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engm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mengmeng

博文

我审基金的四把尺子

已有 4239 次阅读 2012-8-23 17: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章, 能力

科学网有很多帖子介绍国基的申请经验,实际就是写本子的经验。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清楚了解评审人是拿什么尺子度量你的本子是 A, B,还是 C的。 尽管基金委会有评价标准,但实际每个评审人的评审尺度是有差别。下面谈谈我的评审尺度。
 
1、看你有木有能力做。拿到本子首先看后面的文章清单我的尺度是:近期(一般最近五年)必须要有相关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重要论文。(解释一下:相关是指,你本子写的是要做超导,你发的论文需与超导挨着边,你即使发一篇生物方面的《Nature》我也算是零;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不要解释了,提个醒,很多人列出一大堆论文,看到数量怪吓人的,实际有效的没几篇,这样做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所以要列举有效论文。重要论文,一般是指JCR2区以上的论文,当然,不同领域的重要期刊不一定就是2区的,具体而言,物理的PR系列,New J Phys, EPL, JP等都是重要期刊,应用物理:APL, JAP, JPD等,陶瓷:美陶、欧陶等等)。
用这把尺子可以把申请人的(独立)科研能力分为A, B C三等:满足了,A等,说明你有能力(或实力)完成几十万的项目;勉强满足:B等;否者,C等,我觉得你拿国家的几十万银子打水漂。
 
2、看你想做什么?即看你的本子。这个的评价标准是创新性。但我觉得这个尺度太抽象,没有可操作性。我也和其他人讨论过这个问题,答曰:创新性就是你的本子必须与近期的研究热点挨上边。什么是近期的研究热点?答曰:就是近期《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那些东东。奶奶的!你要知道烧陶瓷的10年都不见一篇NS论文,哪就没有研究热点?!所以,我自己对创新性的理解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满足,就给A;否者,别人(甚至自己)做过的,你要做的就是简单的换个样品/换个实验方法重复,sorry: C grade;介于两者之间的,填充补充式的研究给B.
 
3、看你有木有条件做。这里面一个是软条件(图书资料、科研氛围、团队等);一个是硬条件:仪器设备(提醒一下:有些人会忽悠,明明没有那金刚钻,偏说有,这我会通过他/她发的论文或单位的主页认真核查一下;还有一些人说这些设备在与他/她有关系的单位很容易获得,这是屁话,这我很清楚,你想用关系户,即使是你原来的导师,之设备来做研究,非常不靠谱,一旦有这些情况,我认为,你还缺那金刚钻,对不起,先别急着揽瓷器活:B)。满足给A。
 
4、看你有木有前期工作基础。前期的工作基础实际就是要做的项目的预研,有这基础,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很好,说明所申请项目是经过充分调研、充分准备的,是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毫无疑问:A,否则,:B
 
最后是总成绩:四项相加三个A以上的得A,出现两个C的得C,介于两者之间的得B。由于能划分出C的只有前两项,所以给C机会还是很少的,我觉得,人家准备这个本子不容易,少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甚至更长,不要轻易棒杀。
 
需要强调的是:
1、以上四把尺子是量面上项目的,对青年基金、地方基金等有照顾、扶持性的基金,第三把尺子无效。因为,比如青年基金,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分到一个单位,除非是引进人才,否则,哪有大笔的投入去置灶买锅,那么就需要基金来扶持他/她建立起自己的实验硬件。
2、写本子的时候,有些人非常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a) 参考文献不仅要引用外文的,还要引用中文的。 这个在我这里没有这种潜规则。说老实话,我不写,也不让学生写中文的文章,也很少看中文的论文。所以本子里有木有中文的文献,我不介意。
b) 参考文献尽量多引用国内作者的,这一点尽管我不太介意,但若果我的论文恰能切中要害,你不引用,说明你前期调研还不够充分。所以,这一点建议申请人接受并运用之。
c)对待大招呼。每年评审季节,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招呼,对此,我极其反感。故此,表面哼哼哈哈,实际不受此干扰。
 
最后总结一下本博文的目的:要想你的本子能顺利通过评审人的法眼,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有能力
有条件
有基础、
有意义的研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5770-605202.html

上一篇:无处不在的守恒定律
下一篇:教育忧思(1)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学术大师
收藏 IP: 220.178.4.*| 热度|

3 戴德昌 林中祥 付子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