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不生病的智慧 2——阅读笔记

已有 1824 次阅读 2022-2-12 18:09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不生病的智慧 2
【 作 者 】易医
【 ISBN 】978-7-5399-2842-5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笔记

疾病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任何疾病必有其根源。

古时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而患者的各种生活方式、情绪状态就属于“人事”的范畴。

复杂的年代,复杂的人群,复杂的生活,想要“中知人事”,何其之难!所以,一味寄希望于医生来寻找人们疾病的根源,可能性是多么地小。

治病要祛根、养生要养本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有病了,要和医生联合起来帮助自己,求医无果,更要想方设法自己帮助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生病的权利。 




饥饱失常的人群主要有五类:

  • 不吃早饭之人

  • 节食者

  • 网游上瘾者

  • 大吃大喝者

  • 冰冻饮料喜好者 




少吃饭,多吃菜,现在好像已经成了当代社会的一种饮食时尚,并深入到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很多顽疾缠身的患者,其疾病的根源就在于吃的主食太少,而给予充足的主食后,他们的病症自会慢慢缓解,也不容易复发。 




对于以素食来减缓衰老的人来说,多选择些种子类的食物应该更好些。

种子类的食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大米、面粉、玉米、薏米、小米、高粱、豆类;另外,还有埋进地里就能发芽的薯类,如红薯、山药、土豆、白萝卜、胡萝卜等,这些都是素食者的极佳选择。 




对别人有益的,对你却可能有害,甚至是导致你生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寻找病因的时候,要仔细考虑所有可能的因素,不能简单地认为别人这样吃没生病而我也可以照样食用。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要经过若干年才显现出来,“药食同源”,同理,有些食物对人的伤害也一样。如果你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最好只是偶尔去吃一吃,别真当成所谓的补品而长期食用。

如果你身体经常不舒服,但却在某几天内平安无事,那么请仔细想一想这几日内你吃的是什么。坚持吃下去,假以时日,相信那些老侵扰着你的不明症状慢慢就会消失。

所有食物皆为良药。如果你无意中发现吃了某种食物后疾病缓解,那么就以之为药,坚持食用,直到疾病痊愈;假如刚好相反,那么以后就避免食用。 




补药为什么不能治病?人的气、血、精、津液,就如同汽车的汽油,倘若汽油不够,无论你怎么折腾汽车,它也跑不起来。假如疾病是由过度劳累导致,那么好好休息,再进行补益,人体就会调整自己,让身体生机盎然。 




大量的运动是否有益于人体?大家只要看看那些专业运动员的情况就知道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年龄稍大后身体出现的问题比常人多。运动——尤其是大量运动——是要耗费人体大量气血的。

大量的精气储藏于人体深处,它持续缓慢地供应着人体的日常生活所需。大量运动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气血的损耗,会逼迫人体把原本应该储藏起来慢慢使用的精气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出来,以维持人体的需要。

人做任何事情,关键在度,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运动都是有益于人体的,一定要把握好适量的原则。每日取平缓之法,活动活动身体,既促进经络中气血的流通,又不损耗气血,这才是正确的运动之道。 




假如你经常熬夜,那么在找寻疾病根源的时候,这个原因也要列上。赶紧调整作息时间,让人体顺应天时,好好休养潜藏。

人的精气是有定量的,在长年累月折腾之下必然会大量耗损,而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容易胡乱折腾自己,三年五载难以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大的变化。一旦发病,想要恢复就很困难了。 




人在什么环境里长大,往往就会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自然界的物种也是如此,用五运六气的术语描述,秋季是阳明燥金主气的季节。而菊花一反常态,在这样的季节怒放,因此菊花有克制阳明燥金之气的功效。

除非秋季因燥邪太过而生疾患时可用适量菊花当药来解除疾病,大家最好不要在这时食用菊花。

春天肝气升发,食用菊花正好顺应了自然的气机转换,能够消除因肝气升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春季常见不适。

