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卦 醉 话: 静 闻 蛙 歌 喜 观 蛇 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丕鹏 云游天下觅蛇迹 风雨烟云听蛙鸣

博文

我的研究生导师们 精选

已有 11353 次阅读 2012-5-16 23:32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导师

最近正在为我这个研究生导师郁闷!为什么呢?
总希望学生能扎扎实实地搞点像样的东西,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阳光点!
哈!看来我是门缝里看学生,当然我心软,他们都能毕业!
刚才上来,看到一篇博文:我的导师们!(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0165-571672.html),才知道大家最近对导师很关注,尤其是“不良博导”。
 “这两天科学网对于不良博导的申诉吵翻了天,心中不仅为这位仁兄感慨万千啊!”
这让我这个当了不几年的博导想起了我的导师!
 
说来惭愧,我至今没有成为我博导对我说的那种人,不过离开北京后,倒是时刻不忘她老先生在书信中最后给我的提醒:好自为之。因为我没有按她老的期望回到北京工作。
 
先说说我的硕士导师:
我以前有博文曾写过只言片语对我导师的怀念,在此再说2、3事。
在南大(南方的那个!)校园,无论什么人,都知道有个老先生对人很和蔼,见谁都点头哈腰。这个老人,就是我的硕士导师—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被师生们尊称为朱先生的老学者。
在路上,只要你向他望去,就是你不对他老人家说您好打招呼,他都会对你微笑着点头。
关于老先生这个习惯,曾经在文革中受到批判,被认为不分敌我……
老先生一个人住在南京大半辈子,因为家在上海。当年复旦要他回上海,可以团圆,但由于这边学科需要,他老人家最后孤零零的仙逝在南京……2004年我回国后向南京来开会的同行前辈询问我导师安康,竟然得知先生已驾鹤远去……
记得他从大米草研究所附近的老别墅(与另一家合住)要搬家到白石桥,那是一个星期天,他到我们研究生宿舍三楼来叫我(当时没有手机,宿舍也没有电话),要我帮他搬家。我和他走到他居住的别墅楼下,一个平板车已经停在那里。他领我到他居住的二楼的小房间,60多岁的老人家和我一人一头将一个大木箱子(那个年代最贵重的家具了吧)一步一哆嗦的搬到板车上,然后由我前面拉着他老人家在后面推着经过天文楼,进入校园,再出校园搬到他的二室一厅的新居。在路上小歇的时候,他老人家对我说了两句话:如果你想在科学上有所成就,35岁以前必须有所作为。过了35岁,家庭和个人精神都不可能允许你像现在这样专心于实验。第二句是:你现在研究的龟鳖血细胞发生和超微结构,在国内尚没有前人研究。你看得文献应该是最多的,也是最了解这个领域的,因此,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是这个方面的专家。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没有真正领悟老师的话。毕业凭着个人情感告别南大,更让先生为难的是答应他学生、上海水大教授在4个研究生中给学生分去一个的诺言没有实现,因为我们4个师兄妹都没有去上海,也没有一个留在南大。我回到了西北的母校,且在离开南大前结婚了……
在老师的新家,我们放好箱子坐下来休息。他给我从厨房拿来一个大苹果,同时从箱子里面给我取出一本60年代英国著名细胞化学家PEARSE的专著,送给我留念。
现在想起来,我翻箱倒柜,能找到的只有老师在我毕业后给我的几封信。我们在南大三年,没有给老师送过一次礼物,也没有照过一次合影……
……
再说说我的博士导师
我的博士导师,也是在北大被尊称为先生的老师。就为她这个先生,我给我后来的学生介绍的时候,让学生认为我不懂规矩。学生说王老师是一位女老师,你怎么给我们说她是王先生。我只好不厌其烦的解释,但估计学生半信半疑!
其实,在北大和南大,能被称为先生的,是有严格界定的。我记得在北大生物系,90年代初,被尊称为先生的最年轻的是杨安峰老师。
由于受到这种教育,我后来对现在已经七老八十的前辈科学家都叫先生,老先生倒是很乐意,但和我同龄的就不受用了。认为我不尊重老前辈,因为现在的先生已经不是9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先生了。就如同在旧社会,能被叫为小姐的,那都是大家闺秀……。
记得有次我见到一位老先生,我也和别人一样,尊称院士。这位老先生不高兴了,对我说别人可以这样叫我,但你不能。怎么生分起来了阿,还是叫我先生的好。
王先生是一位和蔼但又很严谨的学者。记得我第二年第一学期做实验的时候,她去美国探亲女儿。她要求我们每星期要给她写汇报,我有次告诉她我从结构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方面认为蛇胸腺有零零散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她立即让在哈佛读博士的小女儿从MEDLINE检索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论文摘要,打印装订成厚厚的两边带有齿孔的论文摘要集,邮寄给我。等她回到学校,她又要求我和她一起到电镜室去观察我所看到的那些细胞,并与北京农大的老师联系让我去他们实验室开展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免疫细胞化学实验,利用那个实验室20多种激素抗体对我所看到的这类细胞进行确证。要求从当时流行的证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三种主要方法上进行全面验证。
值得欣慰的是,我给先生看到的确实不是皇帝的新衣。论文经过我和她不下6次修改完成后,她请国内南北著名学校的老先生对论文进行审阅。所幸,投稿中国科学,不到一年时间就得以发表。Cooper教授2004年在其综述中用了近乎一页的篇幅介绍我们的工作,2006年和2010年分别有美国和欧洲的学者发表了类似的研究论文。算我这个博士没有白读,也对得起导师的培养!
我博士毕业论文打印出来是100多页,在那个全系才有一台价值数万元的286的岁月,我们都是真正的爬格子写论文。
我写完初稿后,我和王先生就成了不分昼夜来修改。她白天提出修改意见,或者用红笔在我的稿件上写写划划,然后我就是夜以继日的重新抄写一遍,对她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改,然后再上午送到她家,然后再晚上取回来继续修改。前前后后这样修改了4、5遍。我真的都不耐烦了,我说王先生:很多地方你又给我改回以前的意思了。先生说:我没次给你修改,都是从头看起,改来改去,我当然会觉得有的地方你最初的写法比较好。对科学必须严谨,何况我觉得你孺子可教也……
跟师三年,我们是兄妹三人第一个八月十五给先生送去一盒月饼。第二天她就让她老学生,我们实验室另一位老师找我们谈话,不允许我们给老师送礼物。我们也没有和先生一起合过影,尽管我很爱好摄影,就是那个时候校友回来参加校庆,她和陈阅增等先生陪着学生们在生物楼前参观,也只让我给陈先生照了一张后来据她说陈先生和她都觉得很好的大头像。
我们没有给先生送礼物,但毕业的时候,先生在家里招待我们,一人一块她女儿从美国带回来的巧克力,然后送师弟一本很厚英汉字典,送我一本很小的红皮书——毛主席语录。
……
这就是我的导师的一个侧面!
两位导师,在当时被尊称为他们学科的南朱北王,真正的大家!但我多次在百度和googl找不到他们的资料……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924-571756.html

上一篇:极度濒危小鲵——安吉小鲵
下一篇:蛇眼
收藏 IP: 61.161.168.*| 热度|

21 姜宝玉 曹俊 司廷 王善勇 冯大诚 李学宽 梁才 马磊 刘进平 梁建华 张珑 贺乐 周真明 张波 曾新林 王德华 唐常杰 张鹏举 黄晓磊 褚昭明 霍天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