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时间之书 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阅读笔记

已有 5222 次阅读 2021-1-31 18:42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 作 者 】余世存
【 ISBN 】978-7-5057-3933-8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12 第一版

笔记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知道时间,懂得天时、农时、子时、午时及其意义的人并不多。到了20世纪80年代,挂历、台历等市场化力量打破了权力的垄断。今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问时、调时、定时了。 


知识史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清理,对很多现象、习俗、知识,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其有而不知其万有。今天的人们在0和1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上已经往而难返,很少有人深入到时和空组成的坐标上认清自己的位置,更少有人去辨析时和空各种切己的意义。 


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王阳明 


一个英国农学家在19世纪初写的调查报告中认为,东方农民对土地的利用达到艺术级,一英亩土地可以养活比在英国多六倍的人口,套种、燃料、食物利用、施肥循环、土壤保护,都非常了不起……所有这些,与农民对时间的认知精细有关系。 


古人把五天称为微,把十五天称为著,五天多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立春

从一个太阳年历法的角度看,似乎应该把冬至即太阳到达南回归线的时间当作最后一个节气,此后的节气即小寒则为第一个节气。
从太阴年历法的角度看,立春作为节气之首也是无可无不可的,虽然立春多在朔日前后。立春并不是新年的开始,真正的新年开始就是大年初一。
中国人这样确定了历法,跟中国人对天地人演进的观察思考之细密有关。天地人生有一种接力演进的秩序。即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人在寅时之前最好的、最应该做的事儿就是休息,因为那是天地开辟的时间,人只有休息好了,才能登上一天的舞台。
人在农耕生活中,也是到了寅月就得安排考虑一年的事务,这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国人为此用了极为高大上的名称称道这一个月,正月。正者,止于一。蒙以养正,启蒙之义即在于知止知一。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中国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而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辛亥革命之后,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作“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作“元旦”。 


古代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在土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 


先民用竹子制成十二根竹管,与十二个月相对应,奇数的六根称“律”,偶数的六根称“吕”,奇数表示阳,偶数表示阴。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插到土里。竹管是空的,竹管中储存用芦苇烧成的灰,以此来候地气。到了冬至的时候,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有气冲出,竹管里的芦灰也飞出来,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就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作“律吕调阳”。 


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风。
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从空间上定义,八风是四正四隅的八方空间之风。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阖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荣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 


雨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中医认为,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要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在古典中国人看来,人间的罪恶、苦难、冤屈,都下招人怨,上干天和,会因此造成天象反常。一旦遇到久旱之事,一方面会代民祈雨,一方面会为民申冤,这也是政治治理在中国社会被称为春风、春雨的原因。 


惊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一节气最先叫“启蛰”,日本至今仍用“启蛰”这个名称。汉代为避皇帝讳,而改为“惊蛰”。 


惊蛰与农历的二月二日经常重合。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易经》的乾卦以龙为关键词,初爻爻辞为“潜龙勿用”;二爻爻辞则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在二月初,龙抬头一如在田野里,这个时候,到田野里耕种,容易与君王大人们相遇,这是有利的。
《说文解字》中说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的出没周期和方位跟一年的农时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龙抬头节有不少风俗。如开笔写字,让孩子开笔写字,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知书明理;如剃龙头,二月初二理发,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大人辞旧迎新。还有怕龙虫偷懒,不愿意出来,就用烟火熏虫,人们把这一天叫熏虫日,从院子各处一直到室内都点上熏香,有缝就插,这些粮食虫、蛀虫均属害虫,熏过之后可以不遭或少遭虫害。 


惊蛰雷雨过后,种子纷纷从地里伸出芽来,疯长。是谓豐,即简体字丰。雷火卦因此命名为丰卦。 


现代科学证实,当电闪雷鸣的时候,产生的闪电能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成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又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硝酸,并随雨水进入土壤,形成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达到给农作物补氮的效果。据统计,每打一次雷,总有一吨到两吨的氮化合物会随着雨滴落到地面。相当于一个小型化工厂一天的产量。 


