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09——阅读笔记

已有 1159 次阅读 2022-8-5 15:58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09
【 作 者 】华杉
【 ISBN 】978-7-5321-7167-5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笔记

       所有的决策都是感性的,所有的决策都有情绪的参与,所有的决策都是决策者的情绪偏好在做最后的抉择。 


       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这是人生两件大事,都要谨慎选择。
       于书,时间有限,只读经典。于友,想想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一个人都不认识,则这地方一切都与你无关,你也什么都干不成。所以,朋友即世界,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一个复杂的局势,总有其重心,要把所有问题合并为一个战略重心,找到决胜点,把所有力量投入决胜点,重心解决了,其他问题自己就消失了。如果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必然分散资源,满盘皆输。 


       董昭一席话,道尽人性本质,拿破仑后期也做过同样的哀叹:“我的将军们都没法打仗了,因为他们都太有钱了。”
       曹丕手下将领,都已经功成名就,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求功名,取富贵,封妻荫子,这些人生目标他们已经全都完成了。这时候再出来打仗,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活着回去,这怎么能打仗呢?
       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就是凡事先考虑失败的后果,不要只想好事,心存侥幸,对敌人要保持敬畏,任何灾难都可能发生,先考虑失败,考虑最坏的情况,才能用兵打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修养品德如此,经营事业也是如此,万万不可“抓大放小”,事情是大是小,只是在于你看待它的时间长度,大事放在更长的时间长度去看,未必是什么大事,可能还是饮鸩止渴的坏事;小事坚持的时间长了,反而能成就人生。 


       刘备死后,诸葛亮确实如王夫之所说,忘身以遂志,执意北伐,不在乎结果了。从这一点来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诸葛亮犯的错误。
       一个人,一件事,绝不能“永不言弃”,该放弃时就要放弃,“永不言弃”,是没有为下一代着想。诸葛亮应该“修道保法”,全力培养下一代,培养新的领导者,把问题交给下一代解决。
       诸葛亮的“死而后已”,也跟马援的“马革裹尸”一样,要有人殉葬。领导者责任之大,不仅在当代,也在后世,不可任性。 


       顾雍先生这等人,是一种中国文化原型人物,就是那种最有修养的人,而修养在中国社会是最令人尊重、最宝贵的品格,也是保护自己的护身符。
       顾雍经常访求民间及政事所宜,都秘密汇报给孙权,如果孙权采用,就归功于孙权,不说是自己建议的;如果孙权不用,就秘而不宣。“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善战者先让自己修炼成不可被战胜,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时机。不可被战胜,这全在于自己;可以战胜,那得看敌人的情况。不管你是多么善于作战的人,你最多只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做不到一定可以打败敌人。
       这世上只有不败兵法,没有必胜兵法。 


       《孙子兵法》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这句话其实是在说,不要指望敌人肯定不会来,而是他们来了我也有准备。 


       没有一个国君不想把国家搞好的,没有一个员工不想把工作搞好的,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把学习搞好的,但是往往都搞不好,原因就在一个字——惰!
       人都有惰性,我们一生的修行,就是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与惰性斗争的关键,在于立志。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只在那痛上,顾不上其他事情,自己一懈怠,心马上就痛,就难受,非得要勤奋才舒服,一松懈就感觉自己像个罪犯。那就没有惰性了。 


       隐蕃这种人,也是一种原型人物,读书很多,口气很大,言辞敏捷,很能迷惑一些人。但是,他对自己读的书并不是真懂,只是用来表演、炫技,吸收粉丝,沽名钓誉,再找渠道套现。
       有歪才的人,就有歪心,他不知道敬畏,不知道害怕,不知道什么事不能干,他蒙蔽了一批粉丝,粉丝的崇拜又蒙蔽了他,他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 


       朝廷并无明诏禁止如何如何,但执行下去会层层放大。因为考核机制,管得更死不会受罚,而出了问题就要担责任。这就是“一管就死”的根源了。 


       越是大人物,越是居于高位的人,越容易迷信。
       对居于下位的人来说,皇上、老板,就是天,就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人。是他的舵手、他的定心丸、他停泊的锚。
       老板本身没有依靠,没有方向,他是给别人派定心丸的人,没有人能给他派定心丸,他缺少一个“锚”。经常会看不清最简单的道理,做不出最显然的判断,下不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决心的决心,做不出最容易的决策,都是这种心里没锚的副作用。 


