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5.93.87.*   [119]TAOJINPING   2015-2-22 07:23
将老师你,我对你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很赞同,我是一个农村人,我想问一下,以一亩大米为例,他的成本要多少?还有你们弘毅生态农场的小麦现在的市场价是多少?
IP: 124.16.240.*   [118]张弛   2015-2-13 10:29
依您的视野和实践来看,目前哪些农产品市场销量比较好,或者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您说可以提供技术,并帮助销售部分产品,那么在产品的选择上有什么要求吗?
IP: 124.16.240.*   [117]张弛   2015-2-11 10:47
蒋老师,您好,我2006年曾报考您的博士生,但因为两分之差,无缘师生情,现在在中科院某研究所从事盐碱土改良和利用与盐土农业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对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感兴趣,尤其是了解了弘毅农场之后,逐渐萌发了在家乡实践的想法,带动家乡父老增收,希望有机会向您请教。顺便了解一下,发展生态农业,前期的投入每亩大概需要多少钱?
我的回复(2015-2-12 18:12):仅种植不需增加太多额外的投入,关键是要解决有机肥来源问题,即动物养殖,这个费用比较高。一般一个百亩左右的有机农场百万元左右的投资,但关键是要选好产品,要有市场,不要盲目投资。普通农产品非常多,甚至供大于求,如果做出的优质农产品卖不到好价位,是不合算的。建议从小做起,逐渐积累经验,有了订单后再扩大。
IP: 221.193.226.*   [116]greenourhome   2015-1-24 21:33
蒋老师,您好:刚刚读完您的《生态农场纪实》,深深地为您的担当意识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所打动。真的非常期望去一下“弘毅”生态农场,感受一下真正的生态农业。那我和谁联系呢?谢谢您!祝工作顺利,祝愿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越来越好。
我的回复(2015-1-27 22:43):非常感谢支持,我刚才已经留下农场的联系方式,请与他们联系。不过这个时候只有小麦苗大蒜苗和牛场可看,其余作物不多,最好等春暖花开以后去
我的回复(2015-1-27 22:31):谢谢关心弘毅农场,如参观可与农场办公室主任曾彦联系,邮箱如下:
zeng yan" <yan_boy@163.com
IP: 115.214.232.*   [115]xiaocainong   2014-11-17 00:24
蒋老师,十分赞同您文章中的论点,关于转基因食品“至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对人体安全有害的证据”的说法,目前他们还是可以说的,因为美国FDA转基因食品的“实质等同原则”而不加标识,因此是无法开展相关转基因食品流行病学调查而得到证据的。美国各州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提案的提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已经不认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转基因食品的“实质等同原则”。不过从公投结果来看,应该还有相当多的人并不知道FDA的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原则”,也许他们仅仅是相信FDA而已。
按正常人的理解是商家对自己的好东西肯定会加以标注而不让它无声无息地混杂于其他普通产品中让人不好辨认而不好卖,但商家现在却要花大钱在强制标识公投前大肆进行宣传告诉选民标注成本会很高会提高食品的价格以阻止标识案的通过。
只要不实行强制标识法案,即使事实是确有安全问题涉事公司也不会承认,因为那个时候政府听从民意再要进行相关的转基因流行病学调查取得证据还是根本无从实施,也就是说可以他们可以无限期地继续以前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是不安全的",因为法律是讲证据的。
我认为转基因商家是知道产品存在着安全性问题的风险,而且风险可能还不是一般的大。一旦标注法案通过,那么将来有标注的产品如果被流行病学调查证据证实确有安全性问题,那么在美国这个公民法律意识很强的社会中,肯定会面临巨额的索赔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对于转基因商家以及投资人将来可能遭遇的这个巨大风险来说,目前花再多的钱来阻止通过标注法案都是值得的。
