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我与文学的一世情缘 (4)

已有 1809 次阅读 2018-9-24 07:24 |个人分类:吹过竹篱的清风:游记随笔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学情缘, 文学寻梦, 理性与情感, 职业与志趣, 篱风

 

我与文学的一世情缘 4

 

篱风

 

 

四、职业与志趣的碰撞 情感与理性的激荡 人文精神的升华

 

 

作为职业的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是我的理性之所在。而作为业余志趣的文学,则是我的情感之所系。

 

图书馆的职业生涯,构成了我主要的人生和社会阅历。与此同时,我个体的生命历程也就与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教育紧密地结为一体,从物质到精神,从情感到理念,从人生的价值取向到个体生命的生存意志。

 

而与这一人生和社会阅历相伴始终的,就是我内在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与文学的一世情缘。这一文学情缘不但将我的业余生活装点得分外充实、丰富而多彩,而且幻化为我后半生的文学寻梦之旅,一路走来,走出了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心路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我的图书馆学研究渐次延展到社会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学,进而深入到对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系统研究。

 

伴随这一学术路径的延展,图书馆的本质在我的学术视域中日渐清晰。

 

长期以来,世界图书馆学界将图书馆视为“文明的记忆”。如今,我则把图书馆的本质归纳为“人的发展历程的历史记录,人的完善程度的社会指标,人与人类所实现文明形态”这一由历史、社会、文明三方面内涵和三层次结构构建起来的三段论的表述形式。

 

显然,图书馆的本质是人文的。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与弘扬,没有人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与完善,就没有图书馆存在的现实空间。

 

沿图书馆学社会学信息资源管理学和当下正在理论和学术界悄然兴起的在探索人类文明历史形态的演化与嬗变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文明学这一学术路径一路走来,勾勒出我此生理性发展与深化的“路线图”。

 

而我与文学的一世情缘,则始终如一,不离不弃,默默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呵护着内心深处这一精神与情感家园。

 

如能摒弃传统和僵化的学科壁垒与学术偏见,单就“人的发展历程历史记录,人的完善程度社会指标,人与人类所实现文明形态”这一关于图书馆本质的三段论表述,不难发现,无论是图书馆学也好,信息资源管理学也罢,还是文明学和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所有这些学科所关注的终极学术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关切,对人和人类的命运与幸福终极关怀”。

 

这就是说,在我个人的学术视野中,无论是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还是以人类文明的历史形态研究和信息文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为内涵的文明学,都与文学有着共同的学科属性——都是学术切入角度各自不同的人学分支

 

这些人学的分支学科,连同哲学、语言学、艺术等传统的人文学科,共同支撑并构建起了人学这一分支学科众多、体系庞大,博大精深的学科群——人类认识自我,进而认识与把握世界的知识体系


 

简而言之,我此生的理性路径,是一条伴随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图书馆学一路走到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从文明的历史形态角度对人与人学的研究历程。

 

而我此生的情感路径,则是一条从文学形象的角度,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在精神世界的深层结构中对人和人学展开思考与探索的道路。

 

这就是说,职业理性文学情怀,是我的人学理念人文精神分别向专业工作、学术研究以文学为诉诸对象的个人情感这两个方向延伸和展开的两翼。

 

学术文学这两翼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理性情感的交织与激荡,最后在“人学”这一共同基础之上,走向“学术”与“文学”的共振与和鸣,就是郁结在我心底深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终生无从割舍的内心情结。

 

命运之神的眷顾,使得我今生的理性与情感,伴随自己个性化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在文学寻梦之旅的最后阶段,竟能殊途同归——在人学这一共同基点上,统一人性——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人的发展与完善,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变迁与人性升华的内在规律的认识与探索,进而最终统一到对“人啊,认识你自己”这一启动人类认知、精神与智慧之旅的哲学命题人类文明史张扬人文精神的重大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这样,在常人的眼睛里,图书馆与文学,泾渭分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社会理念、人类情感、价值取向、精神诉求这些精神层面,我基于理性的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这一职业生涯,却与我作为精神与情感寄托的文学情缘内在相连,无从割舍,形成了一种相互观照,相互呼应,互动深化,相得益彰的“共生关系”。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几年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教学与科研的职业生涯,域内海外,辗转流离,心路历程,上下求索,最终完成了一个从谋生手段到情感寄托,从专业理念的确立到职业理想的形成,从对图书馆内在本质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历史价值的理论思考,到个人人生的价值定位和精神追求的演进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我把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逐渐转化为对图书馆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的理性认识,进而升华为对图书馆与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内在联系的理性把握。而这种理性认知逐层提升的最终结果,就是将自己个人的内在情感及精神诉求图书馆的人文价值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与我终生梦牵魂萦的文学之梦人学本质人文诉求统一在一起。

 

这样,作为人学”的艺术化、形象化表现形式的文学和作为我精神与情感寄托的文学情缘,终于“不可避免地”在本质及内在价值的层次上,与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和“人文精神的社会载体”的图书馆殊途同归,在精神文化人类文明的高度上,形成了珠联璧合,契合完美的和谐效果,产生了人类理性与情感相得益彰的交响与共振,从而实现了人生境界人文精神整体提升

 

于是,我再一次油然想起了那位智者在我心底留下的铭言:“情感是深邃的理性,而理性则是崇高的情感”。

 

但愿我今生理性情感之间的终生纠结与激荡,文学之梦职业现实的交织与互动,最后所实现的学术研究的逻辑与抽象思维文学的形象思维融合与统一,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和信息时代的历史高度,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的主导之下,人性——人的本质、人道和人的价值,以及基于人的这种本质、道义和价值所实现的人的尊严所进行的时代思考,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在信息文明建设的文明高度,对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并以此隐含和预示着人文精神人类智慧在21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所实现的跃迁与升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1136631.html

上一篇:我与文学的一世情缘 (3)
下一篇:我与文学的一世情缘 (5)
收藏 IP: 124.239.133.*| 热度|

2 杨学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