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tian198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tian1982

博文

2021年,上下一心,脚踏实地,未来可期

已有 2664 次阅读 2021-2-18 13: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端之年,也是我们课题组重组后的第三个年头。总体而言,经过两年的运行,课题组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领导支持、各位努力的结果。不表功、多思过,这个也是我想和课题组各位成员讲的。我之前说过,如果说课题组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太年轻了。至于有哪些缺点,我之前没仔细想,现在想了想,可能不成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年轻有闯劲,敢于开拓创新,工作热情高,这些是好事。但年轻也会出现沉不住气,看问题比较片面,容易自高自大,难有自知之明。对于此,我从以下几点分而述之:

要有正确的单位观:我们单位是科研单位,级别不高不低,算是非典型的体制内单位。我想即使有人想跳槽,很可能并不想离开体制内,也是从这个体制内的单位换到另一个体制内的单位。体制内单位总有体制内的共性,有利的地方是有保障,弊病是收入不是那么高、论资排辈……。但我们单位属于非典型,业务能力很重要,还是给大家一定的空间,如果真能作出成果来,还是有机会的。体制内的工作,很多人顺风顺水惯了,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全凭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今天的成就,而实际上,真正成就你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这个平台。其实,是我们更需要单位,单位离开谁都一样,说不定还更好。所以,切不可狂妄自大。举个身边的例子:刘金钱工作一年下来5万左右,现在换个工作,可能也是这个样子,这个收入的差距,主要就是体制内外造成的;还有我们单位合同工和在编职工的差距,主要不也是编制造成的么?如果说在编职工的贡献,就一定是合同工的几倍,那我看也不尽然。美国和欧洲有比较成熟的制度,也有成熟的工薪计算方法,讲究同工同酬、公正平等,说实在的,美国的助理教授6~8万美元/年左右,厨师、司机、养鱼的工人等等可能都是这个收入。所以,一定说学历、智力的价值就高,贡献就大,我看也不尽然。所以,我们要在一定的秩序下看问题,如果只是选择性的看问题,就会很片面,出现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单位里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的获得理所当然,动辄就认为单位对其不公,我想主要是太自我,看问题很片面。当然,我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完善的过程中,目前有不平等的现象,我们可能既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也享受了不公的好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学会客观成熟的看待不公平的问题。

还有,各位都是从高一级的学府来到我们单位的,在大城市读书的,现在来到省级单位,小城市。对于此,各位也要有正确的观念,学会适应。有些不公不平的事情,哪里都会有,不要动辄归咎于单位和城市。我也有同学在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工作,号称国家队的地方,我们单位有的问题,他们都会有,我们没有的,他们也有;读书的时候没看到,只不过年轻罢了。我们不是金字塔尖的珍珠,我们只是芸芸众生而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你羡慕高跟鞋的性感,她还羡慕你运动鞋的舒服。我在美国、日本一流的科研机构都呆过一两年,也见识过教授之间的政治斗争。美国哪有公知们说的那么公平,日本人哪有公知说的个个绅士。在美国、日本呆35个月,不涉及到社会内核,感觉好极了;呆上个一、两年,涉及到内核了,你肯定还是觉得家里温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关键你是处于哪个阶段。

要有正确的团队观:课题组是所里最小的工作单位,也是和大家关系最为密切的组织,是组织就肯定要有纪律。这个在古代叫“礼”,现代叫“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课题组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不仅是科研能力的提升,组织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发展,如果科研能力是a,其他能力是b(如情商、忠诚、资历、运气等综合因素),那么综合表现的话,可能是相乘的关系(S=a*b),肯定不是相加的关系(这个未有科学论证)。在工作过程中,只注重科研能力,不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肯定是不行的。

