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i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lihong

博文

原创会在坚持后自然而然而看似偶然产生

已有 4218 次阅读 2011-8-9 21:14 |个人分类: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缺少创新的结果么!我看不是,而是创新的深度和成熟度.实际原创性结果是在长期积累后自然而然,而又看似偶然产生的.

很多研究结果一出来新的结果,很多研究者就急于发表,其实往往此时这是不成熟的结果.这就像登山,上到一个小山头,你看不到你所研究的全貌,只有真正登顶,才可以领略路线的全部来胧去脉一样.当然绝大部分人一生研究可能都无法登顶,还包含个人天赋和偶然因素,但是多上几个山头以后,再发表结论,其价值和说服力比局部一个山头看法也更强.我经常看到国内报道取得如何如何进展,实际这不是成熟的做法,就我所知美欧日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成果发布应当是事先考虑过得,包括专利是否申请到位等等,国内很多科研人员在这点上与人家比起来就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发现了一个新东西马上就大喊大叫我发现了.而不是静下心来,把它搞清楚后再宣布.

我的观点, 有创新性结果,不可急于发表论文,而是把它继续研究深入下去,取得新的成果和成熟的认识后,再选择性发表前面的.这样可以防止剽窃,无人敢剽窃,他一旦剽窃,就会很被动;因为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只要发表出其他内容,从科学逻辑一分析可以看出剽窃者造假的问题.有人会说,那要是别人也做出来了先发表呢,实际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你真的比别人先发现,你继续深入做下去,取得的成果也是领先的,如果真有人做出了你原来已经取得的成果.你发表新的就是了,你还是领先,这就是所谓欧美和日本很多研究者的惯用手法,这我早在2001年就听到英国的研究同行给我讲过,这是欧美成熟研究者的惯例做法.也许只有你的研究有了深度后,才会有资格和高度谈原创问题.

我后来一直也是采取这一方法,我现在发表的都是几年前的研究结果,而且有选择的发表一些,更多是外围的结果和已经研究清楚暂时没有更深入研究价值的.这在当前制度下,是很不被待见的.基金申请要看论文发表数,基金本身内容水平和提供的初步数据,被很多评审者忽视了;申请项目要先看发表工作,而不是已经实际取得的成绩本身到底如何,实际本来前期试验数据比已经发表的论文价值,对项目好坏判断大多了,个别基金和项目评审人本身已经有了习惯性思维方式,他轻视这些申请中的前期数据,而看重已经发表的论文.这种不重实际成果实验水平的方式,必然衍生SCI统计和各种名号来判断是否给与项目支持,逼得科研人员我得先去务到这些虚名,然后才能争取到科研项目经费,本来一个负责任的评审人应当哪个看看申请者申请内容中前期的试验数据,做出是否给与支持的判断更靠谱.这是一个务虚驱赶务实科研的制度,可能开始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是老实想做实事,但这样急功近利制度逼良为恶,长此以往,祸害的是所有人, 恶性循环.没人关心实际论文水平到底如何?而是关心发在何种杂志,没人关心实际项目到底研发水平怎样?而是关心研发者有哪些名号,我认为名号可以对此起到作用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应当是主要作用,而是辅助作用.首先要看项目本身实际取得的进展数据,作为判断择优支持,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其次要看所做工作积累的时间,真正困难的技术,本身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再次才是具体做事的人以往的工作陈述和成绩名号.

真正我们把科研做到一定深度,然后再发表前期的工作,此时是游刃有余的,只要坚持把工作做下去,你就是领先的,你所做的新的偶然发现都会是原创.实际老牌欧美日提及原创没有其它国家响亮,主要是他们的认识已经成熟,他积累了优势,所做的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坚持下去和取得偶然发现.其它国家中国及香港地区、新加坡包括叫得很响的韩国都有不成熟的科研认识,都喜欢宣称某些领先,实际只有宣称对其他人领先,对自己已落后的才是成熟和真正领先的,所谓原创此时才算开始了。