桃在中国人心中有特殊的位置。据说中国人在7500年前就驯化了桃树,上古有夸父死而变为桃林的神话传说。在中国人心中,桃能解饿提神,是长生不死的仙家食品,鲜红烂漫的桃花、甘美香甜的桃实,是先民心中的吉祥物,是喜庆、热烈、美满、和谐、繁荣、幸福、自由、驱邪等的象征。 


惊蛰节气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时候。在中医看来,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春分

春分虽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却是最早的二分之一(春分、秋分),四时之一(前二分再细划出冬至、夏至,即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之一(前四时再细划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二分),两仪生四象(即四时四季),四象生八卦(即八节)。 


燕子的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古时把它叫作玄鸟。玄鸟司分,也就是说,由玄鸟来定春分、秋分。
“燕”字从小篆起定型为廿、口、北、火四种意象的组合。廿是头,雏燕出壳到能飞是二十天;口是身,燕子以呢喃鸣声成为使者之身,口形也表明人们对雏燕张口等候喂食的印象极为深刻;北是翅,展开翅膀就是一个“北”字;火为尾,它春分飞回时,衔泥附炎热,飞花入户香,天就热了。待秋分飞回,把热带走,天就凉了。 


春分之后,春管、春耕、春种进入繁忙阶段,以家、族为单位的人力不足以应对春忙,故家家都会请人帮忙,并且相互帮忙。人们超越一家一族的狭隘视野,志同道合,把农活完成。这一时空最典型的意象是人们同心同力在大地上忙碌,同人于野,人们祭祀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在大时间序列里,春分节气正在阴阳结构的天火卦时空。人们把天火卦命名为同人卦,以彰显和同、大同之意。
天下有火,凡在自然山川艰难跋涉者,在渺无人烟孤苦无助之际,如果看到不远处有火光、烟火的信号,就知道有自己的同类。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治理天下。
人类是因为发现了天地间的火而获得了类的感觉,植物、动物怕火,而人类需要火甚至要盗火,人类因火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是人类与生物界区分出来的重大标志。正是有了火,人类自身的历史才迎来了春天。
在春分前后,人们在大地上劳作,超越物类为果腹只顾上顿下顿的自私本能,为一年、十年甚至百年计,有团结协作之精神,油然而生发的感觉、意识和观念。 


清明

在中国历史上,清明节气具有特殊性。中国人悠远的风俗习惯,如寒食节、上巳节,都在清明前后。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三月三还是中国的“女儿节”,是少女的成人礼。日本的女儿节也在这一天,不同的是,日本人叫“雏祭”“桃花节”,日本人的这一节日不是给青春少女过的,而是给几岁的小女孩儿过的。 


中国的寒食节则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计,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春雷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就在此时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过几天再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清明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舒展起来。此时扫墓祭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其中有庄重,有责任。 


谷雨

谷雨的物候第一候为萍始生。浮萍不能经霜,故浮萍生意味着倒春寒一类的降温不会再发生了。如果水面不生浮萍,则说明阴寒之气极盛,倒春寒的现象会出现。 


第三候戴胜鸟降于桑树,在中国生活里也是一件大事。中国人最早利用蚕丝,桑蚕是中国农业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是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
中国的先民独享丝绸三四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前后外传。罗马人一度以黄金换丝绸,中国的丝绸贸易,将古代的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丝绸以最轻、最柔软的质地征服东西方人。 


立夏

中国先民对夏的理解是一个空间意义,夏字的本义是“面向南方”。古人观念以南为生,以北为死;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以南为前,以北为后。
“夏,假也。”这个“假”有非真实、非本质之意,如果以热胀冷缩来理解夏天万物的生长膨胀之谓假,倒的确形象。
春秋时代的中国人说:“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夏从一个时间物候之词,一步步假借并丰富其含义,以致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生夏长,中国文化不仅有“学生”一说,也有“学长”一词。学习生存,领悟生活之后,还要懂得成长的意义,懂得人生于天地之间的道理;学长,在学生的基础上多了一种秩序感、责任感,多了一种给予、付出的精神。 


