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再修改

已有 6592 次阅读 2013-4-27 12:02 |个人分类:科技学位论文写作|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技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前的修改

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再修改

姚  远

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再修改是提升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同学上交论文后,往往认为万事大吉,静等答辩,或忙于他事,无暇顾及,坐失良机。

在此之前,局部的写作下的工夫要多于全局性的把握。现在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整体把握或宏观上的把握要多下一些工夫。一直到论文电子版提交,准备上网前,这个修改过程都应该进行。一般情况下,以下修改是需要整体把握的:

一是看看标题是否高度涵盖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比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这样一个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中国”、“科学传播”是几个必须有的主题词或关键词(还有传入中国的几个人物的姓名也可作为关键词)。其逻辑归宿或落脚点是“在中国的传播”。那么,人们关心的就是相对论在何时、何地,经由哪些载体、哪些人物传入中国的?你论述的传播轨迹与已知情况或与前人的探索有何不同,是补充了新的载体,还是补充了新的人物,还是补充了新的史实,还是纠正了一些误传,或细化了一些史实,或重新勾绘了传播轨迹?传播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媒体?另外,还要注意“中国”的地域展开,如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只言片语到鸿篇巨制、从翻译介绍到理论研究、从教科书到专著,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等等。

只有这样,才算是概括了标题所揭示的主题。

另外还要注意,标题已经经过开题答辩论证和备案,不能再改。然而,必要时可以与导师商议增加副标题,涵盖未尽事宜,使标题更适宜。比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以期刊传播为主线》。

二是看看宏观结构上有何缺失,逻辑顺序上有无断层?

有时候,你通读全文后会觉得论文少了点什么,没有这一部分,好像不完整,这就是说,论文存在结构缺失。必须当机立断,补充这一部分!实在来不及可以考虑增加附录。

三是看看绪论中提出的一到三个问题是否在结论中作了回答?

切记: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论文写作永恒的三部曲——提出问题(在绪论部分)、分析问题(在正文部分)、解决问题(在结论或结语部分)。

一篇论文,必须有结论,否则就是一栋没有完工的“烂尾楼”!如果实在写不出结论,那也得有个“结语”。

“研究结论”不同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是客观存在,因此一般的语气是“实验表明”,“调查显示”,“结果表明”,而且要用事实、数据、现象去表达。然而,“研究结论”一般是你自己的一个主观认识,因此一般的语气是“研究结论认为”、“提出以下新的认识”,“笔者提出以下新的观点”等等,而且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哲学层面去阐述自己的学术立场、观点和态度,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常常见到有些同学有“结论表明”的字眼,那就是把结果与结论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混淆了;可以想象一下,你头脑中的主观认识能被“表明”吗?不能!即便是剖开大脑也不能表明!

注意:建议也可作为结论。以后的进一步工作设想、一些没来得及做的一些工作计划,一些教训,写出来都会对后来者有所启发。至于一些对策研究型的论文,建议就更重要了。

四是做好ppt,以更短的时间(博士学位论文30分钟,硕士学位论文15分钟),再次高度提炼论文精华。并且,尽量使用图示、照片、原始文献照等形象化资料充实ppt,以增强现场感染力。

五是在评审意见返回并作了修改后,最好在研究方向相同的范围内举行预答辩,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使论文臻于完善。

                                    2013/4/27在评审修改毕几份学位论文后的感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684502.html

上一篇:刘永红:西方学术期刊发展的成功经验
下一篇:第二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8月上旬在汉中举行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3 徐传胜 姜春林 董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