实际真正懂中国科研发展的,不会只说漂亮话,整天叫喊自主创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更应低头做事,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抵制科研不正之风,干点实事,需要更大的坚持和耐心。我们短期内都不会有很多创新性的成果产生,会有零星的创新,所以缺少自主创新是长期的,出现大量自主创新得成果需要时间和机遇,这更需要的是坚持和耐心。

从历史看,当今中国科研缺少自主创新是必然的!中国从明朝以来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与现代文艺复兴的科学启蒙思想脱节,没有经历现代实验科学实证思维和辩证法哲学思想的熏陶,没有经历彻底的民主自由思想的解放,实际欧洲是经历了数百年的教会思想禁锢的黑暗时代,才破茧而出通过文艺复兴走出来的;而中国彻底走向近代科学思想,不过才一百来年的时间从现实看,从来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超前人,即使从这点来看,以前是欧洲超中国,现在是中国赶欧洲,从时间上看中国也只是开始而已。

从现实看,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实际影响的不止一代人,造成的科研和社会诚信道德损失,也许需要百年才可以恢复。为何院士的权威下降,为何有人讲科学道理,马上很多人先想到的是背后是否存在利益的考量,而不是就事论事。为何以前是SCI数量评价机制,现在又是索引因子挂帅,又是所谓CNS发表论文作为水平代表,要是那篇论文是错误的,因为发在CNS的杂志,就可以认为有水平么,这种情况发生过多次,关键是大家的研究在庸俗化,背离了科学思维是以科学实验和实证为基础的这一基本理念。早已缺乏自己作为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自己的理智和根据科学实验的判断。即使诺奖得主的研究结果也会是有错误的,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它的基本人格就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并且根据科学事实去质疑和探索,实际这点比得诺奖都重要,可惜我们现在很多老师都不把这作为重点来教了。我在一年前就讲过中国高铁不掌握核心技术,我的依据很简单基于两个方面。因为铁道部自称掌握核心技术的时间太快了,只用短短几年就掌握了,这只说明要么国外认为高铁技术根本就不存在核心技术,或者国外已经认为那是落后技术,核心技术往往需要长期积累和机遇,不会转让的;还有基于自己的专业判断,轴承材料和电机磁芯材料目前顶级技术还被国外所掌握,实际除了这些,铁道部所称的中国高铁的所有革新都是外围技术的改进,与核心技术无关。这点我在学生课上讲过,他们20多人都可以证明,这些都是在此次高铁事件约一年之前讲的,我还说过这些技术过不了关,后面维护用的国外材料价格会上涨十倍到几十倍,还没有被验证。

国家催促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高铁这样的例子,实际只有心平气和,创造和维护诚信的科研和社会环境,鼓励大家做实事,讲真话,一点一滴的积累,把科研经费分配到真正做事的人手里,而不是瞎忽悠的人手中,用制度打击潜规则到最小范围,扶持社会正气和社会公正,自主创新的成果就会自然而然产生。这也需要每一个科研人员的自律,从自己做起,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坚持和耐心,才会等到真正创新的结果,我不敢要求别人,但是我自己一直是这样做的。

自主创新需要时间的,实际人类社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以认为只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而已。但是真正复杂的科学研究,却是以耗费时间和人类的精力来实现的。当然创新还有不可或缺的个人天赋和机遇,但是如果把创新的成果比喻为人参一样珍贵的东西,在一个污染的环境中,它很难生存或者只有死亡;只有净化环境,他会自然生长的很好,才会成批生长。所以国家与其号召自主创新,还不如净化科研环境。创新本身也是困难的,还存周期性,在没有大的突破出现前,我们只有一点一滴积累,这更需要坚持和耐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9270-473554.html

上一篇: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IBM如何分配科研经费
下一篇:石墨烯释疑X
收藏 IP: 61.150.43.*| 热度|

16 胡健波 田灿荣 刘洋 孟津 何宏 时志强 罗教明 朱晓刚 姚向峰 林耕 石剑虹 黄宁燕 高中洪 季翼鹏 王林平 dunkelbl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