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遭遇无法预见的场合,突然要求你对某一个问题做出反应,给予回答,在手足无措的情况下,你如何能够快速反应,罗织语言,给出一个看似比较满意的回答?个人觉得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我就曾遭遇过一次,在公众场合,突然被要求发言,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如何切入话题。这件事情虽然最终蒙混过关,但个人当时的感受的确很难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问题其实是无穷无尽的,你可能会要求解答任何问题,但有个前提是,你必须对该问题有所了解,如果不知其所以然,那就最好诚实一点。好言归正题,如何来回答?我相信必然有种模式可以往里面套。
那我现在想到的第一个模式就是内外因法:一件事情的发生总会是在内因和外因双层因素基础上造成的。这里不是唯物辩证法。我从不强调内因是根本原因或者主要原因。反而这里的内因和外因同样重要。如回答我为何可以从事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可以直接往里面套:内因一个是自身的因素,因为我之前的专业其实已经涉及这几方面不同的工作,另外其实这两种工作本身内部有上下相串接的关系。外因则是公司给出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氛围,我可以随时取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同时又有热心的前辈来教导和指引,自然是不值得奇怪的事情。
第二个模式是两天的培训中跟大牛的交流中偶然得出的。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先想想正面,然后反过来看,再琢磨。如当我们要往风场发布一个代码补丁的时候,如果实在想不出来这个补丁对风机有什么好处,那么反过来看,如果不发布,那么这个风机要面对什么样的风险,这个风险有没有可能会从业主那里对我们造成反攻?再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当突然在路上遇到一个你相当心仪的女孩子的时候,那女孩马上要消失在你眼前,你要快速抉择是否要追上去。你可以反面想,如果追上去,那好的可能性,是你知道了那女孩的名字,要到了那女孩的手机号。不然顶多就是骂你一句“流氓”,又不损失什么,为什么不追上去呢?!
当然,当你面对在公共场合突然被要求发言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你要有冷静的心态,这个我个人认为是最有难度和挑战的事情。虽然大学四年我一直是班长,但现在当被孤零零的曝光在人群之前,我仍然难以压抑内心的焦虑和紧张。这方面的提高会极其的漫长和困难,我越来越笃信一句话: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你以为这已经是你的舒适区了,你可以休息而不去做任何改进和努力,那么你会迅速的被拉回到原来的位置甚至被甩到更低的地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9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