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wangust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hwangustc

博文

[转载]科学。基金。通讯 85期

已有 1799 次阅读 2020-2-21 19:18 |个人分类:最新科技动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基金通讯 |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 基金 通讯第85期
  2020年02月21日

 

□ 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补充项目指南


近些年来,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目前我国也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疫情有效防控无疑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疫情防控的关键是阻断或最大程度减少病原体在人际间传播,其中诊疗和护理是重点环节,非接触性无人作业是发展方向,灵巧、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是有效手段。面向上述重大需求并围绕“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特对本计划2020年度指南补充重点支持项目拟资助研究方向,支持相关单位通过医工交叉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为发挥机器人在重大疫情有效防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来源:基金委网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流行迅速,从首次报告病例日后30 d蔓延至31个省(区/市),疫情在1月24-26日达到首个流行峰,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异常高值,而后逐渐下降。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

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微平台□ 


武汉大学张志将团队揭示新冠病毒可能更易感染女婴该研究确定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2月6日期间在中国诊断为COVID-19感染的所有住院婴儿(年龄28天至1岁)。该研究鉴定了中国所有已确定感染的婴儿,并描述了人口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来源:BioWorld□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吴华强团队完全使用忆阻器实现CNN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吴华强团队等机构在 Nature 上发表文章,展示了他们完全基于硬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实现。他们构建的基于忆阻器的五层 CNN 在 MNIST 手写数字识别任务中实现了 96.19% 的准确率,为大幅提升 CNN 效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来源:机器之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罗巍团队鉴定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新致病基因JAM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罗巍团队在临床神经病学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BRAIN》在线发表关于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 PFBC)新致病基因鉴定的研究。

来源:浙江大学□ 


华中农大玉米团队利用CUBIC群体推进定制化玉米遗传改良该研究创新性地发展了被命名为CUBIC的遗传群体,并利用此群体对23个玉米重要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性的遗传剖析。在鉴定到数百个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群体设计的优点,结合多组学、多群体分析快速锁定目标基因,并以一个叶宽基因的克隆为例展示了该策略在功能基因快速克隆方面的优势。

来源:华中农大□ 


物理所发现超快电荷序形成的激子-声子自放大机制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凝聚态物质中电荷序形成的新机制,为澄清一直处于争论之中的二硒化钛电荷密度波机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物理所□ 


大连化物所揭示F+H2O→HF+OH反应中的Feshbach共振该研究团队在新构建的精确神经网络势能面上进行了态-态量子散射计算,得到的总反应几率在碰撞能量0.2 eV以下呈现出很多明显的振荡结构。

来源:大连化物所□


 西安交大马伟课题组开发出同时提高聚合物太阳电池拉伸性能和转化效率的新策略在空气中采用顺序刮涂制备了基于PTB7-Th/FOIC体系的P-i-N(层状异质结)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发现,与BHJ(本体异质结)的器件相比,我们通过顺序沉积给受体形成P-i-N结构的器件形成了梯度分布的给受体垂直相分离结构,提高了受体结晶,改善了电荷传输,获得了最高12.27%的光电转化效率(BHJ结构效率为11.01%)。

来源:西安交大□ 


南科大刘奇航课题组在磁性拓扑绝缘体领域发表一系列成果刘奇航课题组及其合作者通过研究本征的层状磁性拓扑材料Mn-Bi-Te家族(MnBi2Te4, MnBi4Te7等),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晶格结构的磁性拓扑绝缘体来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方案。

来源:南科大□ 


合肥物质院在FeOOH晶相结构研究及晶相依赖的电化学分析行为取得新进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旋转模式研究了不同晶相FeOOH纳米棒的横截面结构并阐明其晶体生长方向;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和动力学模拟计算等手段,揭示了其在重金属离子电化学分析过程中的优势晶相新机制。

来源:合肥物质院□


武汉大学向浩、陈功博团队发表系列成果揭示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课题组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研究基础,基于我国某省农村人群队列开展PM1、PM2.5、PM10和NO2等多种空气污染物对多种慢性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武汉大学□ 


生物物理所朱岩课题组揭示果蝇群体聚集规律及调控机制该课题组揭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果蝇自发聚集形成稳定有序的群体,这个高度动态过程涉及大量、但短暂的个体间相互作用。

来源:生物物理所□ 


复旦大学周鹏课题组合作研究实现延展准非易失存储保持时间该课题组借助于具有极化特征的铁电薄膜材料,通过纳米探针自由调控薄膜的极化方向获得PN结构非易失电场,实现局域场调制高速准非易失存储器的保持机制,使得超快数据存储速度与数据保持特性具备通用存储器特征,可用于内外存融合的统一存储架构。

来源:复旦大学□ 


新冠发病早期上呼吸道病毒载量更高,传播相比非典更像流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发了来自广东省疾控中心、珠海市疾控中心、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的通讯文章,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其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载量开始降低。

