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关于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质疑与答辩释疑(5)

已有 2472 次阅读 2012-11-23 20:12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信息文明, 信息文明建设, 学术质疑, 理论答辩, 理论释疑

       信息文明之光(60-5):

 

     关于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质疑与答辩释疑(5

 

                                   ——质疑之三及其答辩与释疑
 
                                              杨文祥
 

 

提示:本博的 理 念 坚 守:理论原创,版权所有;

 

   促进信息-知识-思想资源共享,共建信息文明。

 

 本博的 行 为 准 则:诚恳交流,资源共享,欢迎转载,剽窃必究。

 

 本博文章的合理使用:合理转载办法详见本博公告栏内容。

 

                                              ————博客:信息文明之光

 

 

(接上文)

 

 

五、质疑之三及其答辩与释疑

 

 

质疑之三:有朋友以“物质文明是无法否定的”作为立论依据,对本人关于“信息文明这一建立在信息资源这一精神资源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形态既是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些以物质资源为基础资源的物质型文明形态的历史否定,也是一种在文明内涵上对工业文明的一次历史的跃迁与超越”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理论质疑

 

 

答辩与释疑: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历史形态。这一全新的文明以信息资源这一精神资源为其基础资源,以物质资源为其辅助资源,以创新为其灵魂与生命,形成一种蓬勃发展,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人类文明形态。

 

这样,关于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必须要有一种与这一新型文明形态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信息文明是一种构筑在信息交流、信息沟通和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而信息与系统又具有天然的和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样,思考和讨论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思维前提就是建立起开放的和交互式的信息思维与对思维对象进行整体把握的系统思维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关于信息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的详细阐述,见《信息资源价值论》第12~13页)

 

如果固守于物质型文明时代的传统思维方式而不实现自我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就无从真正理解更无从思考和探讨信息文明这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精神型文明形态。

 

物质型文明时代的传统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闭锁式的思维模式

 

尽管辩证唯物论在理论上对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但在现实社会的思维实践上,传统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只见物不见人,只见外在物质形式不见内在精神实质的表层思维、形式思维和固化思维模式,而不是那种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化与互动的辩证思维模式;是一种认知主体仅仅基于自身的既有经验所进行的封闭式思维,而不是面向无限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吸收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的外部信息的开放式思维模式;是一种只有意识主体的自我思维而没有与其环境和交流对象互动的单向思维模式;是一种僵化的,只能够对外部世界作一种单纯的和简单的静态反映而无法在与外部环境实现思维互动的同时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状态进行动态把握以此实现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思维模式

 

由于传统思维方式这种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的禁锢,在没有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型之前,就很难与讨论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所需要的那种开放、互动、动态的信息思维和系统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与思想交流,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作为精神型文明形态的信息文明。

 

在这种情况之下,将本人信息文明理论论述中所讨论的以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为内涵的“物质型文明”(在特定语境之下有时也简称为“物质文明”)误读为传统思维模式之下的“物质文明”,将本人所讨论的以信息文明为内涵的“精神型文明”(在特定语境之下有时也简称为“精神文明”)误读为传统思维模式之下的“精神文明”就在所难免

 

因此,在解读、分析、质疑和批评本人关于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理论思想时,既不可望文生义,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关注只言片语而不悉心了解这些只言片语在整个理论思想体系中的确切语义

 

总之,为了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与思想沟通,我们在探讨关于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理论时,不但有必要首先实现自己在物质型文明时代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定向的根本转变,也有必要对对方的学术思想作一较为系统、全面和整体的基本把握和了解。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635566.html

上一篇:关于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质疑与答辩释疑(4)
下一篇:关于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质疑与答辩释疑(6)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