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01——阅读笔记

已有 1877 次阅读 2022-7-25 13:58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01
【 作 者 】华杉
【 ISBN 】978-7-5321-7167-5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笔记

        为什么要读史呢?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形成未来的参与者。
        读史可以理解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子,也可以理解今日之我为什么是这样子。
        现在虽然是全球化的时代,但我们每个人都首先是中国人,我们与生俱来就继承着中国独特的政治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构成了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血脉里,是我们的文化基因。这文化既在我们之内,也在我们之外,构成我们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浸泡在其中。 


        这些历史大数据,是历朝历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是一本超级案例集。这些人物,是中国人的“原型人物”,这些故事,是中国社会的“原型故事”,驱动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力量,就是中国历史的“社会原理”和“文化原力”。
        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家国天下的,还是个人遭遇的,历史先辈都遇到过,都处理过,都有经验教训,找到原型、原理和原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指导我们的生存、学习和发展。


        《柏杨版〈资治通鉴〉》。柏杨老师怀着对中国历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否定态度和憎恨情绪,基本上通篇都是痛斥,而且“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读得人心惊肉跳。
        他用现代语境来臧否中国古人,着力于批判,而不是借鉴,这不但对古人不公平,而且也无益于读者的学习进步。 


        学习才德之辨,学习君子小人之分,主要是要认识到自己是小人,自己缺德,才尽量去补救改过,不是为了制别人,也不是为了有辨别他人的“智慧”。当你擦亮了自己的良知,自然心如明镜,来者如照,了了分明。 


识人用人的五条,不要光用来审察别人,关键是对照检查自己,才算是学到了。

  • 平时亲近什么人,

  • 富贵时资助什么人,

  • 显达时举荐什么人,

  • 遇到困境时是不是不义之事宁死也不会干,

  • 贫穷时是不是不义之财饿死也不取。 


        天子服十二章纹样,分别为:日、月、星、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黼专指斧,半黑半白的斧形图案,天子穿它,取其杀伐决断之意。
        黻专指正反两弓相背的图案。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是说,一般人见识短浅,安于现状,习于常态,害怕改变。你要跟他们商量,他们千顾虑、万问题,啥都不能改。但是,你只要逼着他们干了,他们得到了好处,自然高兴。


        赏罚是人主威福之柄,行赏一定要和对方的功劳相对应,大家才知道你倡导什么。 


        内废公族,外务兼并,是封建制度之破坏和郡县制推行的两大原因。郡县政令受制于中央,郡守县守不世袭,视实际服务成绩任免进退,这是郡县制与宗法封建制度绝对不同的地方。从此,贵族特权阶级分割性的封建,就渐渐改变为官僚统治之政府。相应于郡县制度而起的,就是游仕势力取代了贵族世卿。 


        兵法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新套路,而在功力。套路要老,功力要深。套路要够老,才可靠,功力要够深,才起效。不要学新招,要知行合一,真正掌握老套路。 


        义利之辨,是中国价值观的大命题。
        不管干什么事,你一个人干不了,总得有人跟你干。如果你仁义,跟你的人也仁义。如果你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所以逐利者最重要的,是防着萧墙之内的自己人。防不防得住呢?三千年历史的结论很清楚,防不胜防。
        义利之辨,不是义和利两个东西摆在面前让你挑,非此即彼。义和利,不是并列关系,是先后关系,因果关系。
        行仁义是不是就一定得利益呢?不一定!得不到怎么办呢?孔子说了:“求仁得仁,何所怨。”不要有所期待,埋头苦干,只凭着自己的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 


        近悦远来,又叫悦近来远。你要想远方的人来,不需要去远方招徕,只需要对你近处的人好。近处的人喜悦了,远方的人他自己就来了。
        一切只需向内求,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人才对明君的渴求,超过了君王对人才的渴求,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你是明君,并且能卑身厚币求人才,他们会蜂拥而至,比你一个个去找,效率高多了。 


