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秋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ngshiliang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地质、地面沉降、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研究

博文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引用版(2009年度)

已有 4763 次阅读 2010-8-16 18:36 |个人分类:《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献引用, 上海地质, 刊文题录, 期刊封面

 

2009年第30卷第4期:

[1] 卢明起. 浅部厚层粉性土分层中的一些问题[J]. 上海地质,2009,30(4):1-3,36.
[1] 斯碧峰. 三轴水泥土搅拌加固地基的应用与控制[J]. 上海地质,2009,30(4):4-7.
[1] 杨建刚,王永,伍习军. 水域工程物探浅议[J]. 上海地质,2009,30(4):8-11,63.
[1] 王治华,杨建刚. 物探在上海地区工程性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分析[J]. 上海地质,2009,30(4):12-16.
[1] 曾来,廖文新. 三维视电阻率成像技术在地下构筑物勘查中的应用[J]. 上海地质,2009,30(4):17-20.
[1] 司永峰. 基于姿态测量的深埋小口径地下管道探测技术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4):21-24,28.
[1] 顾夏贤,刘东坤. 瞬态瑞雷面波在压密注浆地基处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 上海地质,2009,30(4):25-28.
[1] 陈贻胜. GPS准动态地形测量在特殊环境下的灵活应用[J]. 上海地质,2009,30(4):29-32,54.
[1] 万从容,郭容寰,杨常红. 数字真正射影像的研制[J]. 上海地质,2009,30(4):33-36.
[1] 金雯.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事故现场勘查[J]. 上海地质,2009,30(4):37-41.
[1] 朱蕾,张玮,杨丽君,等. 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制图综合[J]. 上海地质,2009,30(4):42-45.
[1] 徐俊杰,杨丽君,刘映. 利用ArcGIS提取CAD中分离式标注水深[J]. 上海地质,2009,30(4):46-48.
[1] 张小会,吕志江,刘鹍鹏,等. 上海城市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地质,2009,30(4):49-54.
[1] 罗晚康,陶敏,缪盾. 区域建设中规划、土地、市政等专业数据整合应用基础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4):55-58.
[1] 孙彦伟,李勤奋,何中发,等. 上海市农用地分等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4):59-63.

 


2009年第30卷第3期:

[1] 陈华文. 在上海市地质学会第八次代表会议上的讲话[J]. 上海地质,2009,30(3):1-2.
[1] 詹运洲. 基于转变发展方式条件下的上海市产业用地政策思路[J]. 上海地质,2009,30(3):3-7.
[1] 袁华宝.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讨[J]. 上海地质,2009,30(3):8-9,23.
[1] 高魏,李勤奋. 上海市农地非农化驱动机制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3):10-16.
[1] 廖远琴,李晓东,朱荣纲. 从第二次土地调查看上海市地籍管理[J]. 上海地质,2009,30(3):17-19.
[1] 王瑞,曹操,王超领.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权利设置与土地管理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3):20-23.
[1] 杨岳,张永珍. 构建上海市地价管理体系的设想[J]. 上海地质,2009,30(3):24-27,31.
[1] 徐艳丽. 探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中土地估价师的组织与管理——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地质,2009,30(3):28-31.
[1] 张玮,陈基伟,刘雯,等.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J]. 上海地质,2009,30(3):32-34.
[1] 何中发,孙彦伟,方正,等.  生态地球化学成果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及质量动态监测初步构想[J]. 上海地质,2009,30(3):35-38,43.
[1] 段浩.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J]. 上海地质,2009,30(3):39-43.
[1] 周金龙,贺军. “批项目、核土地”指标研究初探——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地质,2009,30(3):44-48.
[1] 郭忠诚,施玉麒. 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对规划修编的启示[J]. 上海地质,2009,30(3):49-52,62.
[1] 刘慧,郁钧,段浩. 新形势下的上海开发区土地建设[J]. 上海地质,2009,30(3):53-56.
[1] 朱超嵩.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近距离穿越M8号线地铁沉降分析[J]. 上海地质,2009,30(3):57-62.
[1] 顾一峰. 软土地基中大型沉井的施工技术[J]. 上海地质,2009,30(3):63-66.