小满

小满节气跟生长相关,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气。大自然如此,人也如此。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故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小麦在此时要灌浆成熟,需要雨水。有了雨水,每亩地增产一二百斤是常事;如果没有雨水,就会减产,乃至颗粒无收。这一时空的卦象确实是水天卦。直接把上水下天卦象中的水写成雨字,把天写成人站在田头望天求雨的形象,后者演变成而,水天卦因此就是需卦。一个等待、需要的卦。 


春天(东方)的本味是酸,夏天(南方)的本味是苦,秋天(西方)的本味是辛辣,冬天(北方)的本味是咸;生命在时空坐标里要深味当下的本质。这是时空的逻辑,是生命的逻辑。 


芒种

芒种其字面意思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麦芒由麦的叶退化而成,它可以抑制麦粒的蒸腾作用,增加麦的产量。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汉语里有“劳燕分飞”成语,即指伯劳鸟和燕子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属于留鸟的伯劳的领地意识很强,而燕子则是众所周知的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徙,它们的习性差异成了别离的代名词。 


夏至

在东西方文明的历史上,夏至都是最早确定的时间或节气之一。跟冬至一样,夏至是东西方农业的基础时间,无论是西亚万年前左右起源的农业文明,还是东方大陆上的良渚、红山等文化,对时间的测定都相当熟练了。 


中国人还有以伏计日法。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夏至在大时间序列里正是乾卦时空。中国人多知道乾卦的意义,乾卦爻辞,潜则勿用,见则在田,朝乾夕惕,或跃在渊,飞则在天,等等,是对人生状态极好的指示。 


小暑

暑字,从日者声。日者,此时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日者,都是为太阳照耀的人。暑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日、土、日三个字的组合会意,即土地上下都有日光的炎热照耀。 


在医学研究里,暑期中是人们一年中身体阳气最盛的时候,但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加之劳累,人们也会损耗身体的阳能。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即是对暑气过盛的一种结论。炎热的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无论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还是大可容人的巨树,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但只要人坐上去,以体温接受树木散发的潮气,就诱发了痔疮、风湿和关节炎一类的疾病。 


大暑

一般人以为中国农历不是太阳历,这是不了解农历是阴阳合历的缘故。 


三伏中以大暑期间的中伏最热,在古代,“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极为盛大。 


在大时间中,大暑节气在水风井卦时空,卦象是木上有水。
古代的水井都有在井底铺设木质井盘,即水井主体部分为圆筒形,到了底部变成了井字形的木质井盘,这既是“天圆地方”理念的体现,又是为了防止底部流沙层的井壁塌陷,以达到澄清水质的作用。
水井是人类最早的公共财之一。一个共同体如果没有人人可以享用的公共财,这个共同体就是可疑的,是堪忧的。作井而从自然中得到一个公共财产,给了人们福祉。
大暑节气时的井水,因为暴雨之故也是最为浑浊的,有公德心的村民就会拿出明矾来澄清浊水。老子有言:“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这追问也是在寻找那些有公益心的人。 


立秋

在大时间尺度里,此时的时空卦象是上乾天、下坎水。天欲上,水欲下。天欲西行,水要东流。乾德为健,坎德为险,行险而健,必然冲突。
因为庄稼丰收了,纠纷也就随之而起。乡土社会,经常有到人家地里偷割一镰刀的事发生,乡村之讼几乎都是这类鸡毛蒜皮利益的纠纷。当然,也会发展到大的利益冲突。
君子观此卦象,以杜绝争讼为义,从而在开始做事前就谋划好,使大家能够免除争执。 


秋后农作物收割后才算有了经济收入,此前欠下的债务可以在秋后算清了。这就是“秋后算账”的本义。
“秋后算账”的内涵是丰富的。人身一年的债务、人生百年的债务,都要在秋后了结。中国古代犯人被判死刑之后就在秋后执行。 


处暑

处暑期间最大的空间之象为炎阳高照下的大江大河。大时间尺度里的卦象正好是上火下水,天气仍如火般暑热,而河水已经凉得让人抽筋。
中国人对处暑的火水时空命名是“未济”,未济卦在后天秩序里被排列为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表达了中国人的时空观:自宇宙开始,人生自然永远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没有尽头。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白露

