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耶鲁科学小历史》评介
热度 5 史晓雷 2016-8-24 08:52
中信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一本翻译过来的小书《耶鲁科学小历史》,其实 little history 直接译作《耶鲁科学小史》就挺好。他们的理由在内封上说,因为贡布里希之前有《世界小历史》。其实贡氏的书今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就译作了《世界小史》。当然,无论小史、小历史都无所谓。与“耶鲁”有关的,只是英文版是耶鲁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772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奥本海默与赵忠尧
热度 9 史晓雷 2016-3-29 16:09
奥本海默是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后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所长;赵忠尧是我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现象。他们两人有什么关系吗?笔者并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直接的交往,但最近在伯克利Doe图书馆藏1969年出版的一本Oppenheimer的书中,出现有三位华人物理学家,其中两位杨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11757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9
让数据说话?对中国历史累计技术创新项目的若干质疑
热度 24 史晓雷 2014-7-23 12:16
董洁林 女士昨天发文“中国科技是不是超越西方 1500 年?让数据说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88744-813824.html 。文章用了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质疑了李约瑟的观点,支持了饶毅教授最近的观点。关于李约瑟问题的争议以及相关统计研究,宏旨太大,本人无意置喙,仅有董女士文中部分数据提出些质疑,希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8722 次阅读|55 个评论 热度 24
两种文化的一次碰撞——评《海客述奇》
热度 1 史晓雷 2014-5-7 11:13
按:下面这篇小文完成于 2005 年,当时我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读硕士。当时曾投给了《自然科学史研究》的书评栏目,后来被王扬宗老师(当时他是主编,可能兼此文的审稿人)批评了一通,最终没录用。我稍作修正后投给了上海大学的《自然杂志》,刊在了当年第 5 期上。当时对吴以义先生并不熟悉,这些年拜读了他的几本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450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从爱因斯坦的一份声明得知的信息
热度 14 史晓雷 2014-2-24 18:20
昨日在世界数字图书馆下载到一份1936年爱因斯坦提交意愿成为美国公民的声明(下载地址: http://www.wdl.org/zh/item/2745/#q=%E7%88%B1%E5%9B%A0%E6%96%AF%E5%9D%A6qla=zh ),从这份声明上能知道爱因斯坦的身高以及别的信息,或许可以纠正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但也产生了新的困惑,总结如下。 1、爱因斯坦的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17310 次阅读|33 个评论 热度 14
对《四千年农夫》所译提水器具的校正——兼谈译介中一点问题
热度 12 史晓雷 2014-1-15 10:56
按:这篇稿子先后投了四个刊物,先是《中国科技翻译》(2012年8月16日),然后是《中国科技术语》,又是《中国科技史杂志》,最后是《英语研究》(2013年第4期,季刊)终于发表了。《中国科技术语》当初有录用的打算,但要我删除较多的内容,就作罢了。《中国科技史杂志》反馈说“不甚适宜”,应该是说不适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12222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12
月相画中的科学——兼回应尤明庆老师的“新月哪能西边升 ”
热度 4 史晓雷 2014-1-6 22:14
按:下午看到科学网尤明庆老师的博文“新月哪能从西边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756090.html 从英译诗句中谈到了月相的科学问题。他文章的结论就是: 月初黄昏时新月在西方,因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觉效应而从西方落下,不能用 “ 升、出 ” ,只能用 “ 现、露 ” 。同理,残月不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8235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远去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反思
热度 6 史晓雷 2013-12-14 21:35
按:本文曾分两部分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与第9期的《百科知识》,发表时的题目是“远去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文字有改动)。上半部分曾被今年7月7日的《文汇报》转载。 远去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反思 史晓雷 2012 年下半年,苏州大学董洁林教授在《华尔街日报》连续发表了数篇文章谈到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16125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6
也说月球上的一昼夜有多长?
热度 3 史晓雷 2013-12-5 16:37
科学网网友辛晓十在12月3日发表博客,由嫦娥三号发射相关报道引发的一个科普问题: 月球上的昼夜到底多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999-746581.html 提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29.53日,一种是27.32日。他个人认为是前者。笔者认为辛先生说的对,但是那篇博文没有图片,网友不好理解,因此稍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891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量子力学那30年
热度 7 史晓雷 2013-11-21 14:53
按:此博文原刊于2009年第5期的《现代物理知识》(中科院高能所主办的一个科普刊物),当时是参加该刊主办的“我心目中的现代物理”征文活动并获得了优秀奖。给我的奖品是一个拉杆行李箱,一直使用到了现在。记得颁奖仪式是在中科院玉泉路研究生院一个大教室举行的,参加人员有陈佳洱、冼鼎昌(?)院士等,合影照随后在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6893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