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71.214.205.*   [99]彭真明   2015-1-1 17:12
赵老师,新年快乐!
我的回复(2015-1-2 01:38):彭老师,谢谢!也祝您节日快乐!
IP: 101.94.128.*   [98]rainover   2014-12-22 00:42
赵老师好,我是生导05班的,我们组的论文由于截止时间的时候宿舍网络出了些问题,没有提交成功,我刚才给您的邮箱发了邮件,附件发送了论文,对于给您造成的不便感到非常抱歉!由于没有找到您的微信号,只好在这里给您留言了,再次表示抱歉!宿舍网突发状况实属意外,我们真的很认真地写了这篇论文,希望您能给我们组的论文一个机会。谢谢!
我的回复(2014-12-22 09:28):邮件收到了。
IP: 159.226.181.*   [97]彭思龙   2014-11-2 08:31
赵老师:
你好,你的博客“拥抱数据共享与代码开源的新时代”写的很好,是否同意发表在《计算机学会通讯》专栏中?如果可以,看看还有没有可以补充的?
彭思龙
《计算机学会通讯》专栏主编
中科院自动化所 研究员
我的回复(2014-11-2 12:42):可以呀。还是按照上一篇文章的套路,您的编辑先将文章按照贵刊的要求进行编辑(我就知道了你们对什么感兴趣),我再在这个基础上修改和补充。
IP: 112.132.44.*   [96]shenlu   2014-10-16 12: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450-833810.html
IP: 202.118.28.*   [95]David3883   2014-9-23 11:54
我针对喻海良的博文“第100篇学术论文被正式录用感言”以及“这篇文章为什么我选择在PLOSOne上发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博文讨论对事不对人,欢迎您阅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IP: 14.116.19.*   [94]檀成龙   2014-9-21 00:14
赵老师:您好!
我国西北有水的地方就是绿洲,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水是生命的源,没有水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动物。所以,生态学家应该关注水的问题。
我的研究对国家可能有很大作用,但论点“另类”,中国的科学家前怕狼、后怕虎,就是不敢支持、不敢质疑、不敢评论,“傲慢”、“冷漠”。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同理,科学家不关注当代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如回家卖红薯,您有没有胆量评价我的论点(我的论文不涉及高深理论,不分专业理工科本科生都能读懂)?

我研究向西北调水6年了,我的研究结论是每年向超深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调淡水100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1000多亿方;每年向超深盆地调淡水200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2000多亿方,即调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的作用;每年向西北调淡水几百亿方最多1000亿方,若干年以后整个西北的年平均降水量就能达到甚至超过500mm,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整个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的改变,将大幅缩小西北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大幅提高西北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再造中华,增强我国的发展后劲和战略纵深。

