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自息-魏晓凡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spero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研究》期刊责任编辑,文学博士

博文

我们为什么还在读书(随感)

已有 3679 次阅读 2013-8-23 00:5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书

   曾经有个韩国的艺术动画短片(很抱歉我又忘了片名),片中有个女孩子已经在一个堆满藏书的山洞里看了很多的书,因为她发誓要寻找世间最深刻的真理。她知道自己已经读过了多少本书,也能说出自己至少还要读多少本书,两个数字都大得吓人。但是,她的读书行动在片尾终结了,因为片尾的时候男主角(一个男孩子)拥吻了她。片中还有很多其他细节和立意,我都记不清了,但这一条情节及其宣示的观点却鲜明得让我难忘:真爱即真理,无需再读书。
   当然,我对剧本作者和动画创作人员的艺术水准是很欣赏的、充满敬意的,但关于这个宣示,我也一定有话想说——其实这话题也是我经常听到的一些好心劝诫所针对的——即便爱的力量如此强大,爱的光辉如此绚烂,却依然需要有人(至少目前还包括我)去读那些看似无用且可以认为没有穷尽的书,并且深思其中所讲的每一个见解。我认为我有充分的思考依据来确认,就实际的社会而言,“去爱胜过去思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这一被该片(和很多我没看过但经过合理估计必然存在的艺术作品,乃至某些“终结读书行为之书”)所弘扬的崇高到炫目的论点,其普遍意义大概只存在于理想状态之中,其缔造和谐大同之世界的社会动力学功能机制,也无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被全盘启动。我之所以下了这样的论断,就在于人性的复杂和多重性——远至《好兆头》,近至《人的元素》,许多优秀的思考者的思想成果及其以书的形式进行论证,已经向我们做出了这方面的启示。我不可能也没必要在此去重复他们缜密的论证提纲,我要删繁就简地说,“爱即一切”与“仁者爱人”这类的观念都有着相同的缺陷——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间天堂的样式,乃至论证了这一天堂的运行秩序,却不能给如今的人类标画出前往这个天堂的有效线路和可测距离。换言之,它们因至大而无瑕,亦因至大而“无当”。
  而我们的读书,泡(学术)书堆,因了不同选题、不同层级、不同风格的书,从而至少具有以下两个层次的功能:第一,深刻理解领会上述的差异——标杆不能代替路线;第二,如何尽哪怕最微薄的努力,让不可能不沉溺于“此岸”的人类社会在哪怕很小的方面上发现一些理性上最可能靠近那些标杆的实际前进线路。专业化、抽象化、推理化的论著,虽然必定要消耗大量阅读和思考精力,且必定会有大量无用乃至起反作用的信息与思路,但它们毕竟是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在努力开拓,谁又能说西奇弗斯在这里的每次推动也必将以石头滚回原位而告终呢?
   再者,我虽然深知个人力量的卑微弱小,但正如一块砖不值钱,大厦却必须经由千万块砖(注意包括在建筑过程中损耗的砖)而生。(不要拿钢混结构和活动房之类的来抬杠啊。)我们即便不谈“未敢忘忧国”,至少也是在建设(或筹建)试图通往更美好的世界的道路。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我想我能肯定的是“读不孤必有邻”吧。与男女之爱相比,有何理由能断定这种对思索的爱(乃至对读书同好的情感)是逊色的呢(特别是在人类生育率非政策性自觉控制迹象仍不普遍的时代里)?我们对人类的世界近乎绝望,但还没有全然绝望,因了什么?是那份人际的情爱,还是那一丝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希望?二者皆可吧。
   当然,若从另外的角度说,热爱阅读也有帮助撰写论文、申报职称、填补家庭感情生活缺失等功能,但那就不是本文的核心论点所在了。就此收工,干正事去也。

                                          2013-08-17草就,08-23凌晨草改、草誊、草发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3601-719016.html

上一篇:某些玄虚派对逻辑的态度:得用时就用,不得用时就扔
下一篇:离经不叛道
收藏 IP: 123.121.140.*| 热度|

2 曹聪 楚振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