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人生只有一件事——阅读笔记

已有 2716 次阅读 2021-9-29 13:44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人生只有一件事
【 作 者 】金惟纯
【 ISBN 】978-7-5217-2824-8
【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05 第一版

笔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年谱》



我如今更能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发生的一切。因为接受,所以自在、臣服,因而感恩、乐于分享和付出,并在其中不断超越自我,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生风景……这一切,让我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并让我感到幸福,这是过去所不曾有的。



活到一大把年纪,才发现世上最不了解我的居然就是自己。原来我是一个不愿意看见自己的人,照镜子不顺眼,还想改镜子呢。



一位女性企业首席执行官撰文谈到“能大能小”的问题,说有些“男性领导人”管理公司“能大不能小”,最后公司发展遇到瓶颈。“不能小”的演变史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讲究分工,追求效率,培养人才;

  • 第二阶段是受娇宠,小事大家自动不让我做,以至形成依赖,逐渐不会做小事;

  • 第三阶段是把所有“小事”视为理所当然,开始不愿面对、不耐烦;

  • 第四阶段则是眼中无小事,大事也做不了。

如果你还有机会做小事,好好享受吧!如果你已无小事可做,想想为什么吧!



傲慢真的是绝症,除非你能看见它。看见它,不容易;但只要能看见,就有机会治愈……



有些话,别人跟我说过千百遍;有些话,别人跟我说了数十年,直到有一天,经历了很多事情,接受了很多教训,终于自己想通了,决心改变了,带着欣喜若狂的心情急于和别人分享,结果听到一句“早就跟你说过了”,瞬间把人生重大的体悟和转折贬为“迟来的认罪”,这有意思吗?有了这样的反思和体悟,戒掉这句话才开始变容易了。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



曾听一位大师说,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在各种关系中,只有我如何对待别人,才是自己的事,是能做主的事。无论别人活得好不好,无论别人如何对待我,我都接受、尊重、关心和付出,并把关系中的问题当作功课,拿来修正自己,这些才是该认真的事。

别人的人生要怎么活?你若认为是自己的事,太当真,结果可能因担心而束缚彼此,或者想掌控而让人窒息。

老天的事,更是如此。发生什么事,我们无法决定;如何回应已经发生的事,才是我们能做主的。

有这样的体悟后,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的事;然后对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保持幽默,不当真;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莫放过。能这样活,才算没活颠倒,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起了责任。



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会先做坏的打算,然后尽最大的努力。



春节的“价格”高,如果要降低“相对价格”,就应该尽可能多安排些活动,把假期给塞满了最划算。付很高的学费送子女进贵族学校,子女的学习时数越多,“相对价格”越低;付了高额保险费,看病或修车越多,相对价格越低……

这些惯性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因为……所以……然后”的三段论,看起来很理性、很聪明,用起来却荒诞,把你的人生搞得一团糟。

如果从“生活”和“生命”的角度来看,让“空间”保持“空”,让“假期”变成“闲”,也许才是最适宜的。而且越“贵”的空间和假期,就越值得这么做。



当你问自己“这样幸福吗”的时候,你是向社会要答案还是自己找答案?如果你再多问一句:“这样别人幸福吗?”当然会更好。



既然生而为人,当然没道理不好好活。

除了“活好”,人生没别的事。

人生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二字。在关系中,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两个念头。其一,叫作“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其二,叫作“我想不想和你一样”。

如果别人是真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那么你们彼此的关系应该就“没别的事”了。



自己面对每件事的行为,如果能让自己更满意,更喜欢自己,就表示做对了,否则就做错了。



治焦虑的方法只有两个:行动或放下,别无他法。如果两者都做不到,就是你自己选择了焦虑,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来此的目的,不是要让人佩服我,而是看我能帮别人什么。我有什么,就全部拿出来,而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有什么理由需要焦虑?



真正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愿力的;愿力的修炼,就是从每件小事背后的“不愿意”开始的。通过小事,看见自己的“不愿意”,把这些小小的不愿意修炼成愿意,是愿力修炼的关键所在。



错过的不是没发大愿,而是没用“愿意”去化自己的“个性”。



时间管理上,一个公认的法则是:时间应该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一般以为特别重要的事都不常发生,甚至一生只发生这一次,反而是被我们归类为“小事”的那些事,会一直重复发生。这些看似稀松平常、无须在意的小事,由于在人的一生中大量重复,自然形成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而在这些“小事”上,因为每个人的态度和习惯不同,经过大量重复累积,必然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人一生重复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头”。要管好一件事,首先要能“看见”。但偏偏念头瞬生瞬灭,四处游走,既繁且杂,大多数人是看不见的。想办法看见“自己在想什么”。尤其是当事情没弄好,或升起了情绪,或身体感觉不对劲时,我都会问问自己:“我在想什么?”



