先生启蒙于芜园*,成就世界之名山大川。五洲四海的林海、雪山、草地、荒漠,无处不留下先生的身影。先生致力于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从纷繁的植物分布现象找寻到了植物分布的规律,率先将中国的种子植物的属归为15种分布区类型,这种分析方法把地理成分和发生成分的研究联合起来,在我国被大量采用,推动了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这项工作连续几年都是引用频率最高的科学论文就是最好的例证。实践证明这种分析,“是揭示各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为进一步的区系分区大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植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其后,先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研究从中国逐步推向了世界,耄耋之年仍仔细钻研了分类系统和区系学间,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间的联系,从天地这个更广袤的空间来研究植物的演替和分布。依据自己提出的“生物演化和分布规律不但和地球演化规律同步进行,而且受到后者严格制约;生物演化总是一元多系和生物的演化韵律和地球的律动相合”的学术思想,确立了八纲系统,建立东亚植物区和中亚植物区,提出世界科的分布区类型,并分析了各种分布区类型可能的发展演变过程。终将这些成果汇集成册(《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和将要刊出《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起源和分化》),献之于世界学术界之前。两部专著历时数年数十年,几经修改,不断补充最新资料,堪称先生兀兀穷年的经心之作。

浙昆能与先生为师,实在是浙昆的福分。先生博大的心怀、追求科学的精神、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巧妙的工作方法,使浙昆受益非浅。浙昆虽逢盛世,又值盛年,却累有杂务缠身,不能专心于学问。先生交代的工作也未能按时完成,实在是愧对先生,也很是着急。学生今后一定以先生为榜样,安心于学问,刻苦努力,继承发扬先生的学术思想,潜心专研,有生之年也能献一、二著作“于世界学术界之前”

先生的自序我改动了几个或许是笔误或许是打印错误的地方,建议删去第4页“这大概是我1955年通信当选为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的根据之一”一句原因是这可能会引起歧义,以为先生当选学部委员就是那篇论文。第5页第二段中苏断交,改为“中苏关系交恶”。中苏当时似没有完全断交。最后参考《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的自序,加了几句感谢各部门的话。这些改动,仅供先生参考,是否采纳,全由先生定夺。另外,先生自序提到了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后学(特别是现在的研究生)可能不能完全了解,如能在文后有一个注,或许可以帮助理解先生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思想。

全书的附图已经做好,大陆漂移的图从附件发给小杨,由小杨打印后,请先生再次审阅,如还是不能反应先生的思想,大陆漂移的图,可否参考《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的处理就省略了。凡例按照先生的意见,再修改补充。裸子植物的系统的文献,我还会核对。全书已经发给了德铢、孙航和彭华诸君,现在在等候三君的意见反馈。

 

恭颂

 

 

大安

 

 

弟子浙昆敬上

2005年1月5日

*吴征镒先生家的花园,先生早年常在次认识植物

2.jpeg

image.jpeg

4.jpeg

5.jpeg

6.jpeg

7.jpeg

8.jpeg

9.jpeg

10.jpeg

11.jpe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727-1347830.html

上一篇:我和科学网的七年之痒
下一篇:过河后的几点体会——杂谈研究生的培养
收藏 IP: 222.172.157.*| 热度|

17 史晓雷 吴斌 王涛 任胜利 陈蕴真 李学友 陆仲绩 杨顺楷 姚小鸥 李文靖 杨正瓴 张晓良 王安良 周忠浩 任国鹏 杨洋 梁红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