大家要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而且,很多时候当好配角更重要。对我而言,我在课题组是主角,在科室、在单位就是配角。在课题组里,只有我是正高,其他人都是中级。中级职称,在美国叫助理教授,在日本叫“助手”,顾名思义,就是协助教授工作的。我也是从助理做起,而后一步一步做到教授的。在课题组里,对于职称、职位、资历等,我不喜欢拿着捏着,喜欢尊重平等,以德以能力服人,也希望营造平等的氛围,利于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我们之间的确存在上下级关系,这个也不用避讳的。对于各位的情况,我却有知情权。比如要申报什么课题,取得什么经费,开展什么实验,申报什么专利,撰写什么文章等等。虽然我不喜欢事无巨细,但对于这些重要的事情,还请诸位及时与我汇报。对于上下级关系的处理方式,其实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张居正留有书云:“荣辱与共,进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可济。骄上欺下,岂可久长”;翻译过来就是“荣则共荣,辱则共辱,进一齐进,退一齐退,上下级同一条心,事情才能办好。对上司傲慢,对下属霸道,又怎么能够长久?”又云:“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上怨报之以德,上毁报之以誉,上疑报之以诚。隙嫌不生,自无虞”。翻译过来就是:“下属对待上级,应该以诚相待。诚则不会产生裂痕。所以宁可触犯上级,也不能轻易欺骗。”“上级对你怨恨,就用仁爱来回应;上级攻击你,就用赞誉来回报,上级猜忌你,就用真诚来回应。”这一套封建卫道士的说辞,虽然过于迂腐,但读来还是颇有点道理。我说了,上下级是相对的,变化的,大家现在即是下级,又是上级,想想相处之道应该是好事。

引经据典的大道理说了一堆,具体说到我们课题组。一直以来,我是尊重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的,对待每位都是真诚的,也一直强调要给大家相对的自由,发挥出每个人的潜力。在课题组里,肯定要人尽其才,为我所用。所以大家独立不要孤立,如果孤立在一个角落,做孤胆英雄,我想这个是不可取的。大家经常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我不了解你们做什么,你不向我汇报在干什么,我想这个不是课题组的关系了,纯粹的同事关系了。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这是强调的进取心。我也希望大家有进取心,尽快成长,诸位发展好了,成才了,我也会感到很自豪。如果诸位有人可以独立当将军了,我肯定会很高兴,肯定会扶上马,送一程。当课题组长,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课题组不适合个人发展了,想离开这个平台,我也不会反对的,肯定不会阻拦的。“良禽择木而栖”,本就是正常的,个人和课题组之前的关系掰扯清楚就可以了。我会尊重每一个离开课题组的成员,也感谢他们对于课题组的贡献,珍惜相互间的缘分。我也希望离开的成员,能够珍惜相互间的缘分。翻脸就不认人了,那是有辱斯文的。

要有正确的科研观:国家现在“破四维、破五唯”,可以说不破不立,先破再立。现在处于改革的洪流中,一切都在完善中,我们要相信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科研评价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是说文章不奖励了,就不写文章了,人就迷茫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说梅以畸为美,借梅言人,借梅议政。现在的SCI评价制度何尝不是在导致科研畸形。我们不在此讨论国家的大政方针,只讨论我们该怎么适应。现在一些高校里,晋级等都与文章挂钩,发10篇SCI的,就比发5篇的厉害,拿基金的就比做横向的厉害。在我们单位里,的确一直是不惟文章的,这个也是好事。现在单位里的职称评审、科研奖励也没有淡化文章,说明单位领导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也说明在单位里,还是很认可文章和基金的,这个也毋庸置疑,要不然,我也评不上教授了。但是,现在可能有人在想,我有基金和文章,如果在高校,可能就评上职称,但在我们这个单位,就评不上,这个是单位不公。这样的想法是部分正确的,如果权衡利弊,认为还是高校更好,那是可以去的;如果权衡后还是认为这里好,那么我们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了,不能钻牛角尖。现在单位职称评审有明确的条例规定,按照这个条件去努力就是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改革洪流中,我们要守住初心。

我想在2021年,我们课题组上下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脚踏实地,未来可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379-1272728.html

上一篇:2020年,让我们携手努力,做得更好
收藏 IP: 39.171.13.*| 热度|

5 刘欣 彭真明 吴斌 晏成和 蔡延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