来源:澎湃新闻□ 


疑似病例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析仅需半小时杰毅生物、浙江省疾控中心、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一同联手,研发出中国首台宏基因组全自动建库设备Cubics。

来源:中国科学报□ 


别再吃穿山甲了!管轶团队从穿山甲中发现新冠相关冠状病毒在此次这项最新研究中,管轶等人报告了在中国南部反走私行动中查获的穿山甲(哺乳纲鳞甲目)中发现了2019-nCoV相关冠状病毒。他们发现,穿山甲相关的冠状病毒属于2019-nCoV相关冠状病毒的两个亚型,其中一个的受体结合域与2019-nCoV非常接近。

来源:澎湃新闻□


 顶级医学期刊NEJM | 全球首次报道无症状的人可以携带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8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Sebastian Hoehl等人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在线发表题为“Evidence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Returning Travelers from Wuha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126位曾经在武汉呆过的人进行了筛查,发现没用任何症状的人可能会携带SARS-CoV-2。

来源:iNature□


 西湖大学冷冻电镜解析新冠病毒细胞受体结构:“开关”双构象该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体——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全长结构。据悉,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长结构。

来源:澎湃新闻□ 


新研究绘制出副粘病毒3D原子结构 助力抗病毒药物开发美国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副粘病毒一个关键酶的3D原子结构,可帮助开发包括抗冠状病毒药物在内的抗病毒药物。

来源:新华网□


 首份癌症患者新冠风险研究:更易重症,应考虑推迟化疗或手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的团队在《柳叶刀·肿瘤》(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了一篇评论,首次分析了癌症患者中出现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风险。

来源:澎湃新闻□


 华山医院张文宏新冠病毒诊断研究:仅胸部CT无法准确诊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人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传了一份中国东部城市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诊断策略研究,指出在湖北省以外的地区,建议采用胸部CT、SARS-CoV-2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多重PCR相结合的确诊方法。

来源:澎湃新闻□ 


中科大对新冠“炎症风暴”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发现阻断药物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2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科研人员正在筛选一些老药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出现,包括部分已经证明在风湿病等领域有效的药物。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冠病毒为何更易传染?冷冻电镜图解病毒进入细胞的“钥匙”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为何更强?科学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冻电镜技术,终于找到了其背后的原因——新冠病毒的关键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体细胞的受体蛋白的亲和力,要远高于SARS-CoV。

来源:澎湃新闻□


 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和疫情地理信息系统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团队研发的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Tongji NCP-AIS),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门口开始试运行,可快速识别人流中个体感染者的风险。

来源:中国科学报□


 比血浆治疗更有优势!闻玉梅院士详解“单克隆抗体”新思路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闻玉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利用最新技术,将恢复期病人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记忆B细胞制备成单克隆抗体,不仅不愁“数量”,安全性也相对更高。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科学家发展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凌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张东辉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合作,在中性水团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

来源:中国科学报□


 周晓阳 汪寿阳:新冠肺炎疫情对芯片全产业链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丨智库战“疫”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冲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芯片产业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为疫情监测防护、检测检验和医疗救治等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肖尤丹: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卫生应急法治的重大挑战及对策建议丨智库战“疫”从这次新冠疫情初期发生到迅速暴发流行的过程来看,现有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相关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均受到了重大挑战。其中,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疾病控制与公共应急事权配置、信息公开发布及防控紧急措施合法性等方面暴露出的法律问题尤为突出。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学术道义与社会职责——呼吁即时公布和共享2019-nCov测序数据基于专家初步分析病毒进化的结果,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重复前述倡议(请参阅致谢部分,本文对相关研究结果的引用皆得到许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及时发布病毒数据更该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希望学术界能够促进数据的传播与共享,避免不必要的发布延误。

来源:中科院之声□ 


陈雪峰:抗击疫情凸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丨智库战“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要把心理干预等工作做到位,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基于大数据回溯新冠肺炎的扩散趋势及中国对疫情的控制研究丨智库战“疫”本文基于大数据和实时更新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回溯疫情的扩散趋势,从数据上揭示中国政府对疫情的管控效果,并对疫情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针对性建议。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李维安:突发疫情下应急治理的紧迫问题及其对策建议丨智库战“疫”突发疫情是对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性的一次大检验。面对疫情的考验,能否理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启动的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公司治理在内的应急治理体系是应对危机的关键。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注:这是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向科学基金相关专家提供的信息推送服务,         

如果您不希望收到此类信息,请回复邮件 (scc@nsfc.gov.cn)退订。

衷心感谢您对科学传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传播中心        

 编辑制作 (责编:宋和平 曹克让 王星 刘兆庆 彭杰 唐隆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73-1219686.html

上一篇:[转载]科学·基金·通讯——第84期
下一篇:[转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0年度信息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
收藏 IP: 36.5.1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