以上论点极其宏观、极其大胆、比较另类,但不是信口开河。对我的论点,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研究员比较支持,在博客《对霍有光、檀成龙的新疆变湿理论的思考》一文,张学文老师在明知“气象工作者很容易立刻否定,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我不能否定这个认识”、“应当说我比较支持这个认识”的评价,详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506294.html
您6月17日评价过我的第一篇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03952.html,请关注我的其它博文,支持、质疑、围观都欢迎,请提宝贵意见。
IP: 210.73.32.*   [93]杨鹏   2014-9-20 21:50
赵老师好!
IP: 202.118.28.*   [92]David3883   2014-9-20 09:18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
IP: 219.216.122.*   [91]David3883   2014-9-12 14:31
您说的对,撰文的时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我们评论某种现象,可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人了。
我的回复(2014-9-13 07:41):  
IP: 219.216.122.*   [90]David3883   2014-9-12 13:53
科学网喻海良的博客非常有名,经常是周排行、总排行、均排行里面都有他,至今仍在周排行中居高不下、排第5位。看了他的简历,“2011年5月~2014年5月 沈阳大学,教授”,可是,在沈阳大学所有的网页上却找不到他的名字,实在是奇怪!
他的“第100篇学术论文被正式录用感言”乍一看来,很是震撼、佩服,细一品味,远非如此。从对国家的科学贡献而言,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因为,即使是普通期刊论文,也有助于各种信息交流,促进科技的进步。但我们应提倡较高级别的期刊,这样更有助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沟通,更有助于提高中国学者的知名度。像此人所罗列的《锻压技术》、《热加工工艺》、《钢铁研究》、《有色矿业》、《有色金属》等期刊,即便有英文摘要,外国学者是不看的,拿这些核心期刊还有一些会议论文来凑数达到百篇,显然含金量不足。即便在国内,对于一个不需要承担任何教学工作,无需吃粉笔灰,完全靠论文吃饭的工科类专业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积累,论文逾百篇,也是自然而然、非常正常的事情,也是大有人在的。而对于一个国家培养多年乃至送出国门的海外学子而言,以此为标杆被科学网热捧,将会极大的降低我国学者的层次水平。况且,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学术成就的大小应看其诸多方面,如果国家只凭发表数目众多的文章,经济就腾飞了,那岂不荒唐!
此人前不久还发过一个帖子“另类成功,今年推荐的基金都中了”。被国家基金委邀请参评了面上项目,一共10个项目……,这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可是,发表在全球的科学网上通报给对方,造成一个今年你申报、我推荐你,等来年我申报,你一旦评审,你也推荐我,这样一个小圈子内的循环,有悖于我国基金项目申报评审的公平、公正原则。
我的回复(2014-9-12 14:27):另外,我给您一个建议:撰文的时候最好对事不对人。
我的回复(2014-9-12 14:23):谢谢您的留言。我对他不算了解,由于行业不同,也没有兴趣过多去了解更多的事儿。科学网是一个可以发表自己观点的地方,读者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科学网推荐的帖子也不一定是赞同其中的观点,只是觉得是热点而已。如果您觉得某个观点有问题,也可以撰文批驳一下。
IP: 61.178.176.*   [89]曹建军   2014-8-24 18:03
赵老师,非常感谢您对我基金本子的指点!
我的回复(2014-8-24 18:30):非常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也顺表祝贺!
由于时间有半年了,我重温了一下给您的建议,发现有些其实也是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我认为这就是“技巧”,但您认为技巧是浮云,实力是核心。也许您的理解是正确的。
IP: 111.174.65.*   [86]张晓良   2014-7-17 08:42
赵老师博客首页的头像更新啦?!
我的回复(2014-7-18 09:22):是呀,换了一张最新的照片,背景是张掖的丹霞地貌。
IP: 113.128.211.*   [85]esoldier   2014-7-11 12:44
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建议变为朱崇实博士)学术不端,参见文章列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43864-810287.html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开除他,让他从讲师做起,从一线老师做起。
IP: 159.226.163.*   [84]谢平   2014-7-9 15:41
发了:划时代的生命三域说:真理 or 谎言?
请批判!
IP: 159.226.163.*   [83]谢平   2014-7-5 08:08
赵教授:我发了
“负熵”的玄乎——对诺奖得主薛定谔生命观之批判

等你批判!
我的回复(2014-7-5 09:35):已经拜读了,很受启发。
IP: 220.174.164.*   [82]刘福秀   2014-7-2 11:37
实质等同并不是完全一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了草甘膦在大豆等产品上残留限量标准(mg/kg),分别为大豆(干)20、豆类(干)2、豆类饲料200。美国、欧盟、日本出都有类似的标准。即便文中所列数据属实,残留量也远低于国际标准,都是安全的,这不就是与普通大豆实质等同吗?据我所知,由于我国没有推广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同时草甘膦也不能在大豆田应用,因此目前尚未制定草甘膦在大豆中的限量标准,如有需要当然可以采用国际标准。至于为什么大豆(干)是20而不是2?博主可以再去考证!
我的回复(2014-7-4 11:58):网站查到的:中国卫生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水果中的草甘膦残留不得超过0.1mg/kg,玉米中的草甘膦残留不得超过1mg/kg。而国际标准中,大豆(干)是20而不是2,有些量身订做的嫌疑。
IP: 222.219.184.*   [81]biofans   2014-7-2 09:52
>>[13]赵斌  2014-7-2 07:45
【注】为了杜绝无谓的口水和可能的人身攻击,博文设定为只允许实名博主发言。如有不便,请原谅。如果您真对该问题有兴趣,请实名注册讨论或者另辟新文。
~~~~~~~~~~~~~~~~~~~~~~~~~~
真理越辩越明嘛。
即便是错误的观点,给其他人看看也无妨。
我的回复(2014-7-2 10:19):我明白您的意思,大多数情况下我也是这样处理的。但这个话题比较敏感,我也不想花那么多时间与匿名人士理论(从统计学上讲,匿名者说话更不负责一些,您除外)。希望您能理解!
IP: 113.140.36.*   [80]诸平   2014-6-27 21:06
感谢您的关注。
我的回复(2014-6-28 10:3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807008.html。该文写得不错,这恰好也是我关注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