IP: 36.34.225.*   [114]NINGGUOSHENJI   2014-8-27 16:37
蒋老师你好。我在CC论坛上看到您的《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演讲很受启发。我是出自农村的研究生。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未来农村谁来种地?我觉得日本“植物工厂”计划弄得不错。我国杨其长教授这块研究的不错。我觉得科技和资本是解决未来农业的出路
我的回复(2014-8-28 15:16):你理解得很对,科技加资本,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以部分解决农业的问题。
IP: 202.99.210.*   [113]sheath   2014-8-25 08:50
建议:如果是长期项目,可考虑建立网球场的网围墙,并设定监控仪。
我的回复(2014-8-25 09:27):谢谢。关键是地块不集中,且费用也存在问题。有些不是本村人干的,是路过的别村的农民干的。本村的农民支持我们的实验,他们自觉地保护我们的实验设施。即使如此,今后我们得加强安全问题
IP: 106.38.204.*   [112]朱鹏锦   2014-7-28 11:50
http://news.ifeng.com/a/20140727/41327197_0.shtml 蒋老师现在转基因越来越失控了
IP: 110.153.23.*   [111]zhaojiayu   2014-6-30 15:43
   恭喜蒋老师和您的团队又有新作出版!还有就是蒋老师,您怎么看去年林业专家们提出的《木兰共识》中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很多地方的山林基本上都是“一封了之”,即便是林木枯死了,也无人敢动。这种绝对化的天然林保护已经导致了一些生态和经济问题。

森林长期过伐以后,需要休养生息, 但更需要积极培育。“休养生息”这个概念,对于被反复砍伐后出现的天然次生林,本质上仍是一种退化。自然力对于森林培育,是必须利用的力量,但它不会自动顺应人类的需要。对自然力的反面效应,只有经营才能规避。如果森林不经营,那就是让人力破坏之后,再扔给自然力去放任自流。只有积极地培育森林,才是对天然林的最好保护。

退化次生林,一般都由萌孽、杂灌组成,生命周期较短,且少有可以长成用材的树木。我们观察过消极期待了50年仍然停留在萌蘖和杂灌阶段的例子,而经过补植的对照地,已经形成了以紫檀建群的优质异龄混交乔林了。次生林生态系统如果封存不动,其自然演替的前景只有两个:一是通过演替走向顶极群落,但这个过程估计需要100-300年,期间,生态效益很差,经济价值极小;二是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过程中极易因外因突发逆转。这是由于,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有一个如同人类的婴、幼儿期,大人不抚育,很难成人。

事实上,在森林资源的培育中,不依靠自然力不行,绝对地让位于自然力也不行。除了小面积的核心保护区和生态特别敏感地段,对于大面积森林资源,不能排斥人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代替自然力,而是引导自然力。
我们的共识是,只有积极经营才是对天然林的最好保护。必须纠正天然林保护政策的极端化倾向,纠正的方法就是允许科学经营。”
IP: 120.68.73.*   [110]zhaojiayu   2014-6-17 15:09
   蒋老师开会回来了吗?!瑞典的环保水平果然名不虚传呀!不知果园秸秆覆盖除杂草技术弘毅农场能否用得上呀?!另外,弘毅农场切割秸秆用的是横切的秸秆粉碎机,还是竖着切碎秸秆的秸秆揉丝机呀?!我的意思是如果需要收购的秸秆数量超出弘毅农场自身需求,完全可以考虑扩大收购后,再把加工好面包草对外出售呀!此外,有可能的话今后弘毅农场的有机牛肉应进行品质分级、部位细分切割技术后再行高价出售。既然您觉得有机食品就该物有所值,可以允许一部分人先吃起来,那么就一定要注重品牌包装,而牛的饲养过程在销售环节是很难展现的,难以打动中高端的消费者,可如果对牛肉部位进行细分,则会一目了然,那么价格自然就容易上去了!如图http://www.taoniu.com/niurou/2009/0504/article_688.htm
如视频lhttp://www.56.com/redian/MTQwNzgzNQ/  一点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还请您不要见怪,出国开会一路幸苦,希望您保重身体,好好休息几天呀!
