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生产不许大意,农业发展需要科技领航。科技掌握在年轻人手里,农业发展要让这些年轻人成为“高科技”庄稼汉吗?
我有点理解国家将市民和农民称呼改为居民了。农村的年轻人都进城了,留在农村的就只有老幼了。这里就会出现田地谁来负责的问题。
国家搞新农村建设处于大发展阶段,全国各地一片“沸腾”建设景象。虽然空气中充满沙尘,但是整齐的“别墅群”真好看。农村的道路修的好,也很方便,是个大工程。
田地种粮的问题,先是不交公粮,后是补贴种粮户。接下来,实行机械化大生产还是包产到户?还是大合作分股生产?个人大承包,万一精力不济,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每个人都要为此负责。
农村的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粮食问题,人才有温饱。也就不存在农民了,社会上人就都变成居民了。各业工人:教师也是工人,塑造人才的工人;政府人员是服务大众的工人;还有记者、作家什么的都是工人,学生也是负责学习的工人。。。。。。都是工人。很平等?
农村粮食可以机械化,但负责科研的年轻人,90后及以后的年轻人目前还要靠自己去干。科研人员的工作比农民还农民,这是一位农民在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后说的话。累,没什么!可是大太阳下面在田里忙,那高温,让人直淌汗,让人虚脱。“弓腰驼背”干活,一干就是一天,吃饭有气无力,只想睡觉,浑身疼。蚊虫都在眼前乱转,满脸满身都是包,再加上毒辣的太阳晒出的汗水,疼痛难忍。粮食作物的叶子在身上一道道的割着口子,盐水一过,巨疼。这是没有条件的以前,我们只能忍受。现在我们有智慧克服这些问题,但是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送孩子上学的父母心疼孩子,告诉校长,我孩子怕热,请您安装空调。是啊!年轻人越来越脱离土地,城市的孩子就不用说了,农村的孩子还有多少在地里打拼?生活条件好,父母心疼孩子,这感情牵动了父母每一根神经。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变成“高科技”农民吗?我们的条件好了,能避免日晒雨淋?能避免蚊虫叮咬?能避免“弓腰驼背”一干一天几天吗?我觉得暂时免不了。
适应和习惯的力量很大,一个人的可塑性也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不知道军队训练是怎么样的苦,为什么很多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军队,说是让孩子好好锻炼一下,参军就是塑造孩子最好的方式?
现今不愁吃穿的时候,只要干活就饿不死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信仰。
让你睡几天,你睡不着,睡得难受。你需要什么呢?干活(做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我很担心年轻人不愿意做粮食作物科研工作的,因为不容易出成果,日子苦,玩高科技可以但是玩泥巴会让人瞧不起,粮食科研要种田玩泥巴;没吃过田间劳作的苦,一时还难适应,再说,我们条件好了,选择多了,为什么干这个活呢?不止一个博士说,有次田间劳作,带孩子的母亲对孩子说,看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像他(她)一样下田干活。
人才是一切的源泉。“高科技”农民被人瞧不起?我们何谈尊重人才?搞科研,我们劳务费10%有没有不清楚,但是就是少啊!现在一个试剂动辄上万,少则几百,有的为发文章搞测序一下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投入,投入后就是一堆破数据,更可气的是重复做这一个实验,浪费国家资源。而“高科技”农民,仅能温饱吧!有的项目,仅靠人干活就能完成,却搞出一大批要买的试剂和仪器。这让人觉得,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一个机器值钱。
尊重人才,就要爱护人才,关心人才,提供好的生活条件。。。。。。
年轻“高科技”农民需要爱护,需要关心,条件好了就要少受点能解决得了的苦,集中精力做科研,出成果。哪里投入哪里就有收获,让每个高科技农民兴奋而来,高高兴兴回家。
这一个过程需要艰苦奋斗,变革的过程,受点苦,以后就好了。。。。。。
陕西一村庄仅剩夫妻两人 500亩土地随意耕种(请看链接)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318/13562358_0.shtml#_zbs_2345_b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8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