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阅读笔记

已有 2125 次阅读 2022-1-20 12:31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 作 者 】易中天
【 ISBN 】978-7-5339-4314-1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笔记

先秦诸子,就是从春秋晚期到秦汉之前这三百年间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由于他们后来被分为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小说十家,因此又叫九流十家,也叫诸子百家。


这么多伟大的思想家集中出现,是一个奇迹,而且这奇迹是全球性的。实际上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纬度(约在北纬30度上下),南亚有释迦牟尼,西亚有犹太先知,南欧有古希腊哲学家。难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要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了。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是犹太、印度、希腊和华夏民族的精神领袖,也是世界各民族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不但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他们遥远,却不陌生。但同时,他们亲切,却不清晰。


大体上说,四百年的轴心时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孔子与犹太先知、释迦牟尼、毕达哥拉斯同时,四大文明齐鸣。
第二阶段,墨子与苏格拉底同时,《老子》一书的作者与柏拉图同时,孟子和庄子与亚里士多德同时,中国与希腊并肩前进。
第三阶段,希腊人也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我们的荀子和韩非。 


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首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社会。不信你看那些江湖好汉,自己固然视死如归,别人的生命又何曾放在眼里?


理想主义从来就不可或缺。事实上,正是这些未必能够实现的理想,保证了中华文明不至于像亚述文明和罗马文明那样,随着帝国的崩溃而消亡。 


墨子主张公平正义,这是我们要的;主张人类幸福,也是我们要的。但他主张的公平正义,却要靠吃苦耐劳、赴汤蹈火去实现;他许诺的人类幸福,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苦哈哈的。也许,在墨子看来,只要大家平等地过苦日子,就是幸福。如果像他这样,领导人带头过苦日子,芸芸众生就更应该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可惜他想错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既要平等,也要过好日子。人人破衣烂衫,餐餐粗茶淡饭,天天劳动不止,还不准有娱乐活动,这样的日子恐怕没人想过。 


按照韩非的设计,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应该早已将所有的闲杂人等,包括被称之为“五蠹之民”的儒生、侠士、食客、纵横家和工商业者统统消灭,只留下农民和战士,以及管理农民和战士的官员,很“干净”,也很“单纯”。
然而这种专制却又是无为的。这不仅因为最高统治权和决策权在君主手里,还因为这种专制依靠的是所谓“法治”。用韩非的话说,就叫做“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韩非子与墨子主张的,都是“蜂蚁社会”。
墨家是追求平等的。实际上他们反对仁爱,主张兼爱,就因为仁爱有等级,兼爱讲平等。
法家的主张,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面前人人平等”。
道家的主张,是“道的面前人人平等”。这可是只需要一个念头就能实现。
儒家根本就不讲什么平等。他们的主张是对等,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一个社会人人平等,一旦意见分歧,该怎么办?
韩非的办法是“唯法”,墨子的办法是“尚同”【听上级的,天子是最高仲裁者】。
墨法两家,终于殊途同归。尽管那蜂蚁社会,墨家的是民间团体,法家的是国家组织;墨家是为了平等,法家是为了集权。但最终会走向专制,是一样的。 


君权来自民权,所以民权高于君权,这就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与诸子的区别:老子和庄子不要君权,也就无所谓民权;墨子和韩非主张集权,则君权高于民权。 


国家权力是全体公民让渡的。公民让渡权利之总和,即国家权力。
整体利益确实大于局部利益。但这绝不意味着局部就是可以随便牺牲的,因为整体不过是局部之和。你不把局部利益当回事,今天牺牲一个,明天牺牲一个,请问那整体利益最后还有吗?
相对于国家和天下,个人或许有如毫毛。然而毫毛也是命,小民也是人。谁要把我等小民不当回事,随随便便就拔了,对不起,不干!这就是杨朱一毛不拔的意义。
首先,拔一毛真能救天下吗?好像不能,既然不能,为什么要拔?
其次,谁来拔?如果是自己,那叫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应该尊敬。如果是别人,那就要问他们凭什么?
第三个问题:拔下毫毛干什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用于满足大小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因此,对付的办法,就是干脆把话说到底:别说要我的命,就算只要一根毫毛,也不给! 