 


2009年第30卷第2期:

[1] 冯经明. 认识地球,保障可持续发展[J]. 上海地质,2009,30(2):1-2.
[1] 陈华文. 在纪念第4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仪式上的讲话[J]. 上海地质,2009,30(2): 3.
[1] 谢建磊,方正,李金柱,等. 上海市地热资源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J]. 上海地质,2009,30(2): 4-10.
[1] 严学新,王寒梅,方正,等.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解析[J]. 上海地质,2009,30(2): 11-14.
[1] 杨天亮,严学新,王寒梅,等. 基坑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2): 15-21.
[1] 方志雷,王寒梅,吴建中,等. InSAR技术在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2): 22-26.
[1] 邹旭华. 利用城市雨水回灌地下水防治地面沉降技术方法探讨[J]. 上海地质,2009,30(2): 27-29.
[1] 张凯,谢弘帅. SMW工法在淤泥层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上海地质,2009,30(2): 30-33.
[1] 王波. 浅析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的机理与应用[J]. 上海地质,2009,30(2): 34-40.
[1] 施亚霖,刘长礼. 上海地区地下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探讨[J]. 上海地质,2009,30(2): 41-43,53.
[1] 陈丽蓉,兰宏亮,钟正雄. 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探讨[J]. 上海地质,2009,30(2): 44-47.
[1] 琚娟. 基于钻孔数据任意边域地层分界面B-Rep建模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2): 48-53.
[1] 谢弘帅. 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车站基坑影响的有限元计算分析[J]. 上海地质,2009,30(2): 54-58.
[1] 乐艳莉,陈忠良. 上海市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J]. 上海地质,2009,30(2): 59-61.
[1] 陈利群. 关于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管理重点的几点思考[J]. 上海地质,2009,30(2): 62-63.
[1] 黄旭林,景学立. 还地球应有之肾功能,让湿地持久健康地服务于人类[J]. 上海地质,2009,30(2): 64-66.

 


2009年第30卷第1期:

[1] 李晓. 上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J]. 上海地质,2009,30(1): 1-7.
[1] 岳文浙,杨祝良,陶奎元,等. 南京地区雨花台组层位与时代的厘定及沉积相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1): 8-15.
[1] 陈忠大,胡根兴,毛汉川,等. 杭州湘湖地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特征与分析[J]. 上海地质,2009,30(1):16-21.
[1] 严学新,杨建刚,史玉金,等. 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主要方法、成果及其应用[J]. 上海地质,2009,30(1): 22-27.
[1] 史玉金,陈洪胜,杨天亮,等. 上海市工程地质层层序厘定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J]. 上海地质,2009,30(1): 28-33.
[1] 魏子新,王寒梅,吴建中,等. 上海地面沉降及其对城市安全影响[J]. 上海地质,2009,30(1): 34-39.
[1] 魏子新,周爱国,王寒梅,等. 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J]. 上海地质,2009,30(1): 40-44.
[1] 何中发,方正,孙彦伟,等. 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J]. 上海地质,2009,30(1): 45-49.
[1] 吴建中,俞俊英,李晓,等. 上海地区第四承压含水层沉积环境及结构特征[J]. 上海地质,2009,30(1): 50-53.
[1] 刘映,尚建嘎,杨丽君,等. 上海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新模式初探[J]. 上海地质,2009,30(1): 54-58.
[1] 王治华,曾来,廖文新,等. 横波反射法在研究上海东西部硬土层过渡变化中的应用[J]. 上海地质,2009,30(1): 59-6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5562-353647.html

上一篇:“弹词开篇”:自说自画
下一篇:集对分析专著与文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