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科学网上中秋月和吃 精选

已有 10998 次阅读 2016-9-18 07: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一直想赶工完一事,但看来没有什么事是能赶工完成的。2013年的中秋,博友湘明了一入松中秋》,博友钟炳先生和了一入松,中秋寄旅兼和湘明兄》。先生比先生数大,这是我的巴赫哥德猜想。当时想跟一段,有事打岔错过了时间。在想起来,依韵跟一段,也算又了一个中秋,尽管已是三年以后。持写诗词的人如秋叶零散去,科学是无的。有些日子没敢碰格律,太难、太费时了,后悔少年时没有机会用功,把基础打好,都是我的错。

入松 2016年中秋

月夕金桂淡生香,低凉。

山人未秋声起,凭窗外,落叶飘扬

遥想当年之,霜宜聚杭。

乡不叹路遥,日日逐心浪。

古今天家何在,中秋夜,屈子沅湘。

三尺葫芦沽酒,梦中独自还乡

   上面的话交代完后,就是普通人日子的叨了。中秋节总是要写点和吃有关的。《周礼》的《礼·月令》中:“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食。”我不是很明白到底的是。但那些字句,仲秋,月,养,衰老,粥,食,我大体明白它的意思。一句,都和月亮与吃有关。所以个中秋决定写点吃,好久都没有写吃了,愧。民以食天。无法无天,一般指法乱,胡来。我来常会想到的是没有社会秩序,更没有吃。没有吃的社会,肯定是没有秩序的。无法天会照存在无天法用?

   科学网上吃是个冷去有人说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理论上我支持简单的吃法,无论荤素。吃是一个小众问题,尽管它是我们一切高尚活动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但却是一个被人忽略的问题。如果我把那些我知道的关于SCI、基金、院士、NB、打假之的故事都放出来,个网上的蝗虫点点就会更多。花好月圆时,那做会我面对苍天罪己。我来候最好的做法,就是说点吃,以天。

   我写几句吃的博文,一直都不敢真的吃。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没有到那个吃的水平。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的吃和能吃的人多了去,我就不列了。我只在博文后一段我10前见到的文字:猪头肉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佩服的文字之一。因为它的存在,让我不敢乱说吃。但凡啃过猪蹄,吃过猪头肉的人,都应该能体会到这段话的味道:“假如生活是一条猪,五花肉是理性,猪头肉便是激情。理性是人生的底线,和梅干菜烧在一起,是向古之心;和鲜活的竹笋同烧,便趣味盎然;纯粹的人生是一盘红烧肉,淋漓尽致;人生之烦复,完全是一锅炖肉,除了理性,炖在一起的,可以是任何食品。而猪头肉是激情,只在生活的颠峰之处,在最凸出的前沿;爱情的芬芳,不在于猪头肉刚出锅时的热气腾腾;最香的猪头肉,是经历过盐,经历过酒,经历过冷水冲激和冰冻的激情;而当激情走进生活,爱情的芬芳滋润生活,猪头肉的力量是无穷的。

   文革的时候,我舅舅在重庆肉联加工厂管后勤,是个肥差。每次到我家来时,总是带两样东西,一是一桶猪油,二是一块腊猪头肉,那时候这些都是金不换。我每次都会给他炸花生米下酒。我过去博文中可能说过,我的油炸花生米是自己创作出来的。冷油在锅里,就把花生米放进去,让油和花生一起热,慢慢的炸,我所掌握的完美状态,是火候到家时,花生还有点发软,但盛在盘中,撒上盐端上桌,花生凉了后,吃起来是就是恰到好处,嫩、脆、香,没有任何一点多余的焦味或缠绵。当然,他们大人喝酒,吃我炸的花生米,我在一边先咽口水。就慢慢体会到这个世界,平等是一件很难的是,就像喜马拉雅山到东海,它是不平的,也是不能平的,这是我过去说过的话。说吃我咋就跑题了呢,MD。

   现在的吃法,大趋势是多样化和回归自然。尽管猪头肉到现在仍然是我的最爱之一,我也喜欢北京郊区柴火炖出来的灶台鱼,或者是什么地方半生不熟的牛排。东南亚的黑椒蟹,新疆的红柳烤串、大盘鸡,日式的生蚝生鱼片,东北的乱炖,西北的白条子、肉夹馍,还有什么地方的臭鲑鱼,等等。当然,我老家的肠旺面、凉米粉、油炸豆腐丸子、酸汤鱼…等吃法也是忘不了的,我必须得提一下。我经常感叹的是,三十年前,我绝对想不到今天能把肉吃个饱,可谓世事难料。

   写过一些有关吃的博文,有游客留言,各种各样的都有,爱恨交加。其中有一个我一直没有忘,肯定是吃货的说法,期盼着我写在兰州吃羊头肉的博文。我这次弄了一张照片,细节就免了,因为我当时已经吃过饭,只看没有吃,写不出那个羊头肉的味道。当时和朋友说,等下次来试试,但下次在什么地方到现在还不知道。每张吃的照片,都有自己的故事,来自很多地方。比如和田的羊蹄和烤蛋,西安的肉夹馍,新疆的烤羊排和大盘鸡,塔吉克斯坦的牛肉汤,法兰克福的啤酒,罗马尼亚的烤白肉红肉,南美的帝王蟹,西湖的叫花鸡,青海的白条子(还有我在那儿学到的冰抓),其它什么什么地方的鹅肝点黑鱼籽酱,弄堂里讲究的生鱼片,农庄里现剥的新蒜,鲜炖的土鸡,才采的蕨菜…,真的是记不清了。朋友带来的酒,贴上一个标签就有价值了,信不信由你(我朋友要看见这一段肯定要气背过去)…,先贴在这里,如果可能的话,以后慢慢解读,前提是我明天不会hit by a bus.

