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江苏一所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任教,主要讲授《电子商务概论》、《INTERNET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近年来,上课总体较受学生欢迎。泰州一年轻的同行曾经在QQ上问我:“
第一,上课得有激情
由于人文社科的课程特点,完全不同于纯自然科学。上课时的观点、内容、案例等,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播,如果不带有一种激情上课,学生听而无味,恐怕老师自己也会觉得无趣,至少我的感觉是如此。比如,讲到互联网市场调查,对比电视媒体街头的随机采访,我就会告诉学生,电视媒体可能在骗人,对同一问题采访10人,7人答案是YES,3人是NO,但是媒体在播放时至播放3个NO,外加1个YES,给公众的映像完全相反。你气愤不气愤?
第二,讲案例,也要讲故事
由于高职的特点,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很显然,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另外必须注意更新最新的案例。但是,仅仅这样做我认为是不够的,现在都在强调素质教育,比如现在高职学生最基本的待人接物普遍很差,我要不要跟他们讲点这方面的案例?这是在给他们补中学的课。另外,要给他们讲没有文凭的商界英雄;讲低文凭的人通过努力成为学术奇才;讲国家利益的保护;讲做人的原则与气度……
当然,讲故事要注意控制时间,一般每节课数分钟即可,作为一种调剂,活跃课堂气氛,顺便进行素质教育。高职学生之所以只能上高职院校,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第三,考试要严格,也要适当放水
关于考试大家都是专家。我的总体原则是,让想学的同学学到知识,让不想学的同学能够毕业。一般而言,90%的同学一次考试都能通过,实在不能通过的补考只要稍微准备也没有问题,对于极个别的垃圾(我不想换掉这个词,对!就是垃圾!),让他(她)毕业前的那次补考及格,因为如果你严格要求的话,这辈子恐怕都毕业不了,留在学校败坏风气,让社会去教育他们更好。
第四,关心学生,不要仅做个传授知识的老师
应该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如果你真这么做,学生心里面是能够感觉到的,遇到问题他们会和你沟通。比如是否要专升本、买电脑的配置、遇到了想不开的问题等等,应该一一加以解答。
个别学生为了感谢我的某些帮助曾经试图送东西给我,我从来不收,我跟他们讲,将来你们毕业后,如果还能想起
第五,公平
由于学校普遍扩招,近年来基本上大课,教室里100多学生是常事,不可能认识太多的学生。我唯一感到遗憾也是感到自豪的是,我甚至连班长也不认识,但这样我能做到公平,不会给班干打高分,虽然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对我帮助很大。
除了做老师的应该公平对学生外,遇到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我就对学生讲,至少你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要会保护自己,要能适应环境。
第六,不要让制度束缚手脚
近几年来的高职院校评估,搞得怨声载道。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严格的督导制度和上课规范,如果硬这样做必然扼杀了教师上课的个性,是历史的倒退!我的感觉是我们固然应该遵守学校的制度,但绝不能被制度束缚住手脚。比如规定上课要带7样东西,这好办。比如规定教师必须点名,我认为这很无聊,但不能违背,就让班长点名。比如鼓励多媒体教学,如果必需用,如网上操作,图形解释等,那是非用不可。如果仅仅是文字,一般我宁可不用,用多媒体光线暗淡,学生容易睡觉。我坐在前面,讲话也没有激情,而且很难和学生互动。说句不客气的话,多媒体教学是少数不负责
科学网上最近有博文讨论教材的编写,这也算个补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5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