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mou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umouyan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58.252.115.*   [17]叶春浓   2012-11-26 22:45
邹老师,今晚9点半才回到家。谢谢邹老师花去工作时间热情的接待。
IP: 120.83.130.*   [16]叶春浓   2012-11-23 18:28
邹老师,我查了地图,地铁10号线经过苏州街站,接旅行社通知,住宿地方有变,原定清华校园内,现改成西城区裕民路圆山酒店,圆山酒店附近有地铁10号线北士城站,到苏州街站约7,8个站。我计划26号早上9点到苏州街站,我可在地铁站附近等待,到时看邹老师具体安排,因旅行社要求12点15分在圆山酒店集合坐车到机场。
我的回复(2012-11-23 21:41):应该没有问题。我争取9:10前到公司。你不要在地铁口等,可直接到公司:亿方大厦901室,到9:00员工都上班了,如果我还没有到,可向前台说明我约你来的,就会安排一个等我的地方。只要我们在10:30前结束活动,你的时间应该是充裕的。
IP: 58.255.171.*   [15]叶春浓   2012-11-16 20:20
邹老师,我定了26号下午3点半的机票,不知清华到邹老师公司有多远?
我的回复(2012-11-17 00:17):不远,打的应该15分钟内到。在地图上找北京地铁4号线,苏州街站。
公司在地铁东北角出口旁。26日9:30到公司来也可,我将其他事推迟一点。
IP: 27.36.63.*   [14]叶春浓   2012-11-13 18:11
好好,我一定争取这个难得的机会。
IP: 120.83.133.*   [13]叶春浓   2012-11-12 20:04
主要是想和邹老师这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和阅历丰富的人聊聊,开阔一下眼界,上次在上海和那位张先生聊天收益匪浅,至于生产工艺,我们之间的产品相差比较大,我们的难点在于机械加工和热处理。
我的回复(2012-11-13 00:15):好的。时间最好还是在26日上午。因为在周6、日我必须陪伴老妻为赴美旅行作准备。可以吗?
    在我们公司可看的不是生产工艺、先进设备那些东西,事实上我们也没有。是让你了解,一个简陋的环境也可以做出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高科技产品。
IP: 120.83.133.*   [12]叶春浓   2012-11-12 19:51
我上午给邹老师发了一条短信,不知邹老师有没收到?我的手机13794014191.
IP: 120.83.133.*   [11]叶春浓   2012-11-12 19:30
邹老师,您好!我这个月25号到清华去招聘,小厂准备再扩招六七个人,行程24-26号,26号正好是周一,到时看看邹老师是否方便,找邹老师聊聊。
我的回复(2012-11-12 19:48):来前先电话联系一下: 1355 2821 872
我的回复(2012-11-12 19:47):非常欢迎你的来访,时间最好是26日,上午10:30~12:00最宜。因为公司在周6和周日休息,没有人上班。最好来看看公司的生产情况,可能对你有参考。周一上班通常处理一些例行事务,到10点左右可以结束。如果我们到12点时间还不够,可以往后随性拖长。我下午一般不上班,可随意。
IP: 120.83.139.*   [10]叶春浓   2012-10-13 12:37
邹老师,今天上午参加了顺德知识产权协会的一个会议,了解到一个有趣的新闻。顺德一职校学生发明了一种地震预报装置,声称准确预报了今年2月份广东河源(我的家乡)4.8级地震,说“他的装置安装在广东南海一基地河边里,今年2月16日2时34分河源发生4.8级地震,第二天我看到新闻后,查阅了仪器电脑记录,竟然发现在震前约13分钟,仪器条形图波动范围明显扩大,显示距离仪器东北300公里方向有地下信号传来”。仪器工作原理是:“关键是电磁短波的变化,地震时会产生撞击次声波,地电场,地球重力和地磁场发生变化,仪器顶端卫星天线接收地电场变化所产生的电磁短波,仪器中间安装一传感器,检测地球重力的变化,底端用很多指南针做成的磁盘用来检测地球磁场的变化”。目前得到广东省科技厅的评说是:“理论上可行,但仪器制造粗糙”,该生又说,“给科技厅看的是复制品,真品还在南海基地里,真品不至于那么粗糙”。我是不懂电磁和信号技术,邹老师是这方面的行家,可研究,关注一下。
我的回复(2012-10-13 21:16):谢谢提供的信息。如果有机会接触,会有兴趣。毕竟地震预报是一件高度挑战性问题。此外,出现在中国的所有事情,都需仔细检验。谢谢!