大道至简,“置心一处”而已。心不用,就不在。置心一处,就能启用;置于何处,且问初衷。



麻烦其实是人生的重要线索,它的发生,只不过是在告诉你,你还有事过不去,你还有人生的功课没修炼完。顺着麻烦的踪迹,溯源而上,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若能在源头找到麻烦的根由并化解之,往往一大片麻烦从此就消逝无踪。



一天到晚证明自己很厉害,其实是一种病。他的病因是缺乏自信、不知感恩;他的病征是眼中没有别人。



有些人活得比我广阔这么多,做到那么多我做不到的。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谦虚、老实,他们愿意“跟随”。每一次放下自己,做到跟别人一样时,他们的生命就突破了,就把别人的优点完完整整地复制了。能跟多少人一样,就吸收了多少人的优点,生命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放大。至于创造力,是在做到跟别人一样好以后才开始的,是在做到跟很多人一样以后自然会发生的。



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无须造成对我们的限制,更无须造成关系中的障碍,反而可以成为自我了解的镜子,成为改善关系的触媒。



人和人的关系原来这么简单:你听我的,我就听你的,如此而已。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常常给忘了。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我们太执着于是非对错,觉得自己的看法精辟、有道理,所以别人一定会听;其二,我们太沉迷于自己的角色,觉得自己是老板、主管、父母、老师、前辈,所以别人必须听我们的。

。有道理只能让人低头,居高位只能让人“不得不”。

和别人讲话,一定要先听别人说,听不明白就问,直到感觉对方已经说完了,心满意足了,自己才开始说。而通常在这种状态下,我往往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因为在我一直听、一直问,别人一直说的过程中,对方已经明白了,有答案了,或者问题已经消失了。



人生的毕业考试,可不可以练习?当然可以!因为它的考题已经公布,只考两道题:过不过得去,放不放得下。

死亡虽然未知,但我们已知的是:无论多么不情愿,每个人过不去也得过,放不下也得放。

每个人心中都有“忧”,无论忧从何来,都是正常。解忧之法只有一个:通过发生的每一件事,让自己过得去、放得下,久之自然“行深”,让自己对所有的未知越来越有信心、有把握,越来越轻松面对。这就叫作“修无常”。

感谢这个世界让人有机会“忧”,因为“忧”的发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通过看见“忧”的练习,以后可以无忧。



你如今是“有求于人”,还是已经“无求于人”?若是有求于人,恭喜你,你还没退出市场,有机会好好改良一下“产品”;若是已无求于人,那更要恭喜你,你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找个理由,认真求求人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指当下发生的那些事,而是指当事人通过不断修正和觉察后,蓦然回首时内心发出的那一句:啊,原来如此!



感恩不仅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宇宙中最大的能量。

人只有在感谢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得到”,否则别人给得再多,也收不到。越感恩的人,得到的越多,因为他不仅“收到”得多,别人想给的也更多。

感谢你在今生让我遇见你,感谢你为我带来的觉知和学习,感谢你成为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感谢你认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中,有一项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普通努力算不上什么,只有超级努力才算数。



无论是体能还是精神专注力,无论是在高压还是在自发状态下,人的潜能都超乎自己日常的理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手指路。人生智慧必须学,而且必须向高手学。



抓住大道理不放其实不只是我在亲密关系中的障碍,也是我在所有人际关系中的障碍,更是我心性成长、事业发展和人生圆满的障碍。学习用“感同身受”取代“咄咄逼人”



很多时候,我在发脾气的人身上接收到求救信号,看到他们是在气自己,气自己无用,气自己莫名其妙;有些时候,我甚至在他们的狂怒中,感受到他们对人的信任和带着期待的深爱。

学着在他们发脾气的当下,不再和稀泥,想办法说他们能听的真话,免得他们白发了脾气而毫无所获。

这么做了以后,收获最大的还是我自己:我终于不再介意别人生气,不再避开容易生气的人,人生宽广了。



对不起的四重境界:

  • 克服自己的个性,有错就说“对不起”;

  • 克服自己的执着,就算自认为有理,还愿意说“对不起”;

  • 只要对方需要,随时可以说“对不起”;

  • 人我两忘,只为大家以后都能更好而说“对不起”。



许多事不用说,也不用做,只要用心听,就已经圆满了。别人只是需要说,需要我用心听,如此而已。



高人是怎么说话的:

  • 别人不问,不轻易说

  • 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句话

  • 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者身上

  • 说话留下很大空间,让听者自己去想明白

  • 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赞美的四种情况:

  • 执着于自己的个性或习气,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吝于赞美,自是不可取;

  • 为了自己的好处,用赞美激励或操控别人,虽然暂时有效,副作用却难避免;

  • 突破自己的限制,常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且真心表达,人我皆大欢喜,境界不俗;

  • 对生命有透彻了解,以助人为快乐,常能带着“觉性”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别人的生命带来滋润和启迪,这才是赞美的最高境界。



因为人的习性总是要追求复杂的、高深的答案,显而易见的简单答案却常被我们视而不见。



总体来说,我半生沉浮于“信”与“不信”之间。回头一看,凡处于“不信”状态时,总是低迷、混乱、复杂,看不到希望;凡处于“信任”状态时,都是安定、清晰、简单,对未来有把握。这种状态与顺境或逆境无关,而与自己当时的生命状态有关。



