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学者应是另类和孤独的

已有 2902 次阅读 2018-8-20 16:46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历史发展到今天,许多领域的知识体系已经相对完备,当然这些领域发展较慢。一些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发展较快,还有较大的知识增长空间。

对于从事新兴学科或者交叉学科研究的学者而言,更容易成为另类或者孤独的学者,因为知识增长空间较大,用经济学的语言讲,朋友更多是互补品而非替代品,他是没有太多同行的。

如果学者所从事的领域是相对成熟的知识领域,那么一般而言,他(她)更容易取得圈子里的共识,换句话说,朋友更多是替代品,不太会另类和孤独。少数杰出学者,即使在相对成熟的知识领域,也能有所创新,发现本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从事的研究必然与众不同,所以,本质上,他也是另类的、孤独的,从统计学的角度说,他只不过是个异常点而已。不过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我们太需要的这样的异常点了,当年发现中子,不就是从几万张照片中找到几张特殊的么?

某种程度上,创新越大的学者,越容易另类和孤独。除了孤独,可能还有承受论文经常被退稿,基金不太容易拿到的种种煎熬。

当今的同行评议,可能更多是替代品评价,而非互补品评价。即评审专家对于自己认可的本子或论文,会打高一点的分数,原因是和他的知识结构接近,属于替代品。对于自己不认可的本子打低分,原因是和他的知识结构不同,属于互补品。其实,如果删掉一些明显逻辑有问题的本子,剩下的被否的本子里,应该有相当比重创新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新兴领域与交叉学科。目前,解决这个问题还有难度,包括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的。

 感觉现在的年轻学者锋芒毕露的太少了,这和20年、30年前不能比。难道是现在年轻人情商提高了?我怎么感觉是现在年轻学者的生存环境下降了。因为资源都掌握在岁数大一点大咖或领导手上,年轻人学乖了,不收敛难以争取到科研资源。

 在任何时代,我认为年轻学者总应该是最牛的,成果也应该是最好的,应该有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我是有感于看到现在和谐的年轻人太多了,太得体了,你几乎找不出毛病,用周伯通的话说,“一点也不好玩”。也许你们本质上另类,内心孤独,但我看不出来。当然,这不能怪年轻人,只能怪科研环境还需要很好地改善。

另类的、孤独的年轻学者多了,有点狂妄,有点豪气,活得很好,这才是中国科研的希望。


                                 2018.8.20 俞立平 于杭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34-1130230.html

上一篇:专家与群众不能对立
下一篇:暑假杂感
收藏 IP: 112.10.252.*| 热度|

4 武夷山 范振英 肖建华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