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lind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elindon

博文

这个月的文献总结

已有 2668 次阅读 2011-9-1 08: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8月份初,看了差不多六七十篇的SCI文献,让我差不多对所要应用的生物发光和荧光活体成像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前是在ISI中搜索了生物发光方向发的SCI文献,发现一个Gambhir SS的人,发表的文章数最多,之后是一个Contag CH的人,为了尽快的了解生物发光这个领域,于是把Gambhir SS的文章基本上全下了下来,差不多近55篇,按年份排序,然后就从2002年的文献开始看起。开始的一些文献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首先看的一篇是开发了用Rluc替代的Fluc的方法,文章中详细的描述了用Rluc的方法,之后一些文献还比较了天然的和合成的Rluc与Fluc之间的比较,关于技术方面他们又提出了融合三种成像方法的报告基因,这个基因包含了生物发光的Fluc、荧光成像的基因片段和用于PET成像的基因片段,让这三个基因同时在某个细胞中表达,进入动物体内后进行三种模式的成像,同时也比较三种成像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融合基因的好处;在应用方面的文献最多,毕竟技术的创新是比较难的,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内容丰富的,在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方面不用说了,是应用的最多的,之后他们又应用到活体内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磷酸化,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细胞治疗监控中,某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标记一些炎症相关蛋白,标记病毒观察在体内的生物学过程等等。
    总体有一个感觉,这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延续,一旦发现某个基因或蛋白在某种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时,就应该尽快的拿到活体内看看是否也能在体内得到相应的结果,之后可以研究针对性的药物来观察是否能够达到临床前的效果。
    另外,要和小动物核磁和PET比较,生物发光与荧光最大的缺点是穿透力不强,深层的信号不容易观察和定量,但是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信号产生的快而且没有蓄积,能够较长时间(几个月)来观察信号的变化,这些特点也注定小动物光学活体成像成为临床前研究的筛查方法,一旦在小动物活体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可以考虑向临床研究过多,最终形成治疗性的结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2936-481735.html


下一篇:裸鼠MCF-7移植瘤模型
收藏 IP: 218.249.94.*| 热度|

1 罗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