金秋白露,物华将尽,但看大雁布阵南征,又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在中国人心中,大雁是禽中之冠,是具足仁义礼智信的灵物,以至于秋天也称雁天。中国北方的重要关隘,其为首者即名为“雁门关”。
在中国和印度的传说中,大雁是愿力的象征,故藏佛经的塔称为雁塔。
大雁还象征着爱情、乡愁、书信
在万物万象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链接”,也是今天互联网时代人们重要的生存方式。 


对成年人来说,白露不能露,夏天穿戴随性,如光膀子一类的赤身露体,到了此时,自然天气告诫不能露了,社会人情也告诫需要讲究一些了,要注意自己的德行。 


秋分

秋分这天,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而在南北纬45度线上,物体的高度与其影子一样长。在赤道上行走,人们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秋分的习俗很多,如祭月、拜神、送秋牛、吃秋菜汤,等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还有竖蛋游戏,在秋分日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据说原因是在秋分这一天,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竖立。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秋分之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这种现象被称为“秋燥”
无论是物候的显象,还是人身体的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 


寒露

在大时间的划分中,寒露时节处在火山旅卦和雷山小过卦时期。旅卦的意义不言自明,此时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霜降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没有了生机。霜和霜冻形影相连,但危害植物的是“冻”不是“霜”。有些经霜的蔬菜长势更好,更美味,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而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则更为甜洌。 


在传统中国,霜降日各地的教场演武厅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 


在大时间中,霜降节气在水山蹇卦期间。山上有水,这是蹇卦之象,君子体察此象,悟行道之不易,从而反求诸己,修养德行。 


人们对霜降期间身体状况的观察,确实发现在此节气需要注意保护膝盖、腿脚。尤其要保护好膝关节,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 


立冬

汉魏时期,在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这一习俗在现代仍延续下来,每年冬天,政府都会派人向军属、烈属问寒问暖,“送寒衣”。 


小雪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古人以“负暄”为意趣(晒太阳)。对抑郁症患者或王侯们来说,“负暄”“野人献曝”并非一个无知者的笑话,而恰恰是生命力强健的表征。 


大雪

大雪节气对人体也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增强免疫力等就变得十分必要。 


人类在大雪面前变成了风雅之士,无数人的手和心灵感受过大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从热烈、欢乐的大雪比卦时空里回归本来,时空中的唯一主体现身了。这种精神主体有一种平淡简朴而雄浑横绝万古的力量。
寒江独钓又是一种精神性宣示,表明自己退缩于个体的孤独之壳,孤独语调表述得极端微弱,却在舞台背景衬托下变得愈加鲜明个性化。 


冬至

我们中国的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后来苗族的历法则把冬至当作新年。直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而中原地带从周代起官民都会有祭祀活动,目的在于祈求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饥饿死亡。 


在大时间序列里,冬至是坤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在厚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因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在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中国人通过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时间里,它的前面为剥卦时空,时空中的阳能被剥尽,但中国人说,这不要紧,剥极必复,复则见天地心。 


小寒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千米,几千千米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雁有信,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现实事物与“屯”象极为吻合的是北方的冬麦。在寒冷的冬天,麦苗无法生长,但它并没有停止生命过程,它将自己的根部不断往温暖的土壤深处伸展,为来年春天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不宁中求得大安。尽管创业艰难,先民仍系辞说这一时期是非常吉利的。
它是春天前的严寒,是黎明前的黑暗。它是艰难的,也是躁动不已的。欲望、力量、才华、正义在这里屯聚,终有喷薄而出的时候。 


大寒

大寒节气的养生仍在于“冬藏”,当然,在饮食进补中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在打扫居室的过程中,全家禁忌说话,因为“闷声发大财”;清扫垃圾不准往外扫,要集中处理,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大寒节气在震卦时空,无论天上的雷震、地震、社会动荡,都在释放大量能量的同时,给予时空新生的机会。震卦虽然有危难,但也有机会。而考验一个人是否堪当大任,其实就在于他应对变故的心性和能力。君子以此领悟,要获得良好的应变能力,得心存恐惧以修己省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269906.html

上一篇:基业长青——阅读笔记
下一篇:工作漂流——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1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