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十 (补充版)

已有 2163 次阅读 2015-1-8 12:06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虚拟空间, 信息资源, 意识空间, 现实空间, 精神资源

信息文明之光(102):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十  (补充版)

——结论:信息资源价值论的整体理论架构与理论要点(23.理论要点64-66

 

杨文祥   201518   整理补充 

 

 

说明:

1上接本人博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九》。 

    2.本版是对2015-1-7日撰写的《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十——结论:信息资源价值论的整体理论架构与理论要点(23.理论要点64-66)》一文所作的补充。所补充的部分用蓝色字体下划线注。

 

 64.当代社会的信息资源,表现为现实空间信息资源虚拟空间信息资源意识空间信息资源三个方面。 


现实空间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内容承载并固化在现实空间中的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资源。 


虚拟空间信息资源是指存储并流动于电子信息网络空间的信息资源。 


如果能够对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充分认识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社会组织管理形式和管理环境相协调以充分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的话,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将是信息自由流动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最理想的虚拟空间信息资源基础性社会运行与开发利用机制。

 

意识空间信息资源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本书反复讨论的与意识与心理价值形态相联系的人类社会的主观信息资源系统,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又可称主观精神资源

 

意识空间信息资源既具有现实空间信息资源的某些属性,同时也具有虚拟空间信息资源的某些属性,是一种介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中性空间信息资源

 

要点64诠释本要点揭示了当代人类社会信息资源三种基本形态信息资源的这三种基本存在形态同时也是其三种最为基本的社会存在社会表现形式:①现实空间信息资源虚拟空间信息资源意识空间信息资源

其中“意识空间信息资源”是人的意识与精神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资源的社会资源形态,因此又可称之为人和人类社会的主观精神资源

人类社会的这种“意识空间信息资源既有现实空间信息资源的某些属性,同时也具有虚拟空间信息资源的某些属性。这种介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中性空间信息资源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往往是现实空间信息资源虚拟空间信息资源二者之间的互动与过渡形式。 

 

65.一定社会由具备相应历史文明水平人类群体的集体主观意识所构建的意识空间信息资源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构成了信息流动的自由程度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水平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也就构成了在这一社会环境中信息自由流动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信息-知识-思想流动与管理机制)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基础。

 

要点65诠释本要点揭示了①人类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历史水平和②与“人类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历史水平”相对应的由人类群体的集体主观意识所构建的意识空间信息资源系统及其运行机制人类社会信息流动的自由程度以及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历史水平四个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 

 

66.当今时代的管理必须是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创造和充分实现的管理,必须是在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创造和实现的基础上,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层次上充分释放人的价值创造潜能、体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尊严从而能够依据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人和人类社会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否则就不可能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管理

 

要点66诠释本要点揭示了在21世纪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之下科学管理文明高度和历史内涵

结合理论要点64、65、66三方面内容,我们可以得出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关于21世纪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之下,科学管理文明高度和完整的历史内涵

必须是以人为本,即以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提升人的现代文明素养为最高价值导向,从而有利于推进社会整体文明素养历史水平提升的管理。尤其要彻底摒弃的是那种为维护少数人的特权利益,以牺牲组织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牺牲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多数人的现代文明素养为代价,以强制和愚弄为手段,以管控为唯一目的低水平的僵化管理

必须是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创造充分实现的管理;

必须是在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创造和实现的基础上,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层次上充分释放人的价值和创造潜能体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尊严的管理;

必须是能够依据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人和人类社会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注:正文出处:《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第489页。为便于理论诠释,在此对原文加注了下划线、粗体字等重点标识,个别文字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1.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杨文祥.信息管理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杨文祥.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河北大学学报,20011

4.毕强,杨文祥.21世纪信息管理丛书: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857479.html

上一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十——23.理论要点 64-66
下一篇:短歌行——壮士断腕 深化改革 破釜沉舟 慷慨悲歌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