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部校史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学科史
——在西北大学校庆系列图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姚 远
一所大学的连续性之所以得以维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历史记忆,而校史的一大价值和功能就是记录、整理这所学校过往的记忆,借以提振自尊自信和和厚植文化底蕴,以及提升精神品质。因此,如果一所大学的历史被否定、被抹杀,也就失去作为一个共同体存在的根基。然而,在其全部校史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学科史。它既是一个学科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此,系统地整理、编纂一部体现西北大学120年来学科发展历程的学科发展史显然极为重要。王亚杰书记、常江副校长与校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均为此选题的最终实现贡献了自己的远见与智慧。编委会陆续收到25部书稿,总字数达600余万字。今天,第一批11种《西北大学学科发展史》已经出版,涵盖了考古学、地质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国史学、哲学、物理学、数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化学等学科。其他学科史将继续进入编辑出版程序。它包含着校史工作者数十年的积累,凝结着320余位执笔人的心血,是贯通西北大学120年历史的第一部“通史”。虽然,一些兄弟院校也零星见有“学科史”的出版,但均未达到我校的规模,因此《西北大学学科发展史》是全国高校最具系统性和规模最大的学科史著作。
然而,我们也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是应加强两院院士、知名教授或知名校院长科学思想、治学方法、教学方法、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形成案例库,对“西大精神”及其传人、演化的研究,也很薄弱,虽然尽量做了一些补漏工作,但仍显不足。学校应将其列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支持。
二是利用学科史成果,加强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在分学科史的基础上,利用成果进一步调查研究学科源流、总体走向与存在问题,反思历史上的院系调整、由“专业发展”向“学科建设”的过渡、文理工学科结构调整的成败得失,以制订未来发展战略。
《西北大学学科发展史》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西北联大的深化研究、国立北平大学史、特别是1949—2023年这74年的校史尚属一片荒地,拓荒耕耘乏人。但愿“半部校史治西大”的窘境不再!
2023年7月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0 1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