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山崇岭峻长城长(长城组图)————附诗歌旧作:《黄河,长城》

已有 5505 次阅读 2013-8-21 19:14 |个人分类:吹过竹篱的清风:游记随笔集|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诗歌, 长城, 黄河, 金山岭, 司马台

山崇岭峻长城长(长城组图)

————附诗歌旧作:《黄河,长城


篱风 (杨文祥

 

七月底,与老伴儿驾车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旅游。


我们沿京承高速疾驰。出了北京城不久,我们就进入了“一山放过一山拦”的万山丛中。 


一路上,我们的“座骑”穿过了一个又一个长长短短的公路隧道,“飞越”了一道又一道高山深谷形成的重重天堑。在弯道处远远望去,那一座座高大的,横跨在这些高山深谷之上的公路桥高得令人目眩,险得教人心跳。


过了怀柔,又驶过了密云。抬头远望,无意间,竟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带给我们一个极大的惊喜——远方群山的山脊上,蜿蜒起伏着一道时隐时现的古代城墙。


“啊,长城!”我和老伴儿几乎同时惊呼了起来。 


可以想见,万山丛中,崇山峻岭之上,一条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巨龙横空出世,那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景象!

 

我们当即决定,从避暑山庄返程时,一定顺路来这里凭吊我们中华先人所创造的历史奇观——长城。


我们的“座骑”继续轮番在隧道里和公路桥上疾驰。


造访长城的决心刚刚落定,“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这两个路标便先后闪入眼帘。原来,我们刚才远远看到的长城,就是长时间以来一直向往而始终未能落实一游的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


在从承德返程的路上,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长城脚下。


司马台这段长城尚未开放,目前还是“游人禁入”的禁区。既然已经来到神往已久的司马台长城,岂有不游之理?我们于是寻了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向山上爬去。


登上高山之巅,远望古长城蜿蜒西去,作为中华子孙的豪情油然而生。


走进古长城那一座座历尽千百年腥风血雨的洗礼,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的敌楼,似乎又听见当年那金戈铁马的撞击和震天杀声的回荡。抚摩着当年专门为建长城而烧制的砖,心中无限感慨。有些砖上镌刻的铭文依稀可辨。俯身仔细看去,那铭文镌刻的似乎是“万历六年振武堂佑造”几个字。这寥寥数字,立刻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四五百年之前的时空之中。尤其是高大的墙体上那一排排垛口和墙孔——面向塞外一侧的是射箭孔,而面向关内的一侧则是瞭望孔——更令我不觉肃然忪立,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数百年前的戍边前哨。

 

此时此刻,长城脚下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城墙之上的一砖一瓦,一孔一眼,仿佛都和自己的身体融为一体,构成了自己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但能感受到这里山川草木的呼吸,还听得到城墙砖石的呐喊。

 

这呼吸,是中华先人气壮山河的脉动。这呐喊,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呼声。

 

中华先人为抵御外侮而创造的这人间奇迹,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增色,令长天的日月增辉。


古长城凭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先人戍边保疆,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声声入耳地听到回荡在这千山万壑的历史回声。倏然间,我又回想起不久前写的一首诗歌——《黄河,长城》。

 

这时,心里忽然产生这样一个念头:如果将呈现在眼前的长城这种气壮山河的恢宏气象记录下来,形成珍贵的图像资料,与《黄河,长城》这首诗歌合为一体,不就是一组摄影、诗情融为一体的艺术组合吗?

 

一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了李学宽、张玉秀、庄士宇、徐长庆这些通过科学网所结识的摄影艺术大师和高手。这次如果有这些朋友相伴同游,一定会留下一批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摄影佳作。如果大师们肯屈尊将这些摄影佳作与我的《黄河,长城》这首诗歌组合在一起,不但将使我的诗歌“蓬荜生辉”,更会形成一种珠联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尽管黄河组照的缺位难免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下面这组照片,就是我们这次造访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时留下的纪念。虽然我对摄影作品的艺术欣赏极感兴趣,可是自己对这种令人销魂的艺术技巧却毫无天赋。这里的这组照片,主要是我老伴儿用摄像机的自动摄影功能拍照的。这样,这些照片只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图像记录,完全没有艺术欣赏价值。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华子孙,对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兴衰深怀别样的情愫。当我站在高山之巅,长城之上,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感慨万千的千年一叹,百感交集,千头万绪,实难以述其一端。为有助于朋友们对我伫立于长城之上时的心境的理解,同时也为对这组照片的欣赏有所助兴,我将上面谈到的《黄河,长城》一诗附在这组照片的下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一并欣赏。




 
















 

附:诗歌旧作黄河,长城

 

题记:翻阅旧作,又见到今年春节撰写的春联:上联——黄河九曲千山远;下联——长城蜿蜒万里长;横幅——百折不挠。

黄河九曲,毕竟东流;感长城蜿蜒,百折不回,于是有下面《黄河,长城》一诗之作。 

 

黄河,

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长城,

中华文明的历史地标。

 

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

长城,

中华文明的骄傲。 



黄河九曲,

百折不挠,

终于滔滔东去,

一泻千里。

 

长城蜿蜒,

千山万水,

始终坚定执著,

无怨无悔。

 

九曲黄河,

澎湃跌宕,

激荡着,

天地之间正气浩然的长风霓云。

 

蜿蜒长城,

千难万险,

诉说着,

中华民族苍凉悲壮的历史命运。

 

黄河,

长城。 

黄河,

长城……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02234.html



参见:

1.岁月遗痕《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37111158377/

2.岁月遗痕《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二)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37201112653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718686.html

上一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十五——8.理论要点19-21
下一篇:长城,长城
收藏 IP: 221.192.238.*| 热度|

7 钟炳 李东风 李土荣 杨学祥 李学宽 徐长庆 xuyigangh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