        孟子的战略只有一个,就是行仁政王道,不是去与别国争霸,而是把自己的国家搞好。
        诚意正心,热爱人民,自己修道保法,上下齐心,就不用担心别人打进来。
        百姓人人满意,则近悦远来,能吸引天下人才和移民,国家自然一天比一天强大。
        如此,如果别国也搞得好,那天下人民都好,大家相安无事。如果别国君王暴虐,自作孽,不可活,那就伐其国,救其民,统一天下。 


        孟子说,君子处世,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不是“修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去换取自己的富贵。
        所以孟子的价值观,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我只有一条道路,你愿意走,就走;你不愿意走,我走,不要你的富贵。 


        什么是辩呢?就是把事物分门别类,让它们类别分明,不相混淆;列出事物的不同序列,让它们不相紊乱;明白指出事物的意义和道理,让人们不要迷惑。
        辩论得胜的人,不会失去他所坚持的立场;辩论输了的人呢,也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如果是这样,那辩论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反过来,如果彼此以虚文敷衍,以饰辞装扮,用巧妙的比喻来偷换概念,把对方引入歧途,这就是伤害真正的大道。纠缠纷乱,争论不休,以先词穷为输,后闭嘴为胜,如此是非混淆,实在有伤君子之道;这样的辩论,我不屑于参与。 


        任何事业,都一定是理想主义的,不是实用主义的。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
        义就是理想,是全天下共同的理想,而信就是道路。
        所谓“智取”,都是巧取豪夺,或者自作聪明。
        曹操是权谋之王,他自己说的:“任天下之智力。”但是,当他死后,他的后代智力就玩不过司马懿。既然是任天下之智力,天下之智力也跟着智力最高的走,这就是轮回。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致力修明礼义的,能够王天下;善于治国理政的,能够强国家;能争取民心的,可以保平安;而聚敛财富的,只会灭亡!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因为你解决问题的举措,会制造出新的、更大的问题。我们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学会带着问题前进,努力做时间的朋友,把问题留给时间去消化。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好朋友翻脸了,不要说对方坏话。成功人士都是相互抬轿子,只有小人才相互拆台。
        绝交后出恶声,把对方说得十恶不赦的那个,往往是在分手中受损的,但是,如果你在分手中严重受损,恰恰证明你的利益严重依赖对方。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要随时调整利益分配,把利分出去,你就安全了。对别人,可给可不给的,都给;对自己,可要可不要的,都不要。把利都死死地抓在自己手里,那你就要准备迎接斗争了。
        第二句,“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这一句没有前一句那么知名,因为要求更高,不说前老板的坏话,都是我的错! 


        世上有事不宜迟的道理,也有事缓则圆的智慧,什么时候该缓,什么时候该急,就是人生的考试。 


        所有的会战,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所谓大战略,就是心中有决战,然后从现在出发,有一条清晰的走向最后决战的会战路线,每一次会战,为下一次会战创造条件,一步一步走向最后胜利。 


        范雎的远交近攻大战略,第一次为秦国清晰地界定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实际上是在军事之上,界定了政治,在战略之上,制定了政策。政策指导战略。


        胜利不是目的!
        要“胜敌而益强”,让自己越来越强,敌人越来越弱,才是目的。
        各国之前都没搞清楚这个基本原理,只看到胜利,本身就是一种盲目和短视,搞成了“数胜必亡”,胜利越大,自己被削弱得就越多,这在兵法上叫“费留”。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先有政治安排,方针政策,然后有大战略,战略路线图,找到战略重心【主要矛盾】。在具体推进中,每一个阶段,要找到这个阶段的小重心,就是决胜点,再确立关键动作,制定时间节点。 


        人要有自觉,要随时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人家对你好,你就要多问自己几遍:“凭什么?”如果你得到了利益,马上要问自己:“我配不配?”一定要让自己的付出覆盖掉自己的收获。
        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断获取。就算是应得的,这个应得,也需要不断获取,需要有新的付出,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对峙就是比耐心和耐力,比谁能熬。唯一的战略就是等待,就是熬,等着对手犯错误。看谁先憋不住,看谁先犯错误,那时候才能改变战局。这也是兵法的战略原则。 


        人能自助,然后别人才能帮助你。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所有人都会放弃你。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


