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秋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ngshiliang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地质、地面沉降、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研究

博文

期刊杂谈3:汉语拼音的“多此一举”与“求之不得”

已有 3523 次阅读 2011-2-8 15:08 |个人分类:科技期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期刊, 汉语拼音, 博物馆, 注释, 刊名

期刊杂谈3:汉语拼音的“多此一举”与“求之不得”

 

      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259-92)要求:“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依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目前绝大多数期刊都已按此在封面或在期刊的其他规定“场合”加注了刊名的汉语拼音,科技期刊更是有法必依、有章必循,率先执行,从无二话。法制社会理当令行禁止,办刊人自然应与时俱进,循规蹈矩,这也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无须多议。

      只是本人迂腐,总觉迷惑:按目前的数千种中文期刊,就是初小文化水平的人,刊名还是认得的,哪怕极为专业的科技期刊,尽管刊文内容高深莫测难明就里,也不妨碍刊名的通俗性,其刊名的汉字还是认识的多啊,还要加注汉语拼音是否多此一举?何况有些人能认字却还不见得懂拼音呢,或许是借此推广下汉语的拼音方案?

      有个地方倒是对汉语拼音求之不得却始终难觅踪影:国内或大或小的各式博物馆,很多出土文物的标示铭牌总是充斥大量生僻字,青铜器考古专业的或许能认全,汉语专业或历史专业没准也有不认识的,真是太费思量,高雅太不亲民,以致于印象中那些玩意除了煮酒喝酒之用连个称呼都叫不上。现在有些铭牌和介绍文字还附上英文、日文、韩文等,却把字典里也少露面的古汉字也没想到用拼音注一下,如此下去,博物馆再免费开放,也难以真正深入人心呐。这应是举手之劳之举,功德无量矣。没几个参观者会当场临摹下来,回去再查康熙字典的。就是通晓外文,却反而不知其物尊名大姓,岂不枉然?

      国家文化部门或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此出台个相关规定倒是更有针对性一些。鄙人愚见,不知然否?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5562-411121.html

上一篇:期刊杂谈2:刊号因何成书号?
下一篇:《上海地质》今年起更名为《上海国土资源》,敬请诸位垂注!
收藏 IP: 61.135.195.*| 热度|

2 尚松浩 赵大良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