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本能与童年
热度 1 姜永进 2011-2-10 10:28
“本能”这个词,让许多人讨厌,因为被滥用,因为许多人不理解。 通常人们理解的本能,就是基因决定的行为。除了基本的生物学过程,这类行为在高等动物中可能没占多少比例,除了天生会吃奶,人们可能举不出更多的例子。 低等动物就完全靠本能生存?按照严格的“基因”定义,也不一定。譬如说蚕,它是“本能 ...
351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重男轻女的社会生物学
热度 1 姜永进 2011-2-9 14:35
重男轻女,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生物学问题。当然,如果说这就是社会生物学,必然会被某些人抓住把柄。 从胎儿开始,男的重,女的轻,这就是重男轻女的开始。这个现象不是父母故意所为,所以,有人立即会说,这是一个“纯生理”过程,不需要社会生物学来解释。 这么说是错误的。这的确是一个社会生物学 ...
449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最终结论:一定是先有蛋!
热度 3 姜永进 2011-2-8 21:22
先看一片貌似科学的文章: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这个故事貌似很科学,其实近似童话:一只恐龙做了一个鸟窝,产了一枚像鸟蛋的蛋,然后这只恐龙“进化”出翅膀。所以,答案是先有蛋。 这是标准的糊弄人的为科普,因为1)所有的恐龙蛋都像鸟蛋;2)会做巢的不一定是鸟(北京的鸟巢就不是鸟做的);3)这 ...
442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爱情与配偶制度
热度 2 姜永进 2011-2-7 10:38
爱情不只人有,动物也有,不同的是,人能写出来,动物写不出来。 人类的个体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稳定的社会关系或配偶关系,就很难保证后代的正常发育。所以,人这种哺乳动物,特别是雌性,经常渴望能维持一种长期的配偶关系。爱情,就是这种愿望。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情是有 ...
392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生命是什么东西
热度 4 姜永进 2011-2-5 19:53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哲学家们的“绕”咱也不太清楚,如果他们不懂生物学,就必然“绕”不出什么东西,只能糊弄不懂生物学的人。 对生命来源的理解,决定了生命的意义。如果相信是上帝创造的,那么听上帝的话就是生命的意义。如果认为是父母创造出来的,那么听父母的话就是生命的意义。如果认为是进化 ...
364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黑人为什么那么黑
热度 3 姜永进 2011-2-4 11:35
人类的祖先应该是接近黑皮肤的,大概跟现在的黑人差不多,那些迁出去的大多变了颜色,而留在非洲的同胞们一直没大改变。动物总要适应环境,环境变了,就要适应新的环境。人类种族的分化,肤色大概是最突出的。 在黑人中,雌性的颜色偏淡一点,小孩也是。这不是巧合,而与性选择有关。黑人认为的美女,也是女性中 ...
34607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配偶制度是恐怖主义的根源之一
热度 2 姜永进 2011-2-3 10:40
硬的怕的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如果一个人不怕死了,想攻击别人,这就是比较恐怖的事情。当然“恐怖主义”没这么简单,如何定义就不写了。 什么样的人不怕死呢?很多啊,譬如色胆包天的,譬如盗窃抢劫的,但他们不至于造成真正意义的“恐怖”,因为他们不是真的一心拼命而不顾死活。 要组成敢 ...
31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我的祖国:我宁愿相信郎朗是善良而无辜的
热度 1 姜永进 2011-2-2 12:29
今天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顾不上“社会”和“生物”,说一点与爱国有关的话题吧:郎朗与“我的祖国”。 郎朗对外说,对曲子的来源不清楚,就这句话,还应该轻轻地批评一下。一是,学习一个曲子,应该了解一下这个曲子的背景。当然,这可能是怪他的老师,教这个曲子时没讲。二是,准备两国元首的宴会曲目,应该临 ...
285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男人像狗女人像猫--爱国主义的性别差异
热度 1 姜永进 2011-2-1 10:06
在 民族狗肉店与爱国主义 中,大概定义了爱国主义的生物学意义:个体对群体的依赖性。需要补充一下,这这精神其实相当于集体主义,因为动物没有种族和国家的概念。只要是两个独立的群体,不管关系多近,对它们来说,就相当于人类的两个国家和两个种族。人有时也这样,同一个种族,一个群体也会把另一个群体描述成 ...
325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人比猩猩漂亮了?
热度 2 姜永进 2011-1-31 11:09
如果雄性喜欢漂亮的雌性,如果优势的雄性(譬如占有资源和权力)喜欢漂亮的雌性,那么人这种动物应该进化的越来越漂亮,怎会有那么多平庸甚至丑陋的面孔呢?不是说进化吗?人类的雌性怎没都进化成美女呢? 其实,这逻辑有点问题。鸡的尾巴可能差不多,而雄孔雀的尾巴可是优劣明显,至少雌孔雀这么认为。 从 ...
284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1 1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