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4.114.229.*   [128]姚远   2017-3-6 14:55
  虽然看起来是个体记忆,其实也是一代人的记忆,一个时代的记忆——那一代人的个人境遇,那一代人的困惑迷茫,那一代人的卑微愿望,那一代人的理想信仰……其中“饱含了时代震荡的质感,具有更复杂的表情”。正所谓“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历史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正是每一个个体的境遇,构成了历史的血肉;历史不是一次简单的轮回,正是每一个个体生活与感情的细节,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金宇澄《回望》
IP: 124.114.229.*   [127]姚远   2017-3-6 14:11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汉水哺育下的汉中以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软实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我们应有一种姿态和形象,使我们既不自卑又不自负、既不谦恭忍让又不傲慢恃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源头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的维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汉中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梁中效
IP: 124.114.229.*   [126]姚远   2017-2-24 16:37
“舍”与“得”是《道德经》的精神实质之一。大家都知道“八卦图”,黑白分明,阴阳分明,“上善若水”,“水滴石穿”等等。《道德经》总是把事物的两个极端放在一起,用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教人们:“舍”的最高境界是“得”,“有”的最终结果是“无”,“石头”再硬也被“水”征服,“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等等。
这些不是唯心主义,而是自然辩证法。《道德经》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把“大”与“小”、“阴”与“阳”、“黑”与“白”、“舍”与“得”、“有”与“无”、“软”与“硬”的辩证法表述得淋漓尽致。
没有彻底的“舍”,就不可能实现跨越的“得”。/段先念
IP: 124.114.229.*   [125]姚远   2017-2-23 10:27
沁园春/吴世昌
    开卷长吟,掩卷浩歌,甚计避愁。奈前贤著作,多谈
名利;骚人讴咏,也羡封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辈英豪抱此忧。千秋下,叹元龙独卧,百尺高楼。    平生湖海淹留。听一片哀嗷动九州。况孤云缥缈,烽烟塞外;疏星明灭,刁斗城头。滚滚黄河,滔滔白浪,可有狂夫挽倒流。关情处,正燕巢危幕,鼎沸神州。

袁行霈主编;赵仁珪执行主编,诗壮国魂  中国抗日战争诗钞  诗词  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07,第631页
IP: 124.114.229.*   [124]姚远   2017-2-18 21:02
王阳明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顺境逆境都一样。
        唐伯虎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阳间阴间都一样。
     异曲同工,绝妙哲理!
IP: 124.114.229.*   [123]姚远   2017-1-26 00:13
答疑解惑的标准程式:第一步,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第二步,你说我听,你做我看。
IP: 124.115.173.*   [122]姚远   2017-1-17 16:48
一个国家能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
IP: 124.115.173.*   [121]姚远   2017-1-3 15:55
一个制度不成为传统就很难有效,因为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才会影响社会行为。而且我们讲的是一个活的传统,并非说几百年前定下的制度不能改变任何一部分,而是说这个传统好的部分应该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稳定,不合理的部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被淘汰掉,这才是一个好的传统或者好的制度/丁学良
IP: 223.104.11.*   [120]姚远   2016-12-10 06:47
西安认为自己拥有可以远溯盛唐长安的城市精神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却无法像欧洲拥有雅典和罗马那样,以人的方式,以生活的方式——以一切可接触可感受的方式——得以呈现,/反思西安
IP: 223.104.11.*   [119]姚远   2016-12-10 06:24
真正的历史从来都不会蒙蔽人们的头脑,是人们在不断的选择自我蒙蔽,然而在不断重复的语境中,也会有人真的因此相信了,甚至于感动了。在整体意义上,城市对历史的偏执追求,其结果必然就会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描述的——

“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的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一种超人的存在物,而他找到的却只是自己本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自身的假象,寻找非人了。”/反思西安
IP: 223.104.11.*   [118]姚远   2016-12-10 06:18
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历史本身从来都不是过错。如果有过错,那过错也只在于人本身。

对前进者而言,历史可以是支持一切行动的工具,而对保守者而言,历史同样也可以成为拒绝行动的伪饰、夸夸其谈的说辞。而对此推而广之,对于这座城市真正的运行逻辑而言,历史从来就只是借口而已。/反思西安
IP: 111.20.69.*   [117]姚远   2016-10-7 15:02
一所大学之所以被公认为世界一流,核心在于那所大学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人物和成果,在于那所大学的教授一直致力于追求一流,因而可以预期那所大学现在和将来还可不断涌现那样的人物和成果。

一所大学也许至今没有出过,或许也很难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不朽人物,但一所大学里的教授如果压根儿就没有成为这种人物的梦想和行动,那么这所大学永远不可能成为公认而不是自己证明的一流。
IP: 111.20.69.*   [116]姚远   2016-9-30 18: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要有一代人的作为。
IP: 124.114.229.*   [115]姚远   2016-9-28 15:18
作为一所大学,剑桥带给学者最重要的财富之一,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是关键因素,它能让学者从容地选择他们所想要研究的领域。而我们所说的空间,指的是让学者拥有如何支配研究时间的自由。 ——剑桥大学校长乐思哲
IP: 124.114.229.*   [114]姚远   2016-9-23 14:29
后世建立的一切人文社会学科都蕴含着一种基本动机:要么迎合科学,要么对抗科学。不深入了解科学的发展,就很难看清楚人类思想发展的契机和原动力。对中国而言,现代科学的传入乃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枢,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彻底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面貌,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导致了中华文明全方位的重构。如今,科学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业已融入中国人的主流文化血脉。
----张卜天
IP: 223.104.11.*   [113]姚远   2016-8-31 20:04
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小处说,大学应让一个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个人命运;从大处说,大学应促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垂直流动、缓解社会的阶层板结,从而改变国家命运——这正是中国的大学的最大失职之处:大学本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力臂膀,但从什么时候起,虚胖多病的大学隐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IP: 36.44.137.*   [112]姚远   2016-8-22 13:40
“只要人之为人,未来的事件将是过去历史的重现”。虽然应用史学家不是随身携带透明水晶球的预言家,但我们还是赞同温斯顿·丘吉尔的话:“回望越长,展望越远”。
IP: 124.114.229.*   [111]姚远   2016-8-7 05:01
一部大学史,半部近代史。交通大学的120年,浓缩了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文化、教育、人才、观念的交替,饱含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艰辛,记录了中华民族否极泰来,后来居上的坎坷历程。它引人深思,揭示着高等教育的中国道路;它催人奋进,警示我们参悟高等教育的中国故事,为大学争创世界一流洞察、把握和创造中国动力。
张克非
IP: 36.44.138.*   [110]姚远   2016-7-31 05:21
今之天下即是经化合而成的天下。大而言之,时空相杂遂形成今日的社会,用中国话说,即一经一纬,而织成了人群相处的文采即谓之人文,人文也可说即是世网。--钱穆
IP: 36.44.138.*   [109]姚远   2016-7-31 05:07
历史是人事的记载,史实以人物为中心,所以不了解人,即不易了解历史。尤其中国文化,特重人文精神,如廿四史等书皆以人物为中心,其体裁特别重在列传。因人可以支配历史,而历史并不能支配人。
--钱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0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