杨朱虽然毫不利人,却也毫不损人。
杨朱说,智慧之所以可贵,就因为保护自己。武力之所以可鄙,就因为侵犯别人,包括侵犯小动物和自然界。这就叫“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当然,人类为了生存,不能不利用他人和他物。但,可以利用,不能占有。 


杨朱说,天下万物虽然生态各异,但终有一死则完全相同。活十年是死,一百年也是死;仁者圣人要死,恶棍傻瓜也要死。活着时是尧舜,死了是腐骨;活着时是桀纣,死了也是腐骨。腐骨跟腐骨,有什么区别?
那又何必纠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因为我的人生与你无关,你的人生也只属于你自己。我们各人过好各人的吧!
既然有了生命,那就只能活着,还得好好活着。这就叫“且趣当生,奚遑死后”——过好当下每一天,别管死后怎么样。 


庄子是超凡脱俗的,他似乎并没有如杨朱一般,卷入这场君权与民权、公权与私权的论争。但作为诗人哲学家,他却诗意地思考和回答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所谓“率性”,就是秉承天赋,顺其自然,按照自己的天性来生活。比如鹰,就该在天上飞;鱼,就该在水里游。这就是真实,也就是自由。真实而自由,就快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真实而自由地活着。这就是庄子和庄子学派的人生态度,也是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荀子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敬其在己者”,小人“慕其在天者”。也就是说,君子最看重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尊重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来就不凭空指望自然界的恩赐,这才能天天向上。整天盼着天上掉馅饼,那是小人的想法。
后来便变成了一种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韩非讲了很多故事。但要说明的道理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心险恶。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的死期就在眼前。
无论君王还是草民,生存之道都不是也不能是老子的示弱,庄子的逍遥,孔子的中庸,荀子的自强,或者墨子的行侠,孟子的仗义。而是防范。尤其是防范身边的人。 


荀子说,圣人知道人的天性是恶的,这才设立君权来进行统治,明确礼义来进行教化,制定法度来进行治理,加重刑罚来禁止犯罪,以求普天之下都“出于治,合于善”。君权、礼义、法度、刑罚,就是化性起伪的手段,天下大治的途径。 


韩非说,人,不管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都会有所取舍。 取舍的标准也只有四个字:趋利避害。这是人之常情。 故,“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人们的追求,说到底无非名利二字。 


韩非的深刻之处在于——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是制度。
这当然是颠覆性的。因为华夏文明的正宗和传统,正如《奠基者》所说,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序,以乐致和,却未闻“以法治国”。
于是,要德治还是要法治,就成了最后的争鸣。
那就认真想想吧!想一想:人性该怎样看待?制度该怎样建设?民族之魂该如何铸就?未来的路又通向何方? 


百家议题虽多,总的来说却只有两个。一是如何治国,二是如何做人。
人性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否则怎么能叫人性?
大体上说,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讲天道,就是要回到太古;讲帝道,就是要回到尧舜;讲王道,就是要回到商周。这些都是倒退。只有讲霸道,才能走向秦汉。
回顾一下诸子的争鸣,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质疑和争辩,都没有超出世俗生活的范围,这就跟同为轴心时代的其他民族思想家颇为不同。
面对苦难,犹太先知和释迦牟尼超越了尘世;面对自然,古希腊哲学家走向了思辨。他们都在追问人的终极存在,追问世界的起源和本原。这是先秦诸子不关心的。
我们的文明即便在她思想最活跃的时代,也缺失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向度。也许,这就是原因所在,或原因之一。 


秋天一到,雨就来了。大小川流的秋水汇入黄河,黄河变得非常宽阔。黄河之神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志得意满的黄河伯去拜访北海之神。却发现北海之水浩渺无边,远远望去,不见际涯。黄河伯望洋兴叹。今天如果没到您的门口,我将会永远被得道之人嘲笑呀!
诸子的思想就像那北海之水,浩渺无边,不见际涯。何况北海若还告诉黄河伯,四海之于天地,不过大泽一孔;中国之于四海,不过太仓一粟。
但,先秦诸子将在中华的历程中,时时陪伴着我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321849.html

上一篇: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阅读笔记
下一篇: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阅读笔记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