夏天是少阳相火主气的季节,正是人体心经开放的时候,为避免干扰人体正常的休养生息,此时也最好不要食用菊花。

其他的花茶、绿茶等也与此类似,在适当的季节饮用,有益于人体;但在其他季节饮用,则对人有害。,不吃并无妨碍,食用不当,反而是疾病之源。 




有些食物吃下后可能当时没有出现疾病症状,但病根已经悄然种下。所以,对于中医认为的大寒、大热食品,最好心中有数,吃的时候不要太多。 




假如是因淋雨、洗头、洗澡而引发的感冒,煮薏苡仁水喝,可以消除感冒症状。 




食用螃蟹之后,最好用苏叶、苏梗、苏子各5克,煎成浓汤喝下,以防止螃蟹之寒封闭脾胃经络。 




吃螃蟹后如果出现不适感觉,用莲藕(不去藕节)煮汤,多吃几次,对人体有很好的调补作用。 




有慢性疾病的人,身体常年累月的不舒服,一般都处于气血亏损的状态,特别需要进补。在中医几千年的临床经验里,补益人体之大法,莫过于熬粥和煲汤了。 




颈椎不舒服的人可选择老母鸡一只、党参30克、黄芪30克,直接放在煲汤锅里(别的什么锅都行,但最好选择专门用于煲汤的砂锅),一次加足量的水,大火烧开,再转为小火,炖上两小时。然后把汤倒出来(只要汤,不要其他),加适量的盐调味,就可以了。 




汤一般可以多煲点,冷了可以再热,但粥最好一次吃完,剩粥再热不仅口味变差,营养也会大量流失。 




燥气伤人,其性沉降,当秋季人感冒后,燥气会在胃过多蓄积,就影响脾经络穴公孙气的升提,导致其气蓄积于胃,胃胀、胃痛就出现了。在左腿的公孙穴上做温和的炙法,可以从根本上解除病因。 




少阳温煦五脏六腑,而小柴胡冲剂正是和解少阳的主要方剂,这应该是用它就可以祛除骨子里寒冷的缘由。 




把适量的大米、生姜、小葱(全葱洗净,不去根)放在一起熬粥,粥好后只取上层的米汤,趁热服用一碗,然后上床盖好被子,不久便会出汗。 




因为洗头受寒,太阳穴发胀,需要去湿。半斤薏苡仁,分两次煮水服用。 




人老体弱,肝气难以储藏,当肝气升发太过时,就会影响胃之通降,最后导致便秘。这种便秘,食用莴苣效果很好。 




用中医药性理论来描述的话,抗生素属于寒凉性药品。寒凉性药品直接从静脉滴注到血液之中,使用过多会导致人脸色苍白,出现阳虚之象。

鱼是水中游动的生物,性暖,所以可以选择鱼汤来除抗生素之寒。

一条半斤重的活鲫鱼,去鳞和肠肚,洗干净,加生姜50克、小葱50克(全葱,不去根须),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同煮(与平常烧鱼汤放水的量一样),煮到鱼肉离骨(大约一小时即可),只取鱼汤,加适量的盐,稍微凉一点儿就能喝。每日一次,连续一周,抗生素引起的症状自会除去。 




拔罐可以在扭伤的表面造成一种负压,这种负压可以强行使得淤滞在扭伤部位的淤血排出,从而疏通扭伤部位的经络,使其气血恢复正常运行,所以拔罐能够治疗扭伤,消除疼痛。

扭伤在肩、背、腰部时,拔罐治疗的效果较好。脚踝处也常常容易扭伤,且扭伤后会立即肿起,但这里拔罐不方便,此时可采用针灸:取两根针,在扭伤后肿起的部位扎进去,留针一两个小时,第二天肿起的部位便会复原。这种方法只在刚刚扭伤时有效。 




若平时爱吃烧烤,记得回家一定要泡上一杯绿茶。如果吃烧烤食品后出现不适症状,也要喝上几杯绿茶。 




中医是门精细的学问,粗识中药的售货员怎么可以随便乱改医生的药方呢?请大家记住,拿着医生的处方去药店抓药时,一定不能让药店员工乱拿其他的药来代替。 




凡是药物,均为以偏纠偏,服用后如果症状消失,就可以停止服用,改为用饮食来调理,这是更为妥善的办法。人的体质不同,致病原因有时也并非一个,如果服用此药后感觉不舒服,那么就要立即停服,不可再用。 