        毛遂的做派,就是孟子说的:“说大人则藐之。”向大人物进言,你要藐视他,别被他的威势吓着。因为他的威势,人人都害怕,你若害怕,也没什么效果,只不过弄得自己该说的话说不出来。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人都是趋利避害,你只要制造出那形势,有那机制,啥人都能战。


        团队和团伙的区别,团队有愿景,有价值观,有理想,有文化,有爱。团伙就只有岗位职责和激励机制。 


        打仗不靠复杂的巧计,靠简单直接的动作。因为准备复杂的巧计需要时间,而在你的准备过程中,如果对方先简单地来那么一下子,优势就转到他那一边了。所以,与其靠复杂的巧计胜过对方,不如在简单直接上始终走在敌人前面。——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荀子讲的将道,核心在一个“敬”字,保持敬畏心,小心谨慎,谋划周详,在基本面上保持不败。兵法的关键不在于胜,而在于不败。
        败的一方,总是因为自己先犯错,被对方抓住了他的错误,他就败了。军事上不能试错,因为试错成本太高,试不起。
        侥幸是人性的大弱点,人们愿意相信一些事情,其实不过是因为自己希望那是真的。要杜绝侥幸心理,相信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样才能带兵打仗。 


        君子的表现,有三个不变:一是他的观点、立场始终不变,二是他始终坚守做事的原则,三是他做的事情一直坚持在做。 


        “不服高人有罪。”不服就是罪,因为你不打算学习。
        把对别人要求的标准无限拔高,好像那是他自己做人的标准似的,其实他自己什么都不准备做。 


        出了问题骂小人,没有用。必须要求自己,学会与小人共存。
        如果认为自己有功、有理,就可以任性,又怎能说是忠臣? 


        战斗的目的,不在于战胜,而在于平定,在于取得和平。战而不定,则战斗无意义,徒自损兵折将,耗费钱粮。
        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战。所以说,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 


        等待不是不作为,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行动。
        不能等,是一种焦虑,一焦虑,就乱动作。吃了亏,才想起不如不动。 


        人们往往也低估了成就一件事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为什么会低估呢?因为人们都想少投入,都想要“多快好省”,这就是自欺欺人,要上当受骗的节奏了。
        人们总是低估了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总是一厢情愿,贪巧求速,拔苗助长,动作越快,失败就越快,自暴自弃就越快。 


        这个世界,我们能控制的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主要是控制自己,别想控制别人。 


        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你拿个大喇叭喊:“大家一定要团结!”有用吗?没用!你只有自己站出来,自己付出,吃得亏,打得堆,把大家团结在你周围。 


        人都想趋利避害,但是如果你有利必驱,有害必避,你认为你的智商,能够得到所有的利,避掉所有的害吗?做不到!只会让自己迷失了方向,掉进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
        君子处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我贡献给君王和社会的,是我的道。用我,我就行道于天下,不用我,我就藏身以自保。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惑、不忧、不惧,是因为有价值观,有原则,有方向,这样才能我心光明,能进能退。只能进,不能退,最终就无路可退。 


        如果当领导只需要看结果,做得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罚,那也太容易了。那不是当领导,是当裁判。
        领导不是裁判,领导也是运动员,是队长,要负责组织,负责激励,负责带头干活。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首先要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你真的想成就他们,你才有资格领导他们。 


        有两个字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字是傲,一个字是惰。——曾国藩 


        提拔人要注意避免“一语见幸”,还得讲资历,因为一来他不一定真有本事,二来他没有群众基础,不能服众。更何况楚怀王自己,在秦末楚汉之争的年代里,也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 


        以智者的智商来判断赵高,一定认为他会死心塌地和秦国相终始;以愚者的智商来判断赵高,也认为他只能与秦国共存亡。
        但是他为什么会杀胡亥,希望开关和诸侯讲和,要诸侯立他为关中之王以侥幸一时呢?(都是慌不择路。)
        祸福之外,有无籍之欲;死生之外,有无方之谲;俄顷之间,有忽变之情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348706.html

上一篇:极致阅读手册——阅读笔记
下一篇:华杉讲透资治通鉴02——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