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在应对减排问题上,气候学家们都很虚伪吗?
热度 9 赵斌 2015-3-24 14:46
每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开始,媒体报道中就出现了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和科学家飞赴到某地,共同讨论碳排放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在一些主要与环境科学相关的会议中也会出现,如美国地球物理联盟( AGU )秋季的年会也吸引了全球不少人的参与。去年的参会人数就达到了惊人的 24000 人,但 讨论的问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4215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9
蓝碳生态系统:威胁、不确定性与碳交易
热度 17 赵斌 2015-3-21 07:41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成分发生变化,特别二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大气化学成分的改变又会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危害。国际社会已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对抗全球变暖的一根救命稻草,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减排策略。 在生态学家眼里,通过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尽可能去除大气中的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21881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17
人类世(6):追本溯源话全新世
热度 8 赵斌 2015-3-18 14:24
定义一个地质年代是有一些标准的。流星撞击、大陆运动和持续的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在全球范围内的状态,这些变化被记录在地层材料如岩石、冰川或海洋沉积物中。前面的博文谈到,如今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和地质已经带来了深刻影响,包括地表变化和大气成分的改变。这些影响可能会在未来的几百万年之后的地层中记录下来,这是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6260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8
人类世(5):一个地层学问题还是流行文化?
热度 15 赵斌 2015-3-16 12:33
美国大片《博物馆惊魂夜》系列电影我都看过了,虽然故事情节有些扯,但还是非常喜欢电影的创意。从 2006 年开始,一直追踪到 2014 年的第三部。电影中许多场景是在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化石大厅拍摄的。不过这个大厅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翻修,所有的恐龙都搬走了。该翻修工作将耗费 4500 万美元,计划于 20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7091 次阅读|36 个评论 热度 15
选择你的毒药:仍然是有关DDT的话题
热度 11 赵斌 2015-3-14 17:20
在环境文学作品中,雷切尔·卡森( Rachel Carson )的巨著《寂静的春天》唤醒了美国人对随意使用杀虫剂危险的认识,并最终禁止 DDT 和其它氯化烃类农药在美国出售。这本书中,卡森向读者介绍了生态学的概念,并警告说持续使用这些农药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累和放大效应,干扰我们的生命之网。而那些反对禁用 DDT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0191 次阅读|35 个评论 热度 11
海洋中那些来自人类的塑料垃圾
热度 19 赵斌 2015-3-6 13:03
虽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否认他的 大黄鸭设计 灵感来自中国产的浴室经典小玩具——橡皮小黄鸭,但小黄鸭漂洋过海的故事却是真的:1992年1月10日,一艘从中国香港出发驶向美国塔科马港的集装箱货轮在太平洋上遭遇强风暴,轮船猛烈颠簸使装有近三万只乌龟、鸭子、海狸和青蛙形状的浴室小玩具的集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4893 次阅读|37 个评论 热度 19
微博,将改变读书人的社交范围与择业手段
热度 13 赵斌 2015-2-15 14:37
2011年2月,李开复就出过一本书,叫做《微博:改变一切》。书中,李开复分享了如何玩转微博,其中包括如何写好自我介绍、如何写好微博的140个字、如何增加微博的粉丝、最佳发微博的时间以及频率等。此外,这本书中还详细分析了微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的深刻改变,并结合微博征婚、热点新闻等例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6122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13
无人驾驶汽车的真正智能,体现在连接之中
热度 18 赵斌 2015-2-6 09:54
【引子】 在对物联网介绍的相关课件中,我经常会拿物联网冰箱和车联网来作为重要案例来说明。有关物联网冰箱的话题,我2012年曾撰写了一篇博文“   畅想物联网冰箱带来的数字化生活   ”进行了介绍。一直也想写一篇有关无人驾驶汽车和车联网的文章,谈谈我自己的畅 ...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9855 次阅读|34 个评论 热度 18
很物理的励志与不很物理的励志
热度 33 赵斌 2015-2-5 13:58
很奇怪的博文标题吧!今天,在朋友圈分享了两套图片,我的评论分别是“励志的物理学原理”与“励志但不物理”。下面就来分别说说这两套图片吧。 第一套是谈论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选择稳定,以及这种选择的误区。什么叫稳定?稳定并非平衡,也不是持久,稳定是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就是受到干扰后能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 ...
个人分类: 其他杂项|27551 次阅读|79 个评论 热度 33
我们终将逝去的隐私(2):你的脸和声音出卖了你
热度 18 赵斌 2015-2-4 15:55
说到利用人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问题,大家肯定首先会想到指纹识别。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用于身份鉴定是非常可靠的。虽然指纹特征并非肉眼可轻易分辨的,但作为身份识别的工具至少也用了上千年了。 影像记录和声音记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20620 次阅读|46 个评论 热度 1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