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阅读笔记

已有 1719 次阅读 2022-2-4 18:17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作 者 】易中天
【 ISBN 】978-7-5339-4553-4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笔记

由于武则天清除了关陇勋贵的势力,也由于她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贫寒之士反倒有了出头之日。唯其如此,帝国的大厦才不会因为她的血洗和屠戮而坍塌。 


李隆基其实应该感谢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否则他真是无法将自己变成帝国真正的当家人。尽管之前太上皇和他的关系很像董事长和总经理,大唐却不是公司。对于中华帝国来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稳定就要集权,而且必须集中在皇帝手里。 


汉代宰相是个人,比如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的办公地点和办事机构则叫相府。唐代宰相却是群体。但凡有资格参加国务会议的,不论人数多少都是宰相。宰相没有正副,只有轮值主席,叫执笔。开会地点在政事堂,所以叫政府。
相府与政府,是汉与唐的区别。
唐代宰相都是兼职,中书令、侍中或六部尚书才是本职。所以,他们都是上午在政事堂开会,下午回去主持各自的省务和部务工作。三省六部,才是中央政府。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并建立起文官制度,话语权就掌握在儒生手里。在他们的评价体系中,占第一位的是所谓道德文章,其次才是管理才能;而在管理才能中,理财又最为他们鄙视,甚至被看作小人的伎俩和行径。
可惜帝国不能只靠道德文章来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要用钱,没人理财,皇帝靠什么过日子,官员靠什么领工资,天下靠什么致太平?
于是,汉有桑弘羊,宋有王安石,唐有宇文融。


李泌对唐肃宗解释平叛安禄山之乱需要两年的原因:贼心如此。臣早就发现,逆贼但有斩获,总是全部运回范阳。这就是苟且之贼,岂能拥有中国?可见不足为虑。但,王者之师,讲究的是“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这就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稳扎稳打,谋定而后动。
不听李泌之计的结果,长安和洛阳虽然如愿收复,战争却又延续了五年,洛阳也再次沦陷。 


高力士是个聪明人。他得宠却不骄横,得势却不专断,顺从却不阿谀,直言却不触犯。为人处世,可谓有原则,有底线,有技巧。再加上识大体,顾大局,并不以权谋私,结果皇帝始终信任,朝臣也不反感。
高力士虽然富可敌国,也收受人情,却没听说有过什么权钱交易。相反,一事当前,他首先考虑的是皇帝的利益。即便提意见,出主意,也是吹耳边风。作为玄宗最贴身的人,高力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只是皇帝的家奴。
中晚唐的宦官就完全两样。 


按照制度,最高权力和绝对权力必须归于皇帝。至于这权力是不是皇帝本人行使,包括他有没有能力行使,则无人过问。这才有女主、外戚和权臣的代行皇权,只不过代理人在中晚唐沦落到宦官而已。 


用枯燥的统计数字来证明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处于极盛时期,是困难和没有意义的。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盛世更多的是一种国民心态,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满足感,一种物质充盈和人身安全前提下的内心宁静和骄傲自豪,以及无处不在可以触摸的繁荣昌盛、青春活力和雍容华贵。
盛唐,是一种气象。 


唐代长安和洛阳的气势恢宏,已经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也让后世自愧不如。明清两代最有鉴赏力的人甚至能够一眼看出,哪些城市是唐代所建,哪些是宋和宋以后的:唐的城廓一定宽广,街道一定正直,基址一定宏敞,绝不会有哪怕一丁点儿小家子气。 


诗歌之于唐(其实还有宋)意义非凡。它绝不仅仅只是某种文学样式,更是生活方式,以及一个绅士或者上层人物的身份象征。
那是一种风气、潮流和时尚,是市井小民和青楼女子都要参与其事并乐此不疲的。 


最能体现大唐精气神的,却是一首《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没错,这是黄巢的诗。
这里面体现出的恰恰是大唐精神和大唐梦——在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和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每个人张扬个性和追求幸福的无限可能。 


怛罗斯变成了东方滑铁卢。
这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伊斯兰文明在中亚和西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唐却节节败退步步紧缩。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秋天,就连准噶尔(北庭)和塔里木(安西)也都彻底失联 


五绝太短,不能尽兴,长歌又不便于记忆。真正流传千古的,恰恰是那些明白如话让人一见倾心的七绝、七律。 


安史乱后,人心思治,天下求稳,受够了动乱的君臣都希望过安生日子。所以,尽管有藩镇时不时地叛乱,却很快就平息;尽管朝中派系针尖对麦芒,也最多只是把对手贬到地老天荒,赶尽杀绝的事不大发生。
稳定压倒一切,可谓朝野共识。
中唐的统治集团仍然致力于国家管理的有序化,包括财政收入实行两税法。较之初盛唐生龙活虎的开拓进取,中唐更希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如果说初盛唐诗词更关注外部世界,那么中晚唐便更在意内心感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323966.html

上一篇: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阅读笔记
下一篇: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