   最后补一句,吃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手机拍的照片,请各位原谅担当。

2013中秋月

2016年中秋16的月

2016年中秋15的月



转帖:

肉的力量是无

作者: 南腔北 20050414

 吃肉的人,各种物的肉吃下来,吃到最后,得猪肉好吃;猪肉清香,没有牛羊肉的味;猪肉爽口,也,放一点作料就口感丰富。如果牛羊肉是小,味道而分量重,鸡鸭肉是歌,瘦而盈,那么猪肉就是隽永的小品文;夹叙夹,意味深。好吃猪肉的人,正如喜小品文一般,最喜的,是夹精夹肥;偌大的一口猪,夹精夹肥的部位并不多;就好比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真正美妙隽永的小品文,也并不多。

 孔夫子将最美好的音,和吃肉相比,已是常。孔子在国,,三月而不知肉味;吃却是每天都要吃的。是孔夫子天天吃肉的明;如果他不吃,怎么知道没有味道呢?小候家境比孔夫子不好,吃肉象才吃肉。家里吃的人也多,所以家母有一比,称肉性命;一旦桌上有肉,大家就要拼命。偶尔有特别好吃的西,比如大烤对虾,比如雪菜黄花,才可以和肉相比拼。候,家母就把种海比做冤家;是碰到了冤家,才不要性命了。

 古人云:要吃肉,肥中瘦,六个字,了漫的中国吃肉史。想来古人当中,明的人,多数是喜吃肉的;吃来吃去,于吃出了猪肉中的哲学。古代中国,儒道并存,好比是猪牛羊肉并存;宗教自由,喜吃羊肉的便吃羊肉,喜吃牛肉的便吃牛肉,但是最是儒家文化主流;所以在的菜,主要是猪肉。

 儒家文化,最特别的,便是人生理想的肥中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愚忠愚孝泛,是油的肥肉;吃也吃得,弃也弃得;但是仁道德,却是精肉,食之不;无哪个朝代,是地球人,便多少要点仁道德。

 肥猪的妙,在于夹精夹肥,一是五花肉,另一便是猪肉;五花肉是一肥一瘦,好比是一个科学家,条理清楚,次分明;猪肉却是大气成,肥瘦一体,肥中有瘦,瘦中有肥;最肥的地方,出一精肉疙;最精的所在,忽然又有一线肥膘。

 最妙的地方,便是猪鼻;似肥不肥,似精不精;味道有精有肥,又好粹的肥肉或者瘦肉;和五花肉相比,猪肉几乎是一个人,在生活的理性和感性之,超越理性,又把握得住激情。

 肉之美妙,歌之于生活;所以热爱生活者,也热爱肉。家母虽然常嘲到冤家,就不要性命;但是竟冤家少有,而性命常在的。八十年代初在北京读书没有油气,肚子里也没有油气;特别是冬天,晚上食堂里通常只有两个菜,一个是白菜熬豆腐,有一个是豆腐熬白菜。所以寒假回家,如虎似狼,胃口人;仗着年,曾就吃掉了一整个的猪肉;虽遭母白眼数种,内心却有快意恩仇之感。前几年北京流行吃扒猪,曾特地寻访;也是想象得太好吃,所以猪端上来的候,虽然得通红喷香,吃起来,味道却不如此。

 君子不近庖厨,估是儒家思想中的肥肉,食之,弃之可惜。不喜粹的肥肉,也不想听太肥的孔孟之道。所以向往猪肉的候,偶尔也炮制一。炮制的法很,找个足够大的,放得下一个猪;猪冷水下,放大料若干枚,花椒若干粒,中火开;开后四十分左右,将熟猪出,冷水冲淋;冷后去骨,切成大,放若干,黄酒若干,腌后放入冰箱。吃从冰箱取出,将猪肉切成薄片;彼,猪肉之香,香透左右舍,虽筋水泥,不能阻;入诤赁之感,嫩而微脆,舌底生津,舌面滑,片片口,丝丝清爽之意;再以黄瓜佐之,冷交融,虽生猛海之冤家,不能吾之性命矣?

 假如生活是一条猪,五花肉是理性,猪肉便是激情。理性是人生的底线,和梅干菜在一起,是向古之心;和活的竹笋同,便趣味盎然;粹的人生是一盘红烧肉,淋漓尽致;人生之复,完全是一肉,除了理性,在一起的,可以是任何食品。而猪肉是激情,只在生活的峰之,在最凸出的前沿;情的芬芳,不在于猪腾腾;最香的猪肉,是经历过经历过酒,经历过冷水冲激和冰的激情;而当激情走生活,情的芬芳滋生活,猪肉的力量是无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003482.html

上一篇:盛夏一组
下一篇:散记一段射击
收藏 IP: 96.242.156.*| 热度|

39 王善勇 刘全慧 武夷山 钟炳 李颖业 李学宽 邵鹏 李笑月 王海冰 张海霞 马磊 曾泳春 冯大诚 韦玉程 苏德辰 蔡小宁 杨芳 黄彬彬 鲍海飞 刘立 冯新 戎可 赵凤光 张海权 李天成 李久煊 陆绮 赵美娣 翁恩生 周明明 王桂颖 zjzhaokeqin xlianggg luxiaobing12 F995 anran123 biofans tuner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