IP: 27.36.55.*   [9]叶春浓   2012-8-22 18:43
邹老师,今天在杂志《机床与液压》2012年第14期上看到《某雷达关键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夹具设计》一文,向邹老师推荐一下,不知道对邹老师是否有用。
我的回复(2012-8-22 20:06):好的,谢谢!
IP: 27.36.55.*   [8]叶春浓   2012-8-18 17:19
1.邹老师,您昨天博文推荐的J.F. Ny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ystals一书,我上网查到了一本Symmetry, Group Theory,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ystals,作者是Richard C.powell,且是2010年版的,共八章,二百多页,我今天下午浏览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写得不错,这两本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本?我看过两本国内材料专业的《材料科学基础》,国内的这两本书几乎没用到什么数学方法,都是一些概念的文字性的介绍,如什么是晶包,晶格常数,位错,晶体缺陷等。
2.我目前工作最大的难题是材料和工艺,新产品经常出现摩擦副磨损,我换了好几种不同的配对材料和热处理方法,有效果,但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最近招来了一个材料专业的同事,希望他能发挥作用。工艺更是难中之难,最近做一款新产品,需要用到坐标镗床,数控磨床,光整加工技术,公司目前还没有这些设备,外协加工很难找到合适的厂家,即使找到,由于是单件试制人家也不愿意接单,不知邹老师有没遇到这问题?
3.邹老师理论深厚,实践丰富,有没有工艺或者材料方面的书籍资料介绍一下,我的邮箱cyn568@126.com,谢谢!
我的回复(2012-8-18 22:33):(1)Nye的书是1960年出版,和你看到的应该不同。不过从题目看可能差不多。
(2)我的大学课程有“无线电器材制造”“金属工艺学”“材料力学”等,我在研究中重视实现技术。幸运的是,我的夫人云南大学毕业,长期从事电子制造、光学表面工艺、声表滤波器工艺、微电子工艺等工作,从她那里可以得到实践机会,读许多工艺设备说明书。知识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机械方面的工艺知识知道得较少,有一点点一般概念。这方面难以对你有实际帮助。
(3)加工技术不妨到深圳地区找找,还就是工业部的制造厂。我的一项加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找了许多厂试验,最终才找到有能力的厂,解决了问题。这要有点耐性和谈判技巧。
IP: 222.36.120.*   [7]shijianjianpu   2012-5-11 09:09
这是UFO密码么?
IP: 210.73.1.*   [6]邹谋炎   2011-10-13 22:21
如愿交流可发Email来:zoumouyan@mail.ie.ac.cn
IP: 159.226.121.*   [5]杜昌文   2011-9-1 09:12
邹老师您好,最近拜读您的有关卷积的博文,深受启发。我想知道反卷积可否用于叠加信号的分离?如一光谱吸收带是多个特征吸收的叠加,能否通过反转积将叠加的峰分离成各个特征峰?非常感谢!
我的回复(2011-9-1 21:25):请读一下我的书“反卷积和信号复原”第4章10节:光谱仪信号反卷积,看看是不是有点帮助。该书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IP: 159.226.114.*   [4]朱丹   2011-4-1 13:08
邹老师您好,我在科学院研究生院里听过您的课,深被您的言谈打动。我申请科学网不久,才开始关注您的博客,但我希望能逐步充实自己的思想,和您有所交流!
我的回复(2011-4-4 08:49):很高兴和你交流
IP: 222.175.103.*   [3]azhangzhang   2011-3-26 18:15
研究拓扑学不,可以随时请教您
IP: 115.57.236.*   [2]王晓东   2011-2-9 09:57
感谢您的用心,对年轻研究者的爱护
IP: 59.78.5.*   [1]zjq5451284   2009-10-21 17:08
博主您好,我是交大的学生,看了您的“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我感到大受启发。我也是学工科的,是读机械的。我觉得工程研究是很有前途,在机械领域包括高可靠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等在内的高新技术方面,中国都很落后。恰逢大三,我和我的同学都面临着考研、工作和出国的选择,您觉得搞工程研究需不需要出国深造呢?我也和老师接触过,发现有些交大老师都在搞项目,拼命挣钱,好像完全没有什么研究方向,全向前看,您觉得呢,其他学校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呢?
博主回复:只要你有理想和目标,坚持下来就会有收获。建议你看看我最近写的博文“同工科研究生谈谈如何做研究”,在最后一段提出一些选择性建议,看看能否对你有参考作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6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