       永远不要跟人斗智,一片至诚即可。人世间的智慧和聪明,可以蒙骗一人,但不能蒙骗所有人;可以蒙骗一时,但不能蒙骗一世。 


       索取别人的忠诚,要想想自己到底配不配,虽然并不是天经地义,但人们往往会一厢情愿。
       现在搞企业,喜欢谈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却没有想过顾客根本没有任何义务忠诚于某个品牌,而品牌则有全部的义务忠诚于顾客。
       不在自己忠诚于顾客上时刻戒慎省察下功夫,而总是在找办法怎么让顾客忠诚于自己,这都是舍本逐末。 


       会议固然是群策群力,大家踊跃发言,但是,领导不能听大家的意见,而是什么事听什么人的意见。
       自己能看准的事情,自己就定,谁的意见也不用听。如果自己看不准,需要别人的意见,就不要在十个人的十个意见里判断选择,而是在十个人里选择听谁的,那决策权放给他。 


       喜欢对别人的事发表意见,都是因为自己不专业,不仅在别人的领域不专业,在自己的领域也不专业。 


       每个人都会过高估计自己,那就要随时给自己的自我鉴定打折。
       看别人容易,但看自己难。读史容易,但能从史书上读到自己的毛病难。 


       诸葛亮严刑峻法,但是大家并无怨言,原因就是一句话:“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
       一是用心公平,没有选择性执法。二是事先都说清楚了,不是开始时可以,突然又说不行了,要治罪。 


       管不住自己有两个原因,一是胸无大志,不想干事。二是对自己懂得的那些道理,不能知行合一,不是真懂。 


       求速成不是求上进,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是在求上进,其实都是在求速成。 


       毁誉也是一个时间长度问题,在乎他人的毁誉,也是追求速成和短期效应。如果养成以较长的时间长度来看问题的习惯,就不那么在乎毁誉了。


       一个人不能把所有事都办了,所以权力必须交出去。不管交给谁,总得交出去,而把权力委托出去,给别人代理,就有管理学上的“代理成本”。成本小的情况,就是不如自己亲自办要好;成本大的情况,就是把事情给办砸了;成本更大的情况,就是所托非人,托付给了坏人,把自己给坑了。 


       我们孜孜以求答案,却往往找错了问题!找到正确问题,则问题就是答案。 


       言行相顾,还有一个窍门,就是拿自己说别人的话,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说别人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标准最高的时候,若是拿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我们就找到抓手了。 


       “浸润构间”,浸,小人围着你,把你浸泡在里面;润,让你感觉到很滋润,然后把他们需要你形成的看法和想法,润物细无声地润给你;构,编故事,给你构建一个场景和逻辑,构陷忠良;间,离间你和他人的关系。
       怎么办?首先,是你不要相信自己不受浸润。然后呢,注意选择你接受谁的浸润,在哪方面接受哪些人浸润。最后听人话也注意进行浸润过滤,估量一下他话里的浸润指数。 


       人性的弱点,就是对自己怎么伤害别人心里没数,自欺欺人,认为自己也没干啥坏事。
       你伤害了别人,你可能早忘了,别人却可能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曾国藩说:“大抵失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庸人之恒情也。”
       事情败了,是你自己决策的,你就要自己承担责任,不能归罪于出主意的人。因为各种主意都有,采纳谁的主意,是你的决定。如果失败了就怪是谁出的主意,以后就没人出主意了。 


       要分析,不要论证。分析是对结论保持开放,论证则是已经预设了结论。我们自己面对问题,要保持分析的态度,把握现状,掌握真因。
       当会议中两人因不同意见开始辩论的时候,更要注意,谁是在真正探求真理,谁是在捍卫自己的观点。 


        多讲礼,少讲理。因为礼,是你如何对待别人,以别人的感受为标准。理呢,人人都认为自己有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350093.html

上一篇: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阅读笔记
下一篇: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0——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