十全大补汤是中医补益气血的良方,对于因为过于劳累而导致的种种疑难疾患,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人体一旦虚损,什么疾病都可能出现。虚劳,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慢性疲劳综合症。

鸡是补气的佳品,同时鸡又为巽木,买草鸡一只,用常法清洗干净后,放砂锅里小火慢炖,同时加人参几片,生黄芪10克,陈皮一两片,还可以加进红枣几颗,与足量水一起炖4~5小时,然后扔掉所有渣滓,撇去浮油,只取汤,放进冰箱里储存。以后一日三餐,每顿热一小碗喝。 




暴饮暴食也是疾病之根,体质虚弱者尤其要小心,因为这些朋友胃气虚弱,常常看上去并没有吃很多,但实际上已经超过个人正常饮食之量。体质虚弱者身上常常有症状突变,它也许不是疾病的原因,而是吃得太多导致。 




人体气血亏虚,是很多疾病的源头。而主食摄入不足,常常是导致人体气血亏虚的一个重要因素。

耳为九窍之一,窍之病,常常与胃有关。

主食量太少,气血亏虚,耳朵的疾患自然难以治疗,服补中益气丸,只有把气血养足,耳朵才能够治好,否则药物无效,针灸也没有用处。 




人的疾病远比自然环境更为复杂,如果病人不愿给医生提供详细信息,自认为正常,就常常会让医生做出错误判断,最后受罪的还是自己。而自己追寻疾病的根源,更不能带有一丝成见,要细细地揣摩,因为,生活的所有细节都有可能是致病的缘由。 




人体有胃气,胃气正常,就不容易产生胃病。 

胃气本来有一定的量,假如胃虚,人体智能系统就会设法让人体自救。自救的方法当然是让人首先产生饥饿感,多吃食物,以壮胃气。可惜现代人虽然饮食花样繁多,但真正补益胃气的食物倒很少吃。于是有些人虽然吃下去很多,却对身体没多大作用,反而耗费胃气,致使胃气更虚。

胃气虚到一定程度,人体智能系统当然优先选择保护胃气,于是就会发出禁止食物入胃的饱腹信号,这类人与胃虚初期正好相反,见到吃的东西就厌恶,再无饥饿之感。

容易饥饿,饭量较大。服用补中益气丸,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正常。 




过于劳碌焦心的人,胃部泛酸的症状出现得比较多。用手揉按两太渊穴治疗胃泛酸,效果都很显著。 




乘车时头晕,应是胃气受到震动后造成本来应该在胃内安静蓄积的气沿经络直上于脑的缘故。

敲膈俞穴,可使眩晕快速缓解。

吃核桃。每日取生核桃4颗,早晚各两颗,把核桃仁用水煮熟后吃;如果家里煮稀饭,也可以放进稀饭里煮熟吃。坚持3个月,晕车可彻底消除。

可以服补中益气丸,此药中的黄芪、党参、山药、甘草,均生长于沙土中,为固沙良草,也为固摄胃土、防止胃气受震动的药物。

晕车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服用。此药能抗晕车的原因,是它把胃受震动而溢出的气分散掉了,这是很伤胃气的,同时也给人体种下了其他隐患。 




教师往往讲话太多,而讲话多必然耗气。耗气过多,人体之气流通不畅,可能会郁而化火。耗气过多,人体之气流通不畅,可能会郁而化火。

  • 扁桃体肥大,用补中益气丸,再用生黄氏30克煎水送服;

  • 在人中穴上作温和的灸法,可以纠正说话过多造成的气虚;

  • 服用珍珠粉治咽喉疼痛效果很好;

  • 揉压右太渊穴,可治说话多引起的咽喉痛;

  • 清肺热,可用丝瓜络、地骨皮、桑白皮、芦苇根一起熬汤当茶喝。 




中医理论里,脾主肌肉,当人突然运动或搬提过重的物品,会导致脾气一下子耗费过多,使肌肉内部气亏,而艾灸脾经原穴太白,可以调理疏通经气,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运动过度造成的局部受伤也可使用这个方法。 