助人是一种很深的修行,修到好时,求助者和施助者同时转动,其实已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帮谁了。最重要的指标是求助者和施助者都彼此感谢,而且愿意把这样的缘分继续传递给别人。



教出好子女,不是靠资源和条件,而是靠德行。



贵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有无条件的爱;其二,有无限的耐心;其三,能树立榜样并能潜移默化。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担心,这才是值得大家一起追求的境界。



在童蒙时期(大约三岁开始),心中的念头竟是如此强大,强大到足以影响一辈子。

童蒙时期,正是孩子脱离全然“用心”在活,开始练习“用脑”看世界的阶段。通常孩子快乐时是不“想”的,不快乐才开始“想”。

如果把“想”说了出来,受到打压,通常会把“想”“地下化”,进入深层意识,人生剧本于是成型。



“甘愿受,欢喜做”,才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修炼。人要能欢喜做,关键是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内涵,从中找到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所在。



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发生的是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事发当时,自己的心真不真、愿广不广。



每个人终其一生,内在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孩子,能和众生万物和谐相融,如在伊甸园中。只不过我们穿戴了太多世俗追逐的华服,让“内在的小孩”透不过气来,才离圆满越来越远。



但在现实中,转换工作赛道需要承担巨大风险,若非意志超强,难下决心;即使真的做了,也未必能坚持到底。因此,做好内在的整理和修炼,才是王道。



在人生每一场背水一战中战胜自己,把假的修成真的;不给自己留退路,路会越走越宽。



“道”讲究的是同心。一群人为一件事在一起,如果同心,大家都想同一件事,自然就不计较;如果不同心,大家计较起来,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办法都行不通。



所以“归零”是重要的人生功课,不仅过去的挫折要归零,成功经验更要归零;不仅要在现实中归零,更要在意识深处归零。否则,过去的经验必将成为现在和未来的负担。



企业要找做大事的人才,首先要心量大,心量大者必承担大,承担大者必“认错大”。如果发现组织内有人用“都是我的错”的态度待人处世,别怀疑,他就是以后能扛起大事的人。



时间不够用,通常是效能不够高;效能不够高,往往是空间不足。

“想法”霸占了空间,没留余地给自己、给别人、给环境,因此没人在成长,自然效能低。时间不够用,不是因,只是果。
每次感到时间不够用,就赶紧检查自己是否太自以为是?



愿意不能用头脑。头脑里住着一帮乌合之众,每逢有一伙人说愿意,就有另一伙人说不愿意,两方各有正当理由,不断进行拉锯战。所以在愿意这件事上,头脑不靠谱。

愿意只能用“心”。心是一股生命的能量,一旦启动,就会生生不息地流动,产生一个共振的磁场。

愿意,要用愿意来换!



企业文化落地之所以难,是因为人的个性有千百种,大家不是进了企业才变成这样子的,而是原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即使在下游处,用方法改变了员工的行为,让大家表面上看起来有所不同,却改变不了员工的个性。因此在生命的上游处,仍旧各有各的执着,根本没有办法一条心。

企业必须打造出一个共修环境,形成一个让人同频共振的能量场,员工的习性、个性、我执尽在其中“化”了,这才是真正落地生根的企业文化。



如果大家能把诚信、卓越和分享的精神做到极致,创新是自然的结果,没必要“为创新而创新”。



没人说“脑想事成”。若没有“心”去想,哪有事可“成”?



“制度性强制”的力量,时常会牵着经营者的鼻子走,让他们变得愚蠢而不理性。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者不具备“力排众议”的特质,这家公司前途堪忧,不值得投资。



有关接班人,我认为最经典的案例,是禅宗五祖弘忍传承衣钵给六祖慧能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美的部分,是五祖其实根本没“教”六祖什么,他所做的,只是认出他、信任他、托付他、保护他,如此而已,即成就了世间最伟大的传承。

选择接班人的要义为何?企业最值得传承的究竟是什么?接班人培养的法则何在?交班人的胸怀与胆识从何而出?



何谓摆地摊?就是专注做一件事,长期不懈地做,越做越好,做到别人都赶不上。

何谓跑江湖?就是出门见百种人,要别人点头认同,才能成事。

一个人若既摆过地摊,又跑过江湖,境界与格局兼备,自然又谦虚,又有意志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忙、很累、很苦、很吃力不讨好,很可能你活假了还不知道。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有几件是从内心深处出发,所想、所感、所说、所做全然一致的?



人总是爱追求复杂的事,专家总爱说人听不懂、行不通的道理,但能使企业生生不息的大道其实是最简单的。企业经营之道,“欢喜”而已!



一无所有,其实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因此什么都不怕。从零的起点上向前行,每一时的成果都如此的甜美。



只要每天做一两件“好事”就满心欢喜,时时想想自己最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最有成就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306144.html

上一篇:极简笔记术——阅读笔记
下一篇:没时间休息的休息法:日常生活中的正念冥想指南——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3.124.147.*| 热度|

2 刘山亮 范美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