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北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北齐书 周书(1)

已有 2350 次阅读 2021-8-5 10:05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北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北齐书 周书
【 作 者 】顾晓鸣
【 ISBN 】978-7-532648924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笔记

《北史》唐代李延寿编撰,部分篇目继承了其父李大师的遗稿。全书共一百卷,包括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基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内容编修而成,记述了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隋义宁二年(618年)的史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征北朝之故实者,终以是书为依据。故虽八书具列,而二史仍并行焉”。 


《南史》唐代李延寿编撰。全书共八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部分篇目继承了其父李大师的遗稿。基于《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的内容编修而成,记述了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的史事。
司马光称南史、北史“无繁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文献通考·经籍考》)。 


《魏书》北齐魏收编撰。全书共一百一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十卷。部分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实际共一百三十卷。记述了从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历史上对于《魏书》有“秽史”之称,然而也有“追踪班、马,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深致远”(《北史·魏收列传》)的评论。 


《宋书》南朝梁沈约编撰。今本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代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全书共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记述了南朝刘宋一朝的历史。
历代对于沈约文风多有褒扬,但对内容冗繁亦多批评,如刘知幾认为“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富”(《史通·书志》)。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编撰。后人为区分萧子显、李百药的两部《齐书》,称前者为《南齐书》,后者为《北齐书》。全书共六十卷,包括帝纪八卷、志十一卷、传四十卷、序录一卷,其中序录已佚,今存五十九卷。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从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的史事。
后世评论“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缋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南齐书目录》序)。 


《梁书》唐代姚思廉编撰,部分篇目继承了其父姚察的遗稿。全书共五十六卷,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及萧梁一朝(502—557)的史事。
赵翼称之“本据国史旧文,有关系则书,无关系则不书。即有关系而其中不无忌讳,亦即隐而不书,故行墨最简”(《廿二史札记·南史增删梁书处》)。 


《陈书》唐代姚思廉编撰。全书共三十六卷,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记述了从公元557年陈武帝即位至589年陈后主亡国的史事。
《陈书》中,存有姚察撰写的两卷,其余都是姚思廉补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今读其列传,体例秩然,出于一手。不似《梁书》之参差,亦以此也”。 


《北齐书》唐代李百药编撰,部分篇目继承了其父李德林的遗稿。全书共五十卷,包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记述了从高欢起兵至北齐灭亡的史事,其中以北齐一朝历史为主。
至宋代,仅剩帝纪一卷、列传十六卷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根据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和高峻的《小史》等书订补修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之,“是其文章萎苶,节目丛脞,固由于史材、史学不及古人,要亦其时为之也。然一代兴亡,当有专史。典章之沿革、政事之得失、人材之优劣,于是乎有徵焉。未始非后来之鉴也。” 


《周书》唐代令狐德棻主持修撰,岑文本和崔仁师等参加编修。全书共五十卷,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记述了从东西魏分裂至杨坚代周(534—581)的史事。
赵翼称之“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陔余丛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也是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南方与北方的激烈对抗,胡人与汉人的冲突与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在北方整体“胡化”的同时,退守南方的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以及越蛮俚僚的融合,这也是一种“汉化”。
人口迁徙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这是一个胡人领袖和寒门将领能够开创属于自己国度的时代。 


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他们一方面带来了战争灾难,导致政权更替频繁;另一方面他们带来了自身特有的文化,使中华文化在冲撞中不断融合增强。
这些少数民族既是传统汉人眼中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他们又为争取民心,尽力构建与强调自身政权才是中华正统之位。
他们的开国之君多数是雄才伟略之人,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为本族复兴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从整个大环境看,衣冠南渡后,门阀士族力量下降。南迁的北方世家大族因缺乏实力作为后盾,从此告别了他们在政治上的黄金时代。 


在有能力操控局面的非常时期,如何对众多利益进行取舍,作出对集体和个人最有利的决策,在政治领域显得尤为关键。单纯为了一己私利的实现而忽视大局,则必然连自己的利益都无法保证。 


恃才傲物,必难为世俗社会所容。 


魏晋南北朝,玄学开始兴盛,儒道佛三家开始互相渗透、交融,基于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兼收并蓄,齐梁士族文人形成了以冲素谦退为特色的道德规范。
在这种道德规范当中,既有儒家明哲保身的因素,又有道家清静无为的成分,更有佛学证悟性净之心的动机。
社会思潮的变化使门阀士族认识到,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所谓幸臣,是君主宠爱的臣子。
翻阅二十四史,有十一史为这类人物立有专传,或称“佞幸”,或称“恩幸”,或称“幸臣”。纵贯了十个朝代的三十三位帝王,宠幸的佞臣达一百三十多个。
这些皇帝身边的亲信近臣也未必都是毒瘤,他们或多或少是协助皇帝进行核心决策的圈内人。
门第高贵的世家大族,不屑于低眉俯首,有时对于皇权都不屑于折腰,对于这些深受皇帝信任的寒门,更是不屑一顾,他们打着正统的士大夫旗号,有意贬损寒门子弟,即使生前深受重用,百年以后,依然通过史书体例的编排让你无法翻身。
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内部斗争和宫廷政变,促使南朝皇帝加大力度任用自己亲信近臣来控制、压制诸王及大臣。这种“恩幸”现象所带来的恶性循环只有令社会更加动荡!
但也要指出,正是这些幸臣不断受到重用,冲击了原先相对稳定的,却由不思进取的世家大族长期把控朝政的局面,为其后新的制度,具有强大活力的新时代的来临提供了契机。 


当环顾四周,没有对手时,英雄感受到的,往往是孤独,然后是恣意,是任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298405.html

上一篇:二十四史鉴赏辞典——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3)晋
下一篇:二十四史鉴赏辞典——北史 南史 魏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北齐书 周书(2)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