适度的劳累有助于人的入睡,但若过度,则反而会造成入睡困难。人体的气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运行的,当劳累过度时,气受到的耗损太多,就会使正常的气运行被打乱,从而导致入睡困难。

劳累过度、耗气过度造成的入睡困难,用生黄芪、党参、白术,煎水服用,常常一剂药就能解决。 




大家给身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忙着喝牛奶、吃鸡蛋、吃水果、吃鱼虾,而米饭、面条、玉米等主食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大家忽视。这样的饮食习惯,怎么能不导致脾肺气亏?脾肺气亏,颈椎就容易出问题。

颈椎出问题后,再用按摩、理疗、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颈椎部位,强行调动人体别处的气到颈椎处去,当然治疗后往往当时会有一些改善,但如果人的饮食习惯不改,人体没有充足的气供应,终究颈椎病无法断根,并会经常复发。 




在电脑前或办公桌前坐久了,人们很容易肩酸背痛。取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两侧后溪穴,即两手小指根部外侧,用对侧拳头敲击,或用小保健锤敲打5~10分钟,或者用质量好的人参片贴敷,或者用艾条做温和的灸法。






骨质增生膏:黄土2斤、生白术1斤、优质纯蜂蜜2斤。

黄土取之地下三尺左右质地致密的黄土。所用的必须是黄土,不要用颜色发黑、质地疏松的土。

  • 把黄土敲得很碎,然后和白术一起放入铁锅中,用小火翻炒。注意火候,不要把白术炒焦,一般炒到白术微微发黄,就可以关火了。

  • 去掉大约2/3的黄土,把剩余的黄土和白术一起用粉碎机粉碎成末状。

  • 准备一口大些的不锈钢锅,把2斤蜂蜜倒进去,再加100毫升清水,搅拌均匀,然后用大火烧开,等蜂蜜水翻泡了,然后把火逐步调小,让锅内一直维持在大量金黄的密密麻麻的小泡翻来涌去的状态。用筷子在锅里的小泡中搅一搅,再把筷头蘸上的液体滴入碗内清水中,如果一滴入水中就散开,那么继续熬煮;如果这液体入水不散,蜂蜜主算熬制成功。

  • 把前面制得的黄土白术粉末放入熬制好的蜂蜜中,搅拌均匀,膏药即成,冷却后收于瓶中备用。

每次取适量膏药放于纱布之上,然后贴于骨质增生处,再用医用胶布固定。12小时后揭下,休息12小时后再继续敷贴。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具体要用多少疗程,可以视疾病情况而定。 




当时,我苦苦思索:眩晕的根源,是因为人体内部的气循行失常,进入脑部;太多的气何以不循常轨而要进入脑部引发晕眩?健康的人,身体之气大多存在于血中,并没有太多在血脉之外。所以,晕眩之病,也许是因为某种原因使气从血中过度溢出后跑到了血脉之外。

如果平时出现眩晕,可以敲打背后膈俞穴,效果立显。 




人体经络之气的运行构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稍不注意,这张网便会在人体某处形成一个死结,这个死结不打开,无论你怎么在疼痛部位治疗,都很难起效。

身体某一个部位出现疾病,很有可能是多种经气综合失调的结果。而人体之气一旦紊乱,只有找到最关键之处才能纠正。

按摩、针灸或敲打右少海穴,可以治疗很多人的顽固腰痛。 




感冒时使用打喷嚏法宣通鼻窍,也会取得良效,但只三两次即可,不能长期使用。

中医经常使用苍耳子、辛夷花治疗鼻炎。这两种药物治疗一般的慢性鼻炎都有些效果,但是这两种药物也泻人正气,所以,凡是劳累之后鼻炎加重的人不能使用。

因劳累过度所引起的鼻炎加重,多是因为气虚因素,所以平常一定要细心调养,治疗时要以补药为主。 




梅核气是中医常见病症,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并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所致,一般会使人感到仿佛有梅核梗阻在咽喉一样,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故称梅核气。

