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慢思考——阅读笔记

已有 2204 次阅读 2017-5-17 11:50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书 名 】慢思考【 作 者 】特奥·康普诺利 阳曦【译】【 ISBN 】9787510845604【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 第一版笔记

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

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多任务并行是由反射脑下意识地、习惯性地做某件事。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保持专注:

1.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2.批量处理,尽量减少切换次数。

3.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充足的睡眠会对智力生产力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4.科学应对负面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短暂的压力能提升我们的表现,但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又会摧毁我们的智力生产力,所从保持平衡很重要。

在当今世界。纯粹的无脑劳动正在消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脑力劳动者,我们的成功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质量。

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思考脑运转的速度很慢,它需要你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所以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反射脑完全是被动的,无法进行预判,也无法思考眼下的情况。到思考脑进人惯常的休息和睡眠状态,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

而如果你试图串行处理多个任务,那实际上你一直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

我们需要足够的放空时间,比如说在任务间隙让大脑休息,这样在新的任务开始之前,存储脑才有机会将重要的新信息整理储存起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某些任务互相抵触或排斥,特别是需要跨领域切换的时候。为了给思考脑足够的时间,让它从理性推理模式转换到社会性推理模式。

对时间要求得越紧,给出错误答案的人就越多。速度是思考最大的敌人,因为如果时间过紧,你的反射脑就会取而代之。

锚定偏见:如果先讨论一笔数百万的交易,再讨论一笔20万的支出,你会很快做出决断,而若是反之,你就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决定该不该花那笔“小钱”。

我们养成习惯,而习惯又造就了我们。

深入细致的阅读是思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安静、从容、不受打扰地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份备忘录,这样的精读与我们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浮光掠影地浏览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对话的三个层次

·对话的第一个层面是“闲聊”,谈话内容常常是中立的事实和各种老生常谈。这种对话的重点不在于内容,而在于维护关系。

·对话的第二个层面是“讨论”,你列出自己的主观看法、观点、意见、信念和价值判断。

·真正的对话”是谈话的第三个层面,从这里开始,谈话中会牵涉到感情,无论是你的还是别人的。在真正的对话中,你们会综合彼此看法,创造出新的意义,并由此建立更稳固的关系。能够发起并引导真正的对话,这是智商和情商的重要元素。

除了定期休息以外,你还可以对工作环境做出一些符合人体工学的改进:①不要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使用②勿过度使用拇指③避免彻底眯眼看东西。大部分重复性劳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旦出现就很难治愈,而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缓解。

如果缺乏足够的睡眠,你的大脑会损失许多潜能,你的专注力、创造刀和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

找回健康的睡眠模式:①为了恢复生物钟的节律,请务必坚持:每天庄同样的时间就寝、起床,包括周末。②如果你需要在周末朴觉,请提前一会儿上床,而不是晚起,这样对睡眠模式和生物钟的干扰更小....③酒精的确会让生朦胧的睡意,但它会抑制REM睡眠。④白天尽量多动动。疲劳的如果只有大脑而身体精力充沛,就更难入睡。

超过20分钟的小睡常常会导致所谓的“睡后迟钝”,也就是警觉度降低、表现变差。小睡应在10-15分钟。

心得
  • 1.保持专注:①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②批量处理,尽量减少切换次数。③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充足的睡眠会对智力生产力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④科学应对负面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短暂的压力能提升我们的表现,但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又会摧毁我们的智力生产力,所从保持平衡很重要。

  • 2.“对时间要求得越紧,给出错误答案的人就越多。速度是思考最大的敌人,因为如果时间过紧,你的反射脑就会取而代之。”收集数据的速度应在保证一定速度的情况下尽量快,这样可以给领导更多的思考和决策时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055433.html

上一篇:新鲜感——阅读笔记
下一篇:麦肯锡时间分配法——阅读笔记
收藏 IP: 222.199.206.*|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