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长廊彩绘精华第二:刀马人物画
2008-2-26 17:01
英雄和他们的精神是人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英雄题材的刀马人物画总是为人所深深喜爱的。这从长廊的彩绘中可略见一斑。 八大锤大闹朱仙镇 这是《说岳》里的一个故事。南宋初年,金兀术调集六十万人马进攻中原,在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100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奇特西洋景:北京水准原点
2008-2-19 12:20
这不是古希腊神庙,这是北京水准原点的地面建筑。我国各地的海拔高度不是都以黄海的平均海水平面算起吗?可是中国那么大,人们在各地建设时,不可能都到黄海去找那个平面来参照,于是各地就把当地与该平面的高程做一个水准原点,以方便使用。 &n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77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怡情世外的“武陵春色”·长廊彩绘精华第一
2008-2-18 17:01
楔子 廊,在中国园林里是用来连缀景物的。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连缀起颐和园东部乐寿堂、玉澜堂景区,中部排云殿、佛香阁景区和西部的石舫景区,堪称中国廊式建筑的代表。最具特色的是,长廊还是一座优美的画廊,数百幅人物、山水、花鸟题材的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602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安全的考察才是科学的考察
2008-2-14 11:42
昆明湖西湖是京密引水渠上重要的调节池,冰面下面是湍涌的暗流 闲来无事,到昆明湖上领略冬的意境,漫步西堤,北风吹荡起苍柳芦花。西堤分割开昆明湖的东西二湖。东湖水浅,白花花的冰面里露出大片大片的泥地,西湖水深,冰面象个大玻璃镜,往下面看则幽绿莫测。 &nbs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4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岳庙的宝贝儿·地理零拾(7)
2008-1-21 12:00
  这是天师张留孙所创正一派道教在我国北方的第一道场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里面供奉的是泰山之神东岳大帝。这位大帝又被人尊称为东岳天齐,因此该庙又被叫做天齐庙。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佑年间,曾毁于元末的战火,于明代重建,又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再次重建的。东岳庙由正、东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5034 次阅读|1 个评论
清宫珍宝说奇葩·地理零拾(6)
2008-1-17 12:08
今天我们来欣赏的是一对罕见的大型掐丝珐琅人物摆件。掐丝珐琅是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金属加工工艺,后传入我国,大致工艺就是在铜胎上粘贴以铜丝塑造的各种图案,将各色釉料点染其间,再经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器皿陈设。明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制品的工艺水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4875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庙儿里的国宝故事·地理零拾(5)
2008-1-3 17:06
团城玉瓮亭 这是咱北海公园团城儿上的玉瓮亭!鎏金的宝盖儿,彩色琉璃瓦的顶子,汉白玉石的栏杆,够多气派呀。您讲话儿说了:你小子有的贫没的贫那,啊?地球人都知道,这里面藏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最爱渎山大玉海,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在历史、美术课上教了够好几遍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5648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文物保护到地质勘探·地理零拾(4)
2008-1-2 12:47
不久前,趁着闲暇晴日,我到西山北京植物园里的正白旗村里又凭吊了一番芹圃先生的陋屋,顺便找些旗人风俗的资料。看守他家大门的同志满怀信心地看我遍翻口袋,直到翻出我那本儿掉皮儿卷片儿的博物馆年票,才无可奈何地往北京曹雪芹故居纪念馆那页儿打上一个圆孔放我进去。当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53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龙骨的贡献·博物杂拌儿(34)
2007-12-18 17:01
龙骨岩羊头骨化石(博物馆馆藏标本,北京周口店出土,晚更新世,距今约12000年)   中国考古界的两大发现:北京猿人和甲骨文的发现,都与一种中药龙骨有着不解之缘。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家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的鹤年堂药铺买回一剂中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65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在北京的金殿上·地理零拾(3)
2007-11-20 17:10
所谓金殿,就是以铜为原材料,铸成构件再搭建成殿宇状的古建形式,这样的古建在我国一共有六座,分别位于五个地方。其中的两座都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一在武当山的天柱峰巅,建造于明代永乐十四年,一在武当山小莲峰的太和宫内,建于元大德十一年;云南省有一座,在昆明市城东北郊鸣凤山上的 ...
个人分类: 地理风物|448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