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4.114.229.*   [114]姚远   2017-1-26 00:13
答疑解惑的标准程式:第一步,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第二步,你说我听,你做我看。
IP: 124.115.173.*   [113]姚远   2017-1-17 16:48
一个国家能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
IP: 124.115.173.*   [112]姚远   2017-1-3 15:55
一个制度不成为传统就很难有效,因为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才会影响社会行为。而且我们讲的是一个活的传统,并非说几百年前定下的制度不能改变任何一部分,而是说这个传统好的部分应该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稳定,不合理的部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被淘汰掉,这才是一个好的传统或者好的制度/丁学良
IP: 223.104.11.*   [111]姚远   2016-12-10 06:47
西安认为自己拥有可以远溯盛唐长安的城市精神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却无法像欧洲拥有雅典和罗马那样,以人的方式,以生活的方式——以一切可接触可感受的方式——得以呈现,/反思西安
IP: 223.104.11.*   [110]姚远   2016-12-10 06:24
真正的历史从来都不会蒙蔽人们的头脑,是人们在不断的选择自我蒙蔽,然而在不断重复的语境中,也会有人真的因此相信了,甚至于感动了。在整体意义上,城市对历史的偏执追求,其结果必然就会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描述的——

“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的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一种超人的存在物,而他找到的却只是自己本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自身的假象,寻找非人了。”/反思西安
IP: 223.104.11.*   [109]姚远   2016-12-10 06:18
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历史本身从来都不是过错。如果有过错,那过错也只在于人本身。

对前进者而言,历史可以是支持一切行动的工具,而对保守者而言,历史同样也可以成为拒绝行动的伪饰、夸夸其谈的说辞。而对此推而广之,对于这座城市真正的运行逻辑而言,历史从来就只是借口而已。/反思西安
IP: 111.20.69.*   [108]姚远   2016-10-7 15:02
一所大学之所以被公认为世界一流,核心在于那所大学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人物和成果,在于那所大学的教授一直致力于追求一流,因而可以预期那所大学现在和将来还可不断涌现那样的人物和成果。

一所大学也许至今没有出过,或许也很难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不朽人物,但一所大学里的教授如果压根儿就没有成为这种人物的梦想和行动,那么这所大学永远不可能成为公认而不是自己证明的一流。
IP: 111.20.69.*   [107]姚远   2016-9-30 18: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要有一代人的作为。
IP: 124.114.229.*   [106]姚远   2016-9-28 15:18
作为一所大学,剑桥带给学者最重要的财富之一,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是关键因素,它能让学者从容地选择他们所想要研究的领域。而我们所说的空间,指的是让学者拥有如何支配研究时间的自由。 ——剑桥大学校长乐思哲
IP: 124.114.229.*   [105]姚远   2016-9-23 14:29
后世建立的一切人文社会学科都蕴含着一种基本动机:要么迎合科学,要么对抗科学。不深入了解科学的发展,就很难看清楚人类思想发展的契机和原动力。对中国而言,现代科学的传入乃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枢,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彻底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面貌,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导致了中华文明全方位的重构。如今,科学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业已融入中国人的主流文化血脉。
----张卜天
IP: 223.104.11.*   [104]姚远   2016-8-31 20:04
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小处说,大学应让一个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个人命运;从大处说,大学应促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垂直流动、缓解社会的阶层板结,从而改变国家命运——这正是中国的大学的最大失职之处:大学本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力臂膀,但从什么时候起,虚胖多病的大学隐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IP: 36.44.137.*   [103]姚远   2016-8-22 13:40
“只要人之为人,未来的事件将是过去历史的重现”。虽然应用史学家不是随身携带透明水晶球的预言家,但我们还是赞同温斯顿·丘吉尔的话:“回望越长,展望越远”。
IP: 124.114.229.*   [102]姚远   2016-8-7 05:01
一部大学史,半部近代史。交通大学的120年,浓缩了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文化、教育、人才、观念的交替,饱含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艰辛,记录了中华民族否极泰来,后来居上的坎坷历程。它引人深思,揭示着高等教育的中国道路;它催人奋进,警示我们参悟高等教育的中国故事,为大学争创世界一流洞察、把握和创造中国动力。
张克非
IP: 36.44.138.*   [101]姚远   2016-7-31 05:21
今之天下即是经化合而成的天下。大而言之,时空相杂遂形成今日的社会,用中国话说,即一经一纬,而织成了人群相处的文采即谓之人文,人文也可说即是世网。--钱穆
IP: 36.44.138.*   [100]姚远   2016-7-31 05:07
历史是人事的记载,史实以人物为中心,所以不了解人,即不易了解历史。尤其中国文化,特重人文精神,如廿四史等书皆以人物为中心,其体裁特别重在列传。因人可以支配历史,而历史并不能支配人。
--钱穆
IP: 223.104.11.*   [99]姚远   2016-7-28 16:23
块块荒田水和泥,
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等扬鞭自奋蹄。
--臧克家
IP: 124.114.229.*   [98]姚远   2016-7-26 14:21
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是肤浅的人越浮躁不安;人最先成熟的不是身体,而是言谈举止间的气质和智慧,人最先衰老的不是容颜,而是不顾一切的勇气;敢于背上超出承受能力的包袱,经历一段后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优秀很多;成功的人不仅仅是才华横溢,而是坚强的意志及平和低调诚实让人信任的品行。
IP: 124.114.229.*   [97]姚远   2016-7-26 14:20
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全胜靠道,道乃德、智、力之和。
IP: 124.114.229.*   [96]姚远   2016-7-26 14:17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IP: 124.114.229.*   [95]姚远   2016-7-26 14:16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2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