我的回复(2014-6-25 17:56):如果继续养牛,会加大对秸秆的需求,我们需要一种设备在田间直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直接灌进青储池即可压实保存。不过那种设备很贵约40多万,暂时买不起,今后可考虑农民专业化分工,国家补助一部分。至于牛肉分级,我们暂做不了,屠宰的利润给下一家了如果做加工风险还是很大的,销量是个问题。我们必须稳扎稳打
IP: 222.80.36.*   [109]zhaojiayu   2014-6-11 15:36
   还有几本好书《秸秆养肉羊配套技术问答》http://item.jd.com/10180017.html
《农作物秸秆养羊手册》
http://item.jd.com/11337584.html
《农作物秸秆养牛手册》
http://item.jd.com/11337585.html
IP: 222.80.36.*   [108]zhaojiayu   2014-6-11 15:34
恭喜弘毅农场有机小麦亩产超1100斤,预祝蒋老师和您的团队再创辉煌!另外俺班门弄斧向您推荐几个农业技术视频,还请勿笑:1、关于果园除杂草的技术,似乎可增加一项秸秆覆盖《果园秸秆覆盖技术、秸秆堆腐还田技术》http://sannong.cntv.cn/program/nongguangtd/20110705/111208.shtml  2、关于弘毅农场增加秸秆养羊项目不知何时能够展开,给您推荐两个相关视频,竖着切碎秸秆的秸秆揉丝机,制成的面包草一吨最高卖到1200元《秸秆做成的“面包”》http://baidu.cntv.cn/schedule/SCHE1388457821976863&videoId=fff493a024c04e42b525abc3aa267c3b《秸秆养羊配套技术》http://tv.cntv.cn/video/C10391/0db7a8dba3354d29b4066abe819ff1bf
我的回复(2014-6-16 16:39):秸秆养羊没有问题,主要考虑市场风险,另外如果养养棚圈还需要更改,这些都有费用问题。谢谢您的建议。
IP: 49.115.14.*   [107]zhaojiayu   2014-6-2 23:04
蒋老师,端午节快乐,您爱吃甜的粽子呀?!还是爱吃咸的粽子呀?!
我的回复(2014-6-3 14:25):谢谢,端午节快乐。这次匆忙,友人送的粽子都忘了吃了。我喜欢咸的
IP: 115.214.239.*   [106]cgh13806650719   2014-4-14 01:16
拜读先生大作《生态农场纪实》,说实在的,涉及其中理论计算也不止十年了,其实循环农业理论久已有之,加环、解环也并非十分新鲜的事,难的是实践,尤其是乡村实践。先生忧国忧民之思涌于字间,溢于言表,但辩证地来看,似有商榷之处。当前我国农村之现状,乡村破败、居民凋零、污染遍地,触之心痛,但反过来说三十年之前,乡村虽非当前破败,然则老百姓穷得叮当响也不是一件事。
    历史发展总是如此无奈,说先污染后治理,还是不要污染也不要治理,两者选择谁都知道,但为何难以做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败落更将加速。但反过来如果所有农业户口都呆在乡村里,要达到同等收入,即使技术上达得到,土地承载得了,如此多的产品,市场也承受不了呀。现在都已经“谷贱伤农”了,何况于农民工都回乡呢。
    先生在乡村一线实践值得钦佩,但我觉得先生如果要发表类似转基因的战略问题,似乎跳出一线来看看更好。其实我国乡村问题不在于技术上,如先生在家乡实践一样,县长乡长们来得不少,可如果没有上级来人,有几个会单独来一下,关心一下呢?我估计分管副县长一年都不会来几次。我国的乡村问题,主要在体制上,中国农保系统、植保系统有几个在关心农民?为什么他们不去关心他们职责所在的工作呢?问题就在于他们是事业编制的,农民生产与他们利益并无关联。试想美国农保公司、植保公司是怎样围绕农民在转呢?大豆转基因主要是对抗除草剂减产,这就是适合他们一种千万亩的国情。我们呢?科研的为科研,机关的为机关。
    坦率地说,先生的生态农场这些研究,更适宜于农专的学生,而不是中科院植物所的研究生,这难道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况且,就算农专生学了有何用处?有那个农专生还会回家去土里刨食?即使有,土地流转又何尝不是资本的盛宴,光流转费就不是一般人家承受得了,农机、设施更是天文数字。
    在中国,发展生态农业很难。首先是价格,中国什么都贵不起来,人实在太多又实在太勤劳了,什么好赚钱什么就过剩,秸杆过腹还地是好事,可牛肉卖给谁去?其次是土地,一亩三分地,肯定搞不了生态农业,400元流转费,成本不少啦,农民自已逐渐流转滚雪球倒有可能,但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烦恼。另外就是资本流入农业流入农村,这没有很好的模式,成功机会也肯定多不了,要不人民公社也不用解体了。所以,还得先是城镇化,让农民大量的从农村里流转出来,到了土地抛荒到没人理了,农业的春天才会来临。
    当前乡村建设,关键还在于看国家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进展,如果农保体系推下海了,先生的实践也好,学生的事业也好,都会有用武之地,反之也只能是写写论文而已。
我的回复(2014-4-15 21:20):您说的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我所担忧的。农民肯定不能像现在这样收入低,生活在脏乱差的地方。如果政府将大量的城镇化建设费用向农村倾斜,让农民成为稳定的职业,并解除后顾之忧,那么中国的国土能够承载的人口就会增加。如果仅发展大城市,任村庄衰落,可能会造成食物供应与社会稳定的其它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的。
IP: 110.153.54.*   [105]zhaojiayu   2014-4-2 13:38
   这些天我也出了趟远门,一直没上网,今天刚收到蒋老师的发的BTV节目,再次感谢蒋老师的慷慨大方和辛勤工作,祝您事业、家庭两幸福呀!
