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cyzm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cyzm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博文

青年教师的科研策略(粗糙版) 精选

已有 15892 次阅读 2022-5-23 09:04 |个人分类:青椒|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已经走过了青椒生涯,有时候也会帮年轻人参谋一下后面该怎么发展。对于高校青椒来说,科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多少要计划一下,简单说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资源(时间和精力)投到更关键的地方,希望得到短期平衡长期健康的最好的回报。说说眼前几个青年教师的发展策略。

*******

        教师A是个男老师,文章一般偏上,工作的技术含量在我看来似乎不是特别高。刚入职某高校,考核的标准很简单,3年四篇文章。这个确实没什么好说的。【策略应该简单。跟着指挥棒走,怎么快怎么来,基本不用考虑质量先灌水凑数把考核过了,其它的都等过了考核以后再说。

        教师B是个女老师,文章一般,科研方向一般,能发水平一般的文章或者做些简单的应用,工作含量其实也一般,方向不是热门,最近刚拿到了比较稳定的教职,虽然稍有考核,但比较好达到。【她的发展策略应该也比较简单,科研优先级下调,可以适当灌水发点普通文章应付考核,工作中心挪到家庭。在家庭基本照顾不错的基础上,确实有闲的情况下,可以加点科研。本身的水平可能有限,科研上的突破不太容易,在从科研角度来说,这个策略可以认为是适度躺的舒服点,(从待遇和职称角度来说,依然有前进的可能)。

        教师C是个男老师,文章积累其实非常一般,但技术积累非常了得。做的是普通领域的核心方向,项目很难,正在做的工作的水平其实很高,极难有人代替那种,有可能取得某种意义上的小突破。已拿到稳定的教职。收入也比较高。他本人其实比较佛系,对职称基金之类基本不感冒。【他的策略似乎也非常简单:专心做高水平的工作即可,完全不需要考虑灌水,基本不需要考虑职称(除非顺手拿)。工资已经不错了,没有经济的压力;科研方面有可能取得突破,当然全力投入做高水平有价值的研究。骚气一点的说法是:人生如露,如果能做出让自己骄傲的工作,不枉来此一遭。

        教师D是个男老师。科研方向一般,非热门,做的工作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方向,虽然技术含量不算很高,但可以流水线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但这类工作本身的创新性其实非常有限。已经拿到某高校的稳定职位,收入不错。【他的策略也应该挺简单。继续全力(以普通的技术)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毫不犹豫的继续追逐IF。今天的科研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学术辨别力;或者说大家不愿意使用自己的辨别力,更愿意简单的依赖影响因子。极少有人关注你的技术水平到底有多高理论有多扎实。一般来说,有高IF的论文基本就能有一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高IF本身确实也是一种客观的指挥棒,如果说高IF的文章里只有一半有高创新,那低IF的文章里创新文章的比例大概要降到十分之一以下。拿IF说话确实有点丢人,但想拿工作本身的水平说话其实也非常不容易。先走高IF,然后靠高IF论文拿资源,拿到资源后再考虑创新性另辟蹊径可能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路径。

        教师E是个男老师。科研方向比较水。每年10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IF都保持在2-5 (相对于灌水的数量来说,这个IF还不错了),工作的技术含量可能相当有限。他已经拿到某高校的稳定职位。收入也还不错。【他的策略应该也比较清楚。继续保持灌水的节奏,并伺机寻求高IF工作的突破。这年头,虽然已经有所谓的代表作机制,能大量灌2-5分论文的大水车应该也还是挺难得的。只要他继续保持这种灌水节奏就能占领不错的身位,后续在学术圈混都会拿到不少资源。当然了,如果能在高影响力工作方面有所突破肯定更好,但大文章有点可遇不可求,很多时候不是33分的工作就可以拼一个9分,可能的情况是103分也没拼不出来——大工作的血肉固然可以靠拼图拼大,大工作本身的灵魂则很难拼凑出来。不过,突破不了也没关系。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天天惦记着发大文章寻求突破,连续惦记几年,很可能会有机会。

         教师F是个男老师,科研方向比较非主流,但技术基础非常好。你可以理解为他在拿着青龙偃月刀切豆腐。有时候我想跟他说,既然有青龙刀你就出去杀敌吧(干点重要的主流研究),不要在这切豆腐(做小的支流问题)了,但又担心他真的做了主流方向后会泯然众人。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人水平高,很大原因是我们都在菜市场(不重要的小领域),真上了战场(重要的主流领域),牛人无数,想出头可能也未必那么容易。胯下赤兔胭脂兽,手拿青龙偃月刀的关二爷刚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转眼就来个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他的发展策略其实不太清楚:可以继续窝在小领域求稳发展,也可以寻求机会进入大领域试试身手——我倾向于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我自己过去一直求稳。因为求稳,错失了很多机会,因此觉得年轻人应该更勇敢的出去闯荡江湖;不过,身边也有出去闯荡多年之后混的还不如之前的,所以有时候觉得年轻人求稳也不是大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永远的人生谜题。尽管如此,纯从人生体验的角度来说,还是更支持年轻人出去闯荡,哪怕最后无所收获也没关系。

         教师G是个女老师,文章不错,科研方向既可以发大文章也可以搞大应用,工作的技术含量在我看来似乎不是特别高,或者说工作的门槛不是很高,代替起来不是特别难。有这么多的机会,她所作的方向本身热门有应用是很关键的因素。两个宝宝,已经拿到比较稳定的教职,不需要担心考核,她的生活已经基本齐活了。【她的发展策略应该最简单,平稳均衡就好,follow heart,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写了半天,无非是以下几个考虑:

  1. 短期内,科研工作优先满足岗位要求(跟着指挥棒走);长期来说,科研要服务于个人和家庭幸福。

  2.  在满足条件1的前提下,如果有兴趣(或激励),可以考虑多做点的科研;

  3. 高质量的科研还是不容易。如果水平和积累不够,有时候也不用强求。科研本身是个无底洞,再多的精力也能给你耗尽,所以还是要悠着点。如果条件2不满足,可以适度让自己舒服一点。

  4. 纯从科研的角度来说,我可能认为:数量 < = IF < 质量,但其实三个里有一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实里,能灌水的和能刷分(特指创新程度一般但发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工作)的其实都过的很好。此处不含任何贬义或批评,毕竟质量这东西太不好评判也不方便拿来说事。如果学生或青年教师有能力并且愿意灌水或刷分,我会挺高兴的,并且三两年内应该会全力支持他们这么干。三年以后可能会督促他们找找自己科研的价值。靠数数和算分不知道能不能走的很远。

  5. 科研是一个长期活,不急在一时。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基础还不错并能一直念叨,后面应该有机会。

  6. 有时候也希望自己能像某些科研达人一样,在这里讲科研无比重要,讲科研的一丝不苟。可惜还是做不到。这也反映出本人的局限。见过不少非常努力、一心科研、走上事业巅峰、获得美好人生的才俊;也对他们的成功非常羡慕嫉妒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说的基本不错。——但也总还是有特例。不希望大家过于执着,包括科研和其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2469-1339781.html

上一篇:说说今年带的6个毕业设计学生的去向(继续做广告)
下一篇:聊聊“以弱胜强”的一般形式
收藏 IP: 180.208.58.*| 热度|

25 马臻 郭战胜 郑永军 王恪铭 袁有录 焦飞 何青 王凌峰 谢煜 关勇军 刘立 曹俊兴 朱志敏 张俊鹏 张晋芳 黄永义 徐枫 张江敏 籍利平 王超杰 吴斌 孙颉 王磊 梁洪泽 汪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