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札记(16)——读书、诗、童心、月光、创新

已有 3375 次阅读 2013-3-20 22:15 |个人分类: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佳作鉴赏, 杨文祥, 诗文, 鲍海飞

     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札记(16)


——读书、诗、童心、月光、创新


杨文祥



1.(134.)一切学问皆始于读书,与读书无缘,也就与学问无缘。


因此,读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读书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很少有人能真正参透的大学问。


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来读书?这貌似简单实则内容无比丰富的三个问题涵盖了关于读书这门学问的全部内涵。


在上面这篇文章里,鲍海飞老师通过自己的读书体验,用散文诗的语言,对这三个问题作出了自己情趣盎然别开生面的回答。


——鲍海飞诗论佳作《为什么要读书?》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69573


2.(133.)诗意灵动诗思飞扬的诗论。


——鲍海飞诗论佳作《遐想---诗是什么?》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66205


3.(132.)能够给予孩子美好心灵和真善美的熏陶的父母是最伟大的父母。有这样父母的儿童是最幸运也是最幸福的儿童。


只有拥有一个伟大父母群体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未来不仅在我们的手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更在我们与自己的子女在精神和情感生活中的互动之中。


——鲍海飞诗歌佳作《写给孩子的诗歌-下雪啦!》阅读札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092


4.(131.)平易流畅的语言,振靡发聩的洪钟,指点迷津的航标,催人奋进的号角!


(注:这里的“振靡发聩”要比成语“振聋发聩”更符合我对此诗的理解)


——鲍海飞诗歌佳作《眼前无道确有道》阅读札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3112


5.(130.)诗风婉约,尽写出诗人心中的凄楚。


——鲍海飞诗歌佳作《秋日枫叶能几时?》阅读札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0813


6.(129.)童心盎然,生动地描绘了幼儿的稚气与天真。


——鲍海飞诗歌佳作《写给孩子的诗歌-天气预报》阅读札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846


7.(128.)月光,

月光,

千百年来,

你拨动了多少诗人的心弦,

千百年来,

你又吟唱着多少动人的诗篇?

——鲍海飞博文佳作《一样的月光》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28527

8.(127.)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抽象的哲理。

——鲍海飞博文佳作《对话---支撑与依托》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49760

9.(126.)小小的创新,大大的学问。

——鲍海飞博文佳作《创新、环保与出路》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35445    

10.(125.)一道淙淙流淌的山溪,    

一组清丽优雅的诗句。

 ——鲍海飞博文佳作《谁在风中痴笑?》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2725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672335.html

上一篇:大家风范 家学渊源 源远流长——拜读钟炳诗词佳作心得手记4
下一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十七 :若干术语、概念的说明5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3 钟炳 杨学祥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