我的回复(2014-4-10 07:40):不必客气,保持联系。
IP: 111.161.31.*   [104]lrx   2014-3-25 22:08
所谓“转基因”是生物武器的说法其实不靠谱。

前些天,在美国生活了大约10年的我表哥回国了,我见面后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美国人是不是也吃转基因食品?”他的回答是“吃的”
我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就像普通食品那样吃”,回答“是的”。
本来我要继续问他标注的问题,但是他明显认为我前面的问题已经是“多此一问”(俺又不是什么专家,就一普通中学老师)。

就我前面所问两个问题,美国至少没有把转基因当作武器,因为美国人也把转基因食品当作普通食品来吃,并非只给中国人吃。

自然,我现在没有能力证明转基因的危害是否存在,但是至少不是作为基因武器而存在的。
IP: 222.80.2.*   [103]zhaojiayu   2014-3-8 02:04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还能抽空解答我的提问,祝您一路顺风、工作顺利呀!
IP: 120.68.112.*   [102]zhaojiayu   2014-3-5 23:14
   您觉得真要是国家投入五百多个亿,开展“以地养地”、“禽北上、畜南下”的生态治理发展模式,三北地区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到生态顶级群落呀?!另外您觉得在草原、荒漠地带的乡镇、城市进行“市容绿化”时,可不可多种些树呢?!比如巴音胡舒嘎查在村前、村后大量种上沙地榆、白桦、枫树、沙地云杉、红柳这些乡土植物,不过种植密度要比自然界大很多,这样是否可行呢?!北京电视台后来拍的节目效果更好吗?!太有兴趣了!我的QQ邮箱464482316@qq.com还得麻烦您呀!  
我的回复(2014-3-7 21:52):草地恢复要结合牧民增收显然会事半功倍,具体投资没有测算过,如果用三北和京津风沙源的钱来发展畜南下禽北上模式,经费应当差不多。内蒙古城镇绿化用本地树种是对的。我现在外地出差,无法用宽带,回北京后发过去北京电视台的节目。
IP: 120.68.118.*   [101]zhaojiayu   2014-3-5 01:00
   太感谢您了!好珍贵地影像资料呀!希望整个三北地区都能采用您的科研成果呀!某个号称总投资:578.6亿元,工程期限:1978年——2050年的世界最大地防护林工程,还是尽早改弦更张把人员经费投入到“以地养地”、“禽北上、畜南下”等更有效的治理模式吧!最后冒昧得问一句:我能把您的视频转发到各大网站介绍给更多的观众吗?!
我的回复(2014-3-5 14:27):没有问题,那本来就是央视的节目,谢谢转发。如果感兴趣,北京电视台后来拍的节目效果更好。实际上,如果找对了路子,沙地草地治理是相对容易的,造林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相反。
IP: 120.68.118.*   [100]zhaojiayu   2014-3-4 12:33
   仅靠增加放养家禽的数量真的无法“促进养分循环,让优质牧草长起来”吗?!我真的很担心一旦允许放牧牛羊,当地牧民就管不住了,毕竟现在牛羊肉价格很高的说!我的QQ邮箱464482316@qq.com太感谢您了!
我的回复(2014-3-4 22:13):走进科学的节目已发您邮箱,请查收。家禽消耗的是农区的粮食,排泄物在局地养分是充足的,关键是保护的地区,靠干湿沉降与豆科植物也许基本能够平衡。遗憾的是,我们缺乏科学数据支持,只有推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 0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