掐揉大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梅核气会逐渐消失。




西医就是西医,中医就是中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好只取一边,不要混用。 




虾在古代医学名著《名医别录》中是被定为下品。吃虾能激发人体的肾气从经络外泄。人体本该储存的督脉与肾经的精气被虾激发,向外以供人体使用,所以人们吃了虾之后,往往会感觉身体更有活力,但从健康的长久角度看,这等于是提前预支了人体的精气。 




梨性沉降,在秋天食用,有助人体肺气下行,为冬天的收藏做准备。由于梨汁多性凉,在一些温热性的疾病里,它直接入中医的处方,作为消除人体燥热的药材使用。

春季吃梨,仿佛给萌发的生气泼冷水。 




《本草纲目》记载:“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妙诀。

米粥上层的米汤即是浓米汤,有的地方称为米油。

发高烧,都不要喝这种浓米汤;还有,如果体内有湿气,舌苔厚腻,或皮肤出问题,那么也最好不要喝。

新鲜的浓米汤味美可口,功效更好,所以每次熬制后应随即食用,不要放半天甚至更多时间后再重新加热喝,那样味道和功效都会差很多。

睡觉前不要喝浓米汤。睡觉的时候,人体的卫气下行入内,而胃是其必经之路,所以此时尽量不要给孩子吃东西,包括浓米汤,否则会影响睡眠。 




开着窗子睡觉,意味着我们在睡着之时,主动地把自己暴露在冬天的寒气、春天的风气、夏天的火气、长夏的湿气、秋天的燥气里,这很容易引发频繁感冒。 




病后初愈,一定要注意休养,不可匆忙上班,不可出去游玩。原本身体健康的人至少要休息一周;原本体质虚弱的人需要休息更久。只有等人完全康复,才能恢复他的日常作息和活动。 




牛心食用后致使人体的气冲向眼睛,那么猪心、鸡心等必然也有这个效果,只是力道不同而已。中医认为心主目,所以,食用动物心脏后冲向眼睛的气,必是心脏的精气。

动物的心脏并不能真正补心,只是激发了储藏在心脏的精气向外供人体应用。

很多食物的特性都是如此,比如虾、猪腰子,并非它们自身能补益人体,它们只是将储存在人体内的精气激发出来而已。 




如果中医开出的药方适合你,那么三五帖药以后,无论多么复杂的疾病,即使不能彻底治愈,也必然会让症状有所改善,所以服药后情况没有一点儿改善,甚至加重,你就应该立即让医生更换处方;如果医生不给你更换处方,那就设法更换医生。 




“全天下的西医都是一个师傅的徒弟”,这话很能表明西医的特征。西医治疗疾病的常规做法是先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症状综合判断,得出一个病名。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名,西医都有相应的治疗指南,所有的医生都会遵照这个指南去做,即使有差别,也是很微小的。我们在求医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当初求治的西医没能治愈疾病,那么作为患者,首要的是保存初次治疗时的检查单和用药方案,然后去书店买一本有关你身上疾病的教科书——注意是教科书,因为教科书是给所有医科大学学生使用的,它如实记录了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的共识。接下来,把关于这个疾病的生理、病理、常规用药、用药的可能结果等单独罗列出来,自己学习。然后再决定是否去更高级别的大医院找专家治疗,或者放弃西医,选择其他疗法。 




很多治疗试一次两次就够了,有效也就有效了,没效的话多做几次也没效,绝不可能因为开给你这个药的是专家,药效就会更好些。 




求医时的盲从医生的心理要不得。建议大家求医之前,先去书店或者网上把所要治疗的疾病的基本信息了解一些。用你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医者”多聊几句,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发生。 【这个真的很重要,我去拔智齿的时候,由于在经期,血流不止,用了肾上腺素才止住。回来之后网上稍微学习了一下,发现网上有这方面的经验提示。当时觉得这难道不应该是拔牙前大夫提醒我的么?!!!自己的命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好。】




初学中医时,购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针灸经络、中医本草等方面的书籍。首先不求甚解地粗看,力图对中医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购买中医医案与医论书籍。

以大量的医案为基础,慢慢琢磨中医与之相关的理论和诊断方剂,最后选择平和稳妥的药物或方法做尝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325017.html

上一篇: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阅读笔记
下一篇:下班後1小